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后对身体会有哪些改变,怎么恢复呢?

【摘要】:研究背景: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不断增长,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er SpinalStenosis,DLSS)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术适应症也渐渐拓宽,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脊柱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已成为众多脊柱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10多年来,“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金标准”。随着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械在临床中的成功应用及手术融合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近30年来,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植骨融合率已达到95%左右[1],使脊柱融合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在某种程度上说,融合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 然而此种手术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患者在接受脊柱融合内固定术解除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degeneration,ASD)问题便是目前倍受瞩目的话题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45%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45%[2.3]。因为ASD可以引起腰腿痛症状的复发甚至加重,其中有部分患者还需再次行手术治疗。目前有关邻近节段退变的文献多集中在影像学诊断方面,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多数学者认为,椎体融合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是导致ASD发生的主要机制。也有学者认为ASD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存在骨质疏松、融合术式、融合节段及位置、及术前腰痛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4],但迄今仍未完全明确。然而在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及进钉角度的选择上,各家说法不一,临床较为混乱。本文将收集两种不同进钉点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随访结果,分析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别,并就PLIF用于治疗DLSS的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评价PLIF治疗DLSS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种不同进钉点的PLIF在术后最佳恢复期、终末随访期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别,探讨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自2002年7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PLIF术的177例DLSS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分析PLIF的临床疗效。2、将其分为两组,A组118例其进钉点为: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的交点;B组59例,其进钉点为:以人字脊顶点为进钉点,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最佳恢复期、终末随访期的疗效差别。3、根据随访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1、(1)参照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5]:177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4.1分,术后平均12.7分,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8.6分,平均改善率为79%。A组118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101例(85.56%),良13例(11.01%),优良率达到96.57%;B组59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41例(69.54%),良10例(16.93%),优良率为86.47%。(2)汉化版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Angeles,UCLA[6])及Pearce分级为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SD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卡方值=0.896,p=0.334>0.05),与年龄无显著性关系,(卡方值=1.018,p=0.293>0.05),与融合节段数量无显著性关系,(卡方值=2.453,p=0.293>0.05),与术前是否存在邻近椎间盘退变显著相关,术前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者ASD的发生率较术前不存在邻近椎间盘退变者明显偏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卡方值=7.418,p=0.006<0.05);(2)融合节段越多,其术后ASD退变程度越高,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卡方值=16.418,p=0.0001<0.05)。 结论:1、PLIF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对腰腿痛症状的缓解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理想。2、在临床疗效方面,我们所采用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的交点法在术后最佳恢复期优于人字脊进钉点法,但在终末随访期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3、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量之间无显著关系,与术前邻近椎间盘是否存在退变呈显著相关,即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是ASD的危险因素。


腰椎椎管狭窄手术后的患者,不管是应用了哪种手术方式,一般都鼓励患者在术后1天之后下地行走。刚开始锻炼下肢、大腿、小腿的肌肉,进行床上的肌肉收缩练习,练习时务必先将腿部伸直,尽量不要弯曲,做向上抬腿向下压腿,伸直脚尖和勾起脚尖的动作。让下肢肌肉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促进腰部手术损伤处的血液循环,加快手术恢复速度。锻炼顺序是由远及近,先锻炼小腿肌肉,再锻炼大腿肌肉,然后锻炼腹部肌肉,最后锻炼腰背部肌肉。手术后一直到痊愈这段期间需要禁止长时间保持坐姿,以及长时间开车,从最开始的短时间行走练习,逐渐增加行走时间。腰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之前禁止抬重物,弯腰,蜷缩身体,等患者肌肉力量增加之后再进行蹲起等动作的练习。4周以后疼痛症状轻微的患者,就可以开始腰背部肌肉练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管狭窄手术恢复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