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格灵深瞳目前都拥有哪些方面的专利啊?

这位同学的回答一开始还一本正经的引用其它数据资料,一旦涉及到行业内详情的时候就只会忽悠了,明显对业内业务趋势不了解,回答也和问题不符。

别人问的只有2个,算法,产品。你乌拉拉一大堆,还基本没答到点上,槽点不少,比如以融资速率来判断一个公司的发展势头。

不过这位仁兄虚虚实实忽悠功力不错,我是看到这里才发现你是真忽悠。

下面以个人相对熟悉的几家分析一下,其它不熟悉的不分析,但不代表人家不行。

一、算法实现手段与产品优势

在计算机视觉业内的普遍认知上,一线计算机视觉公司的算法总体上差距不大,尚无法拉开业务上的优势,现在鼓吹比赛及数据集成绩通常是为了拉升估值和融资额需要。

实现手段都是基于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不同的是每个公司有自己的强项,这也和每家公司的擅长业务领域有关。

商汤:商汤主要提供早期的技术服务,以SDK植入到各个集成商中,并无过多工程级别的产品,商汤在直播美颜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FaceU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这也导致商汤的技术在这方面比较擅长。目前商汤已经在进行转型,希望打造相关产品大力进入安防行业。

旷视:旷视作为支付宝御用技术提供方,技术整体上是跟随蚂蚁金服的需求,主要通过face++云平台提供远程认证服务,这恰好契合了互联网金融的需求,使得旷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所积累,云平台服务也日益强大。

云从:云从的主要优势领域在银行、安防和机场,从成立开始,云从一直在B2B领域耕耘,打造了从算法到售后的全产业链体系。结合云从自称的“国家队”背景,使得其业务在相关行业进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人脸识别机场、银行业的最大供应商,安防进展也不容忽视。

二、融资情况及商业模式

融资和估值作为资本游戏的玩法,这些东西可以参考,但无法用融资速率和估值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优质,业务发展是否迅猛,因为估值和对外融资额都是可以人为操控的东西,数据也可以用过单来伪造,而真实客户无法操控,捂久了容易露馅。

乐视是最新的一个例子。

云从近2年没有新融资,业务进展一样迅速则是反例,资本只是助推剂,不是万能药,用不好可能是毒药。

计算机视觉行业目前无人驾驶及医疗尚无法产生可观的盈利,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还需2-3年,医疗壁垒比其它行业高很多。

导致大家扎堆做人脸,个人看法是谁有能力真正改变行业的生产方式,谁就是真正的赢家。这就是目前传统行业+AI与未来“AI+”的区别。

观点不同的地方,还有放飞兄的一些理解比较表面的地方,放在最后指出。

商汤和旷视早期是做B2C市场,无论是FACE++云平台,还是直播美颜应用,后来发现无法产生足够利润,开始涉足B2B市场。现在是希望向平台型公司转型。

云从则是做细分市场和坚持做人脸,2015年成立以后很快统一了银行市场,一家独大,目前因为承接了国家发改委的人工智能基础平台项目,也在向平台型公司转型。

个人看法是平台型公司不一定是未来AI公司的出路,把一个一个行业慢慢吃透,用技术去推动行业生态的改变,才是AI公司的出路。

写报告并不是网上扒拉一些数据就可以,点评一个行业,需要深入行业去了解,不然永远会停留在各家的PR稿数据上,也会误导不少人。

智能驾驶:佑驾创新、驭势科技、格林深瞳、图森未来

格林深瞳本身是不做智能驾驶的,驭势科技和它是什么关系您知道么?这些对行业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会降低文章的可信度。

其它分类槽点太多,不一一吐槽,基本是只是把各家的公开资料分了类。

还有这个风格评价您是怎么得出的?只做人脸?打开face++网站有真相。依图以前是真低调,值得尊敬的一家公司,不过由于换了新的PR负责人,也做了一些炒作宣传。

从整体上看,商汤技术的覆盖面最广,依图最少;但核心技术:人脸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车辆识别、行人监测等技术三家公司都有。

不做工程级产品只做DEMO的话,计算机视觉各个公司都能做,所以最广和最少没有意义。这里应该看有哪些技术已经真实大规模落地。

从细分上看,只商汤拥有图像及视频编辑技术,且有深度学习框架;而旷视的人脸技术在三家公司中最为完善,且拥有人体识别技术,能对手势进行识别;反之依图则拥有目标跟踪技术。

噗,目标跟踪技术....... 不跟踪如何进行动态识别? 你说的这些都不是三家的技术差别,深度学习框架都有,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和人体识别、手势识别都可以做。您没了解到,计算机视觉技术本质上差别并没那么大,但是要做成系统产品那就另当别论。

● 依图在智慧城市、安防、医疗、金融、领域都有自己的产品落地,尤其是在医疗领域,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开始规模化的商用落地。
● 旷视成立六年以来,一直在做人脸识别的事,从图中也可看出,公司产品在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领域较有建树,且近两年已有商业落地场景,如支付宝的刷脸支付等。
● 总体上看,整体上看商汤和旷视产品偏技术,而依图则偏商业应用。

不止依图,题主提到的旷视、云从、商汤每家都有产品落地,核心关键不是看你有落地,也不是一直在做人脸,而是你一直在做的落地是否能产生足够的收益,以及市场是否足够大

比如AI医疗影像化,比你想象的更难做营收,但不代表资本不会进入,风险投资重在高风险高收益。

● 从估值来看(未算依图C+轮),显然商汤和旷视的30亿美元高于依图的10亿美元。
● 从融资速率来看,商汤为10亿美元/年,旷视为6亿美元/年,依图为2.5亿美元/年,可见商汤的发展势头更猛。
● 从融资策略来看,旷视有阿里的连续注资,在后期数据资源战中更有潜力。

估值和融资不能代表公司和业务发展速度,上文已经说明。

数据资源优势更是无稽之谈,旷视是蚂蚁金服注资,不是阿里,依图也有云峰基金注资,也是阿里系的。如果我告诉您阿里意图少量战略注资商汤,玩资本游戏,那这种优势更不成立。从这个角度看,云从的数据资源来源于银行和公安的联合实验室,这看上去更合规,更有优势。

三家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大多是以技术接入服务盈利,依图应在医疗系统方面应有不错盈利。

以SDK做技术接入服务能拉拢合作伙伴,但是盈利能力羸弱,盈利主要来自公私有云部署及其它方面。虽然投资人很多水平不高,不过您以为投资人都是傻子么,做个技术接入盈利就值得投那么多钱进去?

● 商汤科技还是着力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提供商,保持源头技术的持续创新和领先,并加紧与上下游的协作。
● 旷视科技则重点在金融、安防领域、城市综合大脑的布局;因此旷视和商汤的业务重合度进一步提升,竞争进一步加剧。
● 依图科技则重点发力智慧医疗领域,且布局较早,已初步建成该细分领域的数据壁垒,与上面两者的业务重合度并不高,因此在未来发展上空间更大,潜力更大。

源头技术是个笑话,每家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可能你先用你牛逼,别人永远不能超过你。

深度学习基础理论和框架本质是国外的舶来品,国内主要是在大框架下构建自己的技术体系。

依图现在的支柱业务是安防,和其它旷视、云从都有较大的利益冲突,医疗这块也有很多强力竞争者,并且先发不一定是优势,您听说过“跟随战略”吗?

我理解现在企业为了炒作估值和融资需要一些噱头和数据来支撑,但不应该成为主流,更多的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产品、做落地,真正的改变社会生活。

总结一句,知乎,应该在自己所了解的领域发表见解,希望不忘初心。

创投行业相关,必须匿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灵深瞳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