政府应立法规范关于彩礼问题,国家出手了,让婚姻摆脱枷锁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高价彩礼这一现象被“中央一号”文件点名,要求专项治理。在昨天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专门提到,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文件发布后,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其实,这并不是中央第一次在如此高规格文件中提及彩礼问题。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首次出现“天价彩礼”四个字,“对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写入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章节中。而在2021年5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治理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也成为重要议题,并将这一问题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联系起来。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将婚嫁与生育、养育等一体考虑,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彩礼作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代表着对于新人的祝福。演变至今,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却异化成“高价彩礼”,甚至“天价彩礼”,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发这一异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当地适婚男性绝对数量多于适婚女性,男性很难找对象。二是由于城乡交往更加频繁,农村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消费标准逐渐向城市靠近,比如在城市购房、买汽车等,这都导致彩礼“要价”逐渐攀升。另外受 攀比、从众心理的影响,一些地方把彩礼与 面子 画上等号,这也助推彩礼的水涨船高。针对高价彩礼,有网友调侃说,爱情在面对“天价彩礼”时不堪一击;也有网友说,要多少彩礼、给多少彩礼是个人自由,就好比商品的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有网友说,对于彩礼的多少,应该由政府来引导,不然大家都有攀比心态,为了面子死撑。事实上,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治理天价彩礼”开始,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启了一系列渐进式的治理。 民政部在2021年4月、9月分两批次在全国确立了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各省、区、市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些地方性婚俗改革实验区。而实验区的实践内容就包含治理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习。与此同时,各地针对自身特点也频频出招,限制高价彩礼。经过四年从中央到地方的治理,农村彩礼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从今年一号文件中,我们也看到,提法已经从治理“天价彩礼”变为了“高价彩礼”。但时隔四年,中央再提此事,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且危害不小。在普通人看来,彩礼是中国传统,是中国人情的一部分,那为什么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时隔四年两次提及,重拳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彩礼是表达诚意的方式 但应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破除性别不平等、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才能根治高价彩礼;彩礼不一定保障婚姻 却可能“物化”女性;彩礼之所以会长期存在,并且节节攀高,显然它背后是有很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基。“彩礼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彩礼超过了人们可承受的范围,就可能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女方对彩礼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导致农村婚姻市场这种恶性竞争,彩礼背后很关键的是乡村文化文明的问题,农村长期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女性买卖的这样一种估价,这也就为什么有些家庭他可能有一儿一女,他可能这个女的彩礼会收得很高,然后他的这个儿子结婚的时候,才能再用同样的彩礼来去娶媳妇。所以怎么样去破除性别不平等,整个农村的这种社会文化怎么样朝着一个我们现代标准意义上的方向去发展,才能说真正的根治彩礼的现象。彩礼也可能让婚姻他的幸福受到影响。男方家庭为了支付彩礼可能被掏空,它的经济基础受到影响,甚至会认为彩礼是购买女方的一个价格,那这样的话他们对女方的态度可能也会因为彩礼而发生改变。女方在家庭的生活方面,在未来的决策方面等等都可能受到影响,他的幸福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寄希望于通过彩礼来维系婚姻的幸福,可能是不正确的。 ”(实习编辑:汤瑷玮)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彩礼问题,国家出手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