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吃的大米

蔡澜说:「人老了,什么都尝过的时候,还是那碗白饭最好吃」。

在中国 ,米饭有着各类吃法,蒸、焖、炒、烩、焗.....


不同地方对米饭有着不同的烹饪方式。广东的煲仔饭是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慢火煲熟,贴着煲的那一层米饭焦香酥脆;顺德的鲤鱼蒸饭是把米塞进鲤鱼肚子里,光做法就足够吸引人;海南鸡饭是用鸡油和浸鸡水把米饭煮熟,滋味鲜美。

无论是豪华的盛宴还是平民百姓家的一蔬一食,都少不了它的出场。

米饭是世间最好的慰藉。

广式煲仔饭,广东人最偏执的爱

广东人,什么都可以急,吃煲仔饭却必须等。

等了许久,掀开锅盖,看见氤氲着热气的米饭和食材在煲仔里交相辉映,吃多识广的他们心里都不会有丝毫波动。

等到用勺子撬起饭焦的一刹那,食客的心理防线才正式宣告崩溃——饭焦,是一碗煲仔饭的灵魂,是厨师展示经验的作品。

不同的锅器会直接影响煲仔饭的味道呈现。

传统的煲仔饭,一般用煮。功夫在煲外,想要煮出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必须选用只使用过一两次的「少年煲」。

淋油也特别有讲究。开煮之前在煲壁上淋一层猪油,再用猛烈的炭火制造饭焦。这样煲出来的饭焦,金黄透亮,咬起来弹牙又绝不油腻,能让码在上面的四大天王经典腊味、香菇滑鸡、窝蛋、豉汁排骨都瞬间黯然失色。

对广东人来说,煲仔饭好像千辛万苦追到的女友;而饭焦,就是她身上让你魂牵梦萦的一部分。

蔡澜分享过一件趣事:「一次在电台介绍有家餐厅卖榨菜五花腩沙煲饭,讲到淋上猪油,有位仁兄驾车驾到一半,不管违法,把车子一停,就冲上酒楼叫了一锅」。

卤肉饭是台湾最普遍的庶民食物,一般合人民币三块一小碗。从高楼林立的台北到美食云集的台南,有人烟处就有卤肉饭

卤肉饭制作简单,谈不上祖传秘诀。用台湾话来说,就是要用心做。一碗白米饭,码上一层因人而异卤出来的五花肉丁,无须任何小菜就滋味俱全、老少皆宜。

这一小碗卤肉饭是罪恶的,咸甜的卤汁裹挟着猪肉的油脂,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汹涌地钻进米饭的缝隙,时常让人萌发出再吃一碗的念头;而且卤肉饭店里一同售卖卤蛋、卤大肠、卤鸭、卤鹅……这怎么能让人把持得住?

如果细品,你能在白饭的衬托下尝出店家卤汁的秘诀。但是面对油香饭香四溢的卤肉饭,没人会仔细欣赏。

▲ 吃卤肉饭最好的场景是在路边,和三五卤肉饭同好往折叠桌边一坐,赶忙就争先恐后地吃。这不能算吃饭没教养,这是对台湾先民粗犷随意的致敬。先民来台生活艰难,一碗物美价廉的卤肉拌饭,便能让人胃口大开,暂时不用计较困苦的生活。 即使现在物质足够丰裕,台湾人的日与夜,也离不开一碗卤肉饭。

新疆人吃手抓饭可以很讲究

美食纪录片《新疆味道》总共十集,开篇就花了整整两集介绍新疆手抓饭,可见新疆手抓饭的地位。

新疆传统手抓饭,有鸡肉的、也有素的,但90%都要和纠缠不清。

你说什么,羊肉饭会膻?不存在的,新疆的羊娃子,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分分钟就把羊膻味给解了。

▲ 油汪汪的羊肉遇见擅长借味的洋葱、萝卜、葡萄干,出来一锅米饭根本只有肉香了好吗?

萝卜是仅次于羊肉的二号灵魂食材,也有讲究。抓饭里的胡萝卜主要分为红萝卜和黄萝卜。红萝卜常见,但黄萝卜是新疆特产,产量低但水分足。

▲ 新疆人自己也搞不清到底用哪种萝卜算是正宗,在伊犁地区,大多是红色的胡萝卜;到了南疆,则多用黄萝卜,红的少;乌鲁木齐地区则是黄红对半。

总之,抓饭制作方法简单,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只要抓饭的食材够优质、够新疆,就难吃不到哪儿去。

看见这一盘黄澄澄的新疆手抓饭,到了十点还睡眼惺忪的新疆人,才能被真正唤醒。

深秋便开始酝酿的一碗饭

「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海狮苋菜酒酿糟。」江浙人在立夏关于吃的讲究很多,最常见的是一定要吃一碗立夏饭

在杭州,去菜场看到了乌树叶,便知道立夏将至了。杭州人的立夏饭,是一碗乌糯米饭。

▲ 老杭州记忆里的乌米饭,要用粽叶包着,加的不是现在的白糖,而是糖桂花和糖霜。

这一碗立夏吃的乌米饭,要从去年深秋就开始酝酿。第一场秋雨落下前的第一茬桂花制作的糖桂花,经过冬春两季的蛰伏,来邂逅立夏的乌米饭。

一碗乌米饭、一勺糖桂花,乌米饭的清香衬托着糖桂花的甘甜,夏日最美的甜品也不过如此。

除了乌米饭,豌豆糯米饭,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立夏饭。做法大同小异。有的加豌豆,有的加甜豆,有的用蚕豆;有的用火腿,有的用咸肉;有的加香菇有的不加,有的加笋丁有的不用,任你随便组合。

跟杭州的糯米饭通常放豌豆不同,绍兴人更喜欢在糯米饭中加蚕豆,他们的做法也不是蒸而是炒。先热油,把配料蚕豆、笋丁、咸肉丁下锅炒,随后阵阵豆香就飘散开来,再加糯米和水焖煮。为了不让米饭过黏,还会在糯米里添加一部分粳米。

而到了丽水,原汁原味的立夏饭,将蚕豆代替了豌豆,但配料同样还是春笋和咸肉。

仔细一看,立夏饭不就是春天里杭州人民最爱名菜腌笃鲜的借尸还魂吗?

江浙人在立夏吃这一碗,带着依依惜别的味道:今日之后,再无咸肉笃春笋;日后再见,又是一季轮回。

▲ 对物质丰饶富裕的杭嘉湖平原人民来说,立夏饭更像是春天尝鲜的收尾

冬天吃一碗豆汤饭,巴适得很

不管一个成都人平常日子里吃火锅、串串、钵钵鸡、兔儿脑阔多起劲,到了冬天,都必须在一碗豆汤饭里找回自我。

四川盆地的冬天潮湿,阳光也紧缺,冷得让人打颤颤。安逸惯了的成都人一到冬天就哭诉无门,唯有一碗温暖的豆汤饭成了他们最后的慰藉。

豆汤饭的精髓在于耙豌豆,把干豌豆泡发之后蒸或煮到完全软烂的金黄色糊状,就变成了耙豌豆。

▲ 一想到香香的耙豌豆裹挟着吸饱了汤汁的Q弹米粒,入嘴后软软糯糯沙沙地包裹住牙齿的感觉,出门在外的成都人就能迎来精神高潮。

更何况,做豆汤饭出名的馆子,拌菜往往也很不错。拌仔肺、小尖椒肉丝、鱼香茄子、蒜泥白肉,随便一样四川家常菜都能和豆汤饭组成完美CP。

要上一碗豆汤饭,再点上份自己喜欢的拌菜,不够尽兴再要一碗甑子饭,这就是成都人的冬日养生之道。

猪油拌饭在香港叫猪油捞饭。

吃过人间至味的蔡澜偏偏把它列入死前必吃清单中,还说谷类之中,白米最佳,一碗猪油捞饭,吃了感激流泪。

大巧不工,做法越是简单的食物,食材越是讲究。

▲ 米饭要用好米;猪油要干净卫生;酱油最好用头抽(第一次炼出来的豉油,一瓮发酵豉油只有一次提炼头抽的机会,所以味道也最为香醇浓郁);葱只要头二度的葱白,最嫩、最香,炒至半熟,拌匀在饭里。

在穷困的年代里,一碗猪油捞饭,就是人们的山珍海味。当时的香港主妇买肉还会特意多要些肥肉,以便炼出厨房里那罐凝脂一般的猪油。

沾了融化的猪油和棕红色酱油的米粒,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油光锃亮,泛着诱人的光泽。

▲ 鱼翅营养价值并不高,本身无味,全靠精心熬制的上汤来吊,吃的其实是其他食材的味道。

后来,70、80年代香港经济繁荣,出现了鱼翅捞饭。

但当时暴发户为显示财气、豪气,天天用价格不菲的鱼翅来捞饭吃,曾经普遍的猪油拌饭反而成了市井中难得一见的「古早味」。

不到扬州,你从来都不会知道一份炒饭也可以成为美食坐标。

可能有很多扬州人这辈子都没吃过正宗的「扬州炒饭」,正宗的扬州炒饭甚至还有标准工艺程序呢。

▲ 以特等籼米饭、鲜为主料,以水发、熟地方鸡腿肉、中国火腿肉、水发干贝、上浆湖虾仁、水发花菇、净鲜笋和青豌豆为配料,加适量调料,按特定的熟炒操作规程炒作而成的饭菜合一的炒饭。

一千个扬州人能做出一千碗扬州炒饭。 但请务必记住,不论怎么个程序材料,一定要炒两次饭,把第二次炒的盖在第一次炒的炒饭上,相信我,有逆天的效果!

一碗饭要50万?!当地人竟然觉得很值!

一碗咸饭,精髓全在黄澄澄的油脂。

五花肉煸出香油,红葱头入油锅里煎炸。随后加入萝卜丁、香菇、虾米等,炒制后加水和大米焖煮。在油脂作用下,饭粒恰到好处地和各种食材水乳交融,荤素结合让人幸福感爆棚。

喷香的咸饭,几碟小菜,便是泉州人的日常。泉州各处街头巷尾的小店,仅凭着咸饭和小菜,便俘获了一代代的泉州人。其中有家店,每天,店里要卖出1000多份的咸饭,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甚至离开了泉州还一直念念不忘。

今年54岁的吴叔是店里的老板。这碗咸饭吴叔不断琢磨了20多年,曾经有人想用50万加盟咸饭小店,吴叔拒绝了。他不愿意,更不想让自己付诸了一辈子心血的咸饭失去它原有的味道。

别看只是一碗普通的咸饭,手艺不同造成的口感亦是千差万别。

1997年,34岁的吴叔为了生计,与妻子推着小车在华洲水产市场天桥底下售卖咸饭。

那时,水产市场刚刚兴起,实惠又好吃的咸饭,慢慢地受到了一些商贩的欢迎。后来,有些商贩即便离开了华洲,总是隔三差五特意来吃这碗咸饭。

吴叔实在,咸饭用的米是挑出来的,颗粒大小要均匀,不能有碎的,也不能有小的。炒菜的红葱头是云南过来的,更香,还比较劲...咸饭配料简单,除了米饭,吴叔只加了用红蒜头炒熟的包菜,一碗4块钱。慢慢咀嚼,饭香扑鼻,米粒分明,Q弹可口。

在吃糯米这件事上,芜湖人最有发言权

芜湖,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长江来到这里还转了个90°的弯。

这座长江边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的小城,曾是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码头上米袋堆积的景象要用「堆则如山,销则如江」这样的语句来形容。

见惯了稻米的芜湖人,吃糯米这件事上,当然最有发言权。

▲ 芜湖赤豆酒酿。1931年,政府曾统计过芜湖码头的民船,一共有58338条,一年运的米袋连起来都不知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

小笼汤包酥烧饼、糯米烧卖牛肉面……芜湖云集四方客商,早餐种类丰盛。但如果问一个芜湖人必须要吃的是什么,十有八九都会说「渣肉蒸饭」。

「渣肉」其实是粗犷版的粉蒸肉,一人一碗,既是饭又当菜。

除了主角渣肉和糯米,蒸饭的码子倒也简单,只有事先蒸熟的豆皮和土豆。井然有序躺在盒子里,最后还要浇一勺卤汁来提亮提亮灵魂。

▲ 塞一大口入嘴,学生时代的满足感油然而生。糯米粘糯不烂糊,土豆和豆皮又恰到好处提供着丰富的口感。等吃到渣肉的那一口才叫幸福:有糯米的包裹,肉更酥嫩鲜香。图源@一大口美食榜

芜湖人比较直接,用一句脏话就可以表达:「好吃的一逼的吊糟!!!」

不知道是不是顺长江而下的江西人给芜湖带来这一美食,总之它在芜湖落地生根,廉价地满足着劳动力和学生时常饥饿的肚皮。

▲ 这样一份满配顶饱的渣肉蒸饭,也不过十元钱。图源@一大口美食榜

除了渣肉蒸饭,稻米的印记同样深刻地留在这座小城。

芜湖老一中门前卖的「渣肉蒸饭」、大街小巷里的「赤豆酒酿」、菜市场买来桂花藕自制的「糖藕稀饭」,似乎都让这座城市飘散着似有若无的糯米清香。

可能是全中国最好吃的糯米饭

据说,贵州的早上基本有两种人:一种是吃糯米饭当早餐的,一种是不吃早饭直接去建设四个现代化的。

别提什么丝娃娃、洋芋粑粑,在贵州早餐之王糯米饭面前,统统都没有牌面。

▲ 每天清早,卖糯米饭的嬢嬢们都会推着小车准时出没在大街小巷。食客站定,喜好忌口一通交待;嬢嬢们则手脚麻利,几十秒就提出一袋糯米饭。

糯米饭丰俭由人,最便宜的不过2元钱,包含的却全是地道风味:脆哨咸香、风肉油润、土豆绵软、酸萝卜脆爽、折耳根清香……最后再浇一勺嬢嬢们自制的油辣椒,这份糯米饭才有了贵州特色,更有了直击灵魂的本事。

贵州人的各种小心思让它变得更酸楚动人。比如贞丰人把糯米拌上猪油、用文火烘烤,出锅的那一层金黄锅巴最动人;遵义人则用骨汤炖烂豌豆,可以连汤浇在饭里吃,也不知道豆子和糯米哪个更绵软。

▲ 贵州人说,吃了糯米饭中气才足。

秦汉时期,糯稻自长江流域南迁而来,很快在西南山区落地生根,成了山区人民的主食。到清代依然如此:「黑苗,食惟糯米,舂之甚白,炊熟成圈,以手掬食。」

一份贵州糯米饭,不仅成了早中晚抵挡饥饿的在最佳选,更是西南山区稻禾文化的日常体现。

本文经24季私享家授权发布,原标题:中国哪里的饭最好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原标题:他用汗水浇灌出“最好吃的大米”,他立志让盐碱地变成“绿意江南” 除夕夜,“最美的逆行者”王才林

今天是除夕。年夜饭,团圆饭,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今天的车流、人流如潮,沿着一个方向:家。

今天晚上,江苏省农科院著名水稻专家王才林,却要从南京的家“飞”到海南去。他不是去度假,而是去工作。

王才林,春运熙熙攘攘人群中,一位“最美的逆行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建国  缪礼延  通讯员 马一杏

王才林在沿海滩涂农田察看“耐盐水稻"长势。

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农学博士

最大梦想是让中国百姓吃上“最好大米”

“我们在海南的南繁水稻育种基地,一天也离不开科研人员。我们去了,平时在基地的科研人员就能回家过年了!”王才林昨天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我们的‘南粳46’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水稻明星品种,如今在江南地区已累计种植数百万亩了!”

“南粳46”是王才林潜心十多年培育出的第一个优良品种,真正是“十年磨一剑”!

1991年,已在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五年的王才林,被单位推荐赴日本鹿儿岛大学攻读农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又在日本宫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刚到日本时,老师请他吃了一顿便当。吃着喷香美味的米饭,他彻底改变了自己对稻米的认知。

当年在日本留学的王才林(右)踌躇满志。

王才林从小在“鱼米之乡”无锡农村长大,高中毕业后回乡当过三年农民,以前一直想着能吃饱饭就行。到日本后他发现,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大米。留学期间,王才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在家乡种出“最好吃的大米”,让同胞们不仅吃饱,还要吃好!

学成归国后,王才林动起了水稻杂交育种的念头。经过大量筛选,他最终选用江苏优质品种“武香粳14”和日本“乳玉皇后”杂交,从“乳玉皇后”中找到好吃和抗病的基因,又从“武香粳14”中找到高产基因,要将好吃、抗病、高产的基因结合到一起。为了加快选育进程,他选择了光照时间长的海南南繁作为育种基地。

“只要在田里闻着稻米的清香,我的心里就感到格外满足。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让中国老百姓都能吃上最优质的大米!”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才林动情地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一提起“南粳"系列优质品种,王才林十分欣慰。

“全国第一”优质大米“十年磨一剑”

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甘于寂寞和无私奉献

第一个杂交育种试验移到海南南繁基地后,王才林的育种团队每年要在数以万计的不稳定材料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需要的后代进行“加代”种植。“至少要完成八代子孙的选育,才有可能将基因特性稳定下来,此时六年时光过去了。”王才林介绍,优质品种培育出来后,还要在江苏不同区域试种,品种审定后再大面积推广,这又需要四年左右。

我们今天吃到的大米,至少要花十年才能从试验田走上我们的餐桌。好吃大米的背后,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甘于寂寞的坚守、不计成败的境界、无私奉献的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直到2008年,王才林终于选出适宜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南粳46”!当他回到“太湖之滨”无锡,和乡亲们一起吃上香喷喷的“南粳46”米饭,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该品种推广种植后,当地老百姓啧啧称赞,奔走相告。

此后,王才林团队又接连研发培育出“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晶谷”等品种,平均亩产高达600~700公斤,实现了优质与抗病、高产的统一,主要指标均达国家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煮出的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食味品质极佳,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

王才林团队培育的多个品种荣获江苏省特等奖和金奖。

这些优良品种彻底颠覆了传统粳米风味,已成为江苏优质米品种的杰出代表和优质米品牌创建的主导品种,已在江苏各地广泛种植,并辐射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区。其中,“南粳9108”已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主导品种,杂交粳稻“95优161”也通过国家审定。近年来,王才林团队又育成了适合黄淮海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新品种“南粳505”、“南粳2728”和“南粳5718”。

2016年,在日本举行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鉴学术研讨会上,“南粳46”一举战胜日本诸多品种荣获“最优秀奖”。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暨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会上,“南粳46”和“南粳9108”双双荣获金奖,其中“南粳46”在粳稻组得分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好吃的大米”。

试验成功时,王才林团队在田埂上欢呼雀跃。

心血汗水浇灌出“最好吃的大米”

他抱憾父母去世时自己出差在外

在农业圈里,博导王才林研究员是有名的“水稻痴”。

在每个新品种“蝶变”的十来年里,王才林育种团队也跟着水稻的生长周期“迁徙”。为了研究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他们在全国各地设置了30多个生态测试点,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区县。

每年夏天,炎炎烈日,酷热难耐,却是他们搞科研的最佳时期。为了记载水稻从苗期到抽穗期的完整实时数据,王才林带领科研人员每天晨曦初露就下田,上午有时忙到九、十点钟才能吃早饭,接着又到田里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任凭汗水流淌额头、湿透衣衫。王才林早已晒得黝黑,他说:“农业科研的果实是地里长出来的,科研人员的脚也要长在田里!”

有年夏天,王才林患了严重的牙髓炎,要拔掉两颗牙。手术过程中,牙龈不慎被撕裂,出血不止,缝合5针。医生嘱咐他一定要多休息,可手术刚结束,他就马不停蹄赶到溧水基地选种。麻药一过,口腔剧痛阵阵袭来,他疼得满头大汗,。大家看到他快晕倒了,都流着泪劝他回去休息,他却笑着安慰大家:“没事,季节不等人啊!”

2004年,江苏省暴发水稻条纹叶枯病,这种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发病面积达2300多万亩。王才林得知后心急如焚,他立即带领科研团队组织育种单位联合攻关。那几年里,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虫害搏斗,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常常累得一坐上车就睡着了……终于培育出优质高产水稻早熟晚粳品种“南粳44”,打破了江苏水稻不“抗癌”的魔咒,累计推广1500多万亩,社会效益达40多亿元,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

2010年,王才林研究员的这项抗条纹叶枯病育种发明专利震惊海内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多项科研成果接连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截至目前,王才林已获得18项国家发明专利,另有几项正在申报中。他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多项荣誉称号,还陆续培养出3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

王才林向记者介绍有他头像标识的品牌大米。

成功的背后,有拼搏的汗水,也有辛酸的泪水。30多年来,王才林因忙于科研,几乎放弃了家庭的天伦之乐。每次出差归来,他总是先去田里察看水稻长势,闻一闻稻花香;每当狂风暴雨时,他总是担心水稻生长受到影响……大伙儿都戏称他“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自己的女儿,一个是田里的水稻。他常说,女儿能够照顾好自己,但水稻生长需要更多的呵护啊!

老父亲2009年去世时,王才林正在外地出差,他掩面抽泣,觉得自己亏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他最牵挂年迈的母亲,每年也只能抽空回老家三四次,给母亲洗脚剪指甲,陪她聊会天。

“2018年5月13日,这天还是母亲节,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96岁高龄了,我五一节刚回老家看望母亲,万万没想到,那天在我出差时母亲走了……”面对扬子晚报记者,王才林哽咽了。

“耐盐水稻”产量高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他立志让广袤盐碱地变成“绿意江南”

“我们今年准备精选一个优良耐盐水稻品种,在新疆天山脚下1000多亩沙土盐碱地上种植,现在只等三四月份天山雪水融化,灌溉到农田里就可以播种了……”近日,刚刚从新疆回来的王才林满面春风地对扬子晚报记者说。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2017年,新疆克州农业部门与江苏省农科院“联姻”,计划在克州开垦一万亩沙土盐碱地种植耐盐水稻。时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的王才林立即带领他的团队,在江苏大丰华丰种业科技公司支持下,从全国100多个优良水稻品种中选出15个品种,在克州阿克陶县盐碱地试种。

王才林多年来患有高血压,医生建议他换药,可他却一拖再拖。此时,他体检又查出肺部结节,他还是没时间去复查。而他每年都要多次前往新疆指导种植,每次都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

面对草木难长的盐碱地,王才林团队攻坚克难,去年确定了4个耐盐品种扩大种植,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而且稻米品质非常好,被业内惊呼“奇迹”!王才林告诉记者,水稻种植形成的特殊水环境,还有助于盐碱地土壤的持续改良,如果能大面积种植耐盐水稻,广袤的盐碱地将变成生机盎然的“绿意江南”,将大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改善生态环境!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有潜力进行农业开发的此类土地约3亿亩。利用盐碱地种水稻,也是国际水稻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几年前正式启动,王才林是该项目的首席专家。

经过反复试验,王才林团队的耐盐水稻品种“南粳9108”,已在盐城沿海滩涂盐碱地多个农场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效果,2018年最高亩产已超过600公斤。这些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也大为改善,还将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示范区。目前,"南粳9108"、“盐稻12号”、“盐粳765”等耐盐新品种已在江苏、辽宁等沿海滩涂盐碱地示范种植,亩产量均在500公斤以上,且品质优良。

王才林又踏上了向更高科学山峰攀登的漫漫征程……

大米作为最日常的主食,不同地区人民却各有所爱,比如南方人偏爱有嚼劲、米香浓郁的籼米,北方喜用口感软糯的粳米。所以究竟什么品牌的大米好,下面不妨看看排名靠前的品牌有哪些?

新潟县越光米产自日本,自1989年起连续多年获得特A级评价,尤其在甜度和粘度两项指标中表现遥遥领先。不过也因为新潟县全县都有种植越光米,所以不同地区口感稍有差异,在日本谷物检定协会评定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当属鱼沼地区,多年保持特A级评价,其次是佐渡地区,品质十分稳定。最北端岩船地区口感相对硬实,倒是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

一见钟情诞生于宫城县古川农业试验基地,因其香味浓郁、抗霜冻能力强被大面积栽培,如今种植面积位居日本第二,仅次于越光米。

泰国香米以其独特的露兜树香味享誉全球,外形细长通透,知名度甚至比日本大米更高,与日本米一样作为中国高档大米市场的两大来源。正大集团旗下皇族金辉便是第一批打进中国的大米品牌,曾多次获得泰国政府和泰国总理颁发的“优秀出口商奖”,是泰国最大的大米出口商。

金凤牌是泰国传统的大米品牌,曾获得亚洲超级品牌大奖,在人气口碑方面很高。泰国茉莉香米集中种植区在东北部和北部,又以乌汶府、清莱府等地品质最佳,而金凤米原粮便是来自乌汶府,并且为了保证茉莉香105号品种的大米含量不低于92%的纯度,所以金凤建立起独立育种稻田,并培育茉莉香105号稻种,再统一发放给农户。结合产地和稻种两方面优势,金凤的水稻品质稍胜于皇族金辉。

金象牌泰国香米深受香港市民喜爱,外形和口感都比其他泰国香米品牌更合香港人口味。与皇族金辉、金凤直接从泰国进口大米不同,金象牌香米采购水稻后在香港自行加工,碾米过程中加入少量水降低温度,使大米不易爆裂的同时米粒色泽亮丽,外形十分讨喜。而口感的秘诀在于“混米”,但不是一般意义上将不同品种的大米随意混合,而是将泰国、澳洲等多个产地的籼米按照实验多次的配方比例混合,煮出来的米饭软糯又有嚼劲,饭粒看似粒粒分明但有粘性,不管是炒饭、蒸饭还是煮粥都有浓郁米香。

五常大米产于黑龙江省五常市,当地黑土层平均厚度为1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达3%-5%,又属于中温带大陆气候,冬长夏短、寒暑悬殊,昼夜温差大,利于水稻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等干物质,是公认的优质水稻种植区。葵花阳光米业正是坐落于五常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同时秉承葵花集团“制药标准”的管理方式,育种、种植、加工水平都处于行业前沿,是“五常大米”的标杆企业。

北大荒品质与葵花阳光相当,属中国大米行业的第一梯队,而且北大荒产品体系丰富,涵盖多个粳米品种,包括有稻花香、长粒香米、小町米、珍珠米等,其中长粒香和稻花香知名度相对更高,前者外形偏细长,清浅淡口,后者外表饱满亮丽,口感绵软Q弹,是五常大米中最优质品种。

金龙鱼是中国粮油市场不可不提的一员,是小包装食用油行业当之无愧的先锋者,大米销量也名列前茅,在中国大米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与葵花阳光、北大荒相比,金龙鱼产品布局追求多样化,丰富度远超其他品牌,品种涵盖丝苗米、油粘米、射阳大米、盘锦大米、长粒香、稻花香、秋田小町等,产品线按不同产地区分。

福临门是中粮集团在粮油行业主要战略品牌,也是最早在全国市场销售小包装大米,大米类市场占有率连续8年稳坐第一宝座。相比于产地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金龙鱼,福临门原粮产区覆盖江淮、宁夏、东北三大优质水稻产区的18处生产基地,分布更为广泛。虽说产于内陆的稻米一般垩白部分多,米质易碎,不过福临门在售的宁夏米如黄河御香稻,得益于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米粒饱满油润

华润五丰前身是香港五丰行,1962年通过“三趟快车”为香港供应粮油、肉禽等食品,被誉为“香港的菜篮子”,目前是中央直属控股企业、世界500强华润集团旗下。华润五丰产品线可分为“南籼北粳”,北粳代表了有机大米稻花香、五常大米稻花香米等黑土地种植的寒地系列,盘锦生态基地出品的盘锦系列等也较为畅销;南方籼米则有丝苗米、油粘米、香软米和苏北大米等,能满足不同地区偏好需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哪里的大米最好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