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无糖好喝还是有糖好喝?


东方树叶难不难喝这个问题,争论了10年。

结论无法统一,口碑两极分化。

绝对喜爱党和绝对厌恶党,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觉得难喝的人通常懒得解释怎么难喝,刚喝进去就脱口而出的形容词足以表露一切。

“有生以来喝过的最最最最最最难喝的饮料”


偶尔也有人高傲地点出东方树叶具体是怎么难喝。

“寡淡无味,还不如直接喝水”

觉得好喝的人则掏空心思使用最生动的辞藻去夸赞,去歌颂,去安利。

“喜欢东方树叶”这一点可以写进我的择偶标准”

“茶类饮料里的天花板,太好喝了”


东方树叶被列入最难喝饮料榜Top5这个事反反复复被提及,这张野生榜单图想必不少人都见过。


没办法,无论从什么角度谈论东方树叶,这种“如雷贯耳”的头衔都可以用来调侃或辩驳一番。

很少有人去质疑这种榜单的真实性,这就使得上面那5位朋友一直有“污点”,一直难“洗白”。


直到现在,作为沙士的绝对拥护党,佳佳仍然为它打抱不平。“污名化这么好喝的东西?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种情绪放在东方树叶爱好者身上或许也是相通的。

作为东方树叶的中立党,我决定从客观上对它认真审视一番。

东方树叶的配方很简单。

水、X茶、维生素c、碳酸氢钠,即俗称的小苏打。

“100%茶叶自然抽出,无菌冷灌装工艺生产,保留原茶的色、香、味”


这么纯粹的配方自然也就决定了同样纯粹的、朴实无华的口感。

开盖后,凑近瓶口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茶味;红茶就是红茶味,乌龙茶就是乌龙茶味,青柑普洱就是陈皮普洱的味……不会出错也不会出人意料。


普通的香味,不普通的口感。

它能分个前中后调,前调白开水的味道,中调一点红茶味,后调一阵回甘。

总体就是平时热水泡茶的低配版,相当于100ml的茶加了400ml的水,成了变淡了的茶。


味道很纯粹,复杂的是人。

茶叶原教旨主义者觉得这是一种冒犯,“这个是比茶叶筛出来的茶沫还要低劣的产品”;

普通茶水爱好者觉得无所谓,在外面时可以随意喝;

不喜欢甜又不喜欢喝白开水的人觉得它拯救了味蕾。

这些一般是相对于“茶饮料”的第一个字而言的,如果是冲着“饮料”二字入手,先入为主它是甜丝丝的或者毫无防备的话,那入口后的滋味直接让人怀疑世界。

“是我有问题买它还是农夫山泉有问题搞出这么难喝的玩意儿?”

怀疑世界的人越来越多,无糖茶越来越步履蹒跚。


有人说茶本来就是无糖的,就不是甜的。

如果是热水冲泡的茶,这无疑是常识,但如果是装在瓶子里冷的茶饮料,这无疑是“违背常识”。

像统一/康师傅的冰红茶/绿茶这类长时间大范围销售成绩优的茶饮料,白砂糖通常排在配方表第二位。


无糖茶的出现像是在挑战公众的味蕾底线。

国产品牌里,最早推出无糖茶饮料的是统一的茶里王,2004年正式来到大陆。

21世纪初,含糖茶饮料正大行其道之时,茶里王像个异端。

最终无法和消费者甜蜜相处,患上“七年之痒”后茶里王在2011年时遗憾离场。


正是茶里王败退这一年,连矿泉水都“有点甜”的农夫山泉推出了东方树叶,看上去像个勇猛的“接盘侠”。


即使农夫山泉为它进行了全方位的营销,但后来被群嘲为“最难喝的饮料”且销量平平反映了公众对它的全方位抗拒。

在此之前,日本的三得利乌龙茶其实早已来到中国。

在日本,无糖茶的接受程度高,在中国,三得利无法将日本市场的火热从此一键复制粘贴。


另一位日本茶饮巨头,伊藤园,做茶饮的历史和技艺比三得利更早更成熟,它同样无法让大众广为接受无糖茶饮料。


但它们凭着不错的品质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这些粉丝偶尔和无糖茶厌恶党正面碰上时,一场唇枪舌战通常无法避免。

我们那自诩上了点年纪最爱喝无糖茶的主编和看不惯喝不下想不通无糖茶好在哪的同事就进行过一番激烈的“打斗”。

结局:谁也说服不了谁,看热闹的我拿到了五支伊藤园的不同口味的无糖茶饮料。


伊藤园vs东方树叶,两者各有千秋。

伊藤园和东方树叶都在包装工艺上下过狠功夫;

比如伊藤园的瓶盖上有小缝隙,能防止罐装后瓶口的液体留在螺纹上,引起瓶盖难打开、霉变等问题;还有虹吸作用,让洗净水可以把螺纹部分清洗干净,而不进入瓶中。


东方树叶透明的包装工艺和设计显然一点也不差,独家的抗氧化工艺支撑其将瓶身两面做成透明;

透明的方正的瓶身、古典的插画、科普性的文案又凸显了农夫山泉在包装设计上的老本行。


口感上,伊藤园的更浓,味道层次更多;东方树叶则一如既往地淡和直接。

如同样是乌龙茶,伊藤园主打浓味,色泽重、多了一股焦香味、微涩的回甘;东方树叶茶汤清淡、味道清淡外加一丝丝回甘。


相比之下,东方树叶的“长相”更好看,口味更大众。

那种“阳光照射过的通透感”折服了不少人,有网友动情说每次把东方树叶对着太阳看都会被治愈。



欣赏东方树叶的人越来越多,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口味、心境会变,风口和时代的红利会变。两方叠加,威力更大。

最近几年,低油、低脂、低盐、低糖渐成公认的健康饮食方向。

在喝完会口干口渴的花里胡哨的饮料面前,东方树叶这样朴实无华的无糖茶变得更特别了。

十年了,东方树叶这类无糖茶终于熬到年轻人爱喝无糖饮料了。


那种纯粹的味道开始给年轻人带来新的感受和顿悟,当年的他们有点像陈奕迅唱的

“青春的快餐只要求快不理哪一家,哪有玩味的空档来欣赏细致淡雅”。

有品牌洞悉了这种口味趋势和人性心理。

元气森林是那个出头鸟,它把“0糖0卡0脂”的无糖饮料彻底带火了。


(图片源自元气森林微博)

发迹于互联网的品牌,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年轻人。他们既是观念的接收者,也是传递者,有时也是受害者。

含糖的坏处被不断传播,引发肥胖、疾病,造成皮肤问题,不健康不养生……

无糖占领正道,几乎平时叫得出名的饮料品牌都推出了无糖的版本。

这样的无糖其实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他们用卡路里极低的“代糖”,也就是甜味剂替代了蔗糖、白砂糖等传统的糖类以及其他一些热量高的甜味剂。


真正无糖的是东方树叶这种无糖茶饮料,配方表和成分表干干净净,不玩文字游戏。

蛰伏多年,先行者熬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舞台。

2019年,茶里王被复活,被重新寄予厚望。在统一2020年的财报中,看到了茶里王“2020 年收益实现倍数增长”。


今年上市十周年的东方树叶,推出了两款新品——青柑普洱和玄米茶,以及季节限定产品——桂花乌龙。


虽然三者的口味评价依旧两极分化,但已经不妨碍东方树叶成为无糖茶饮料行业里的佼佼者了。

后来者在步步紧逼。 元气森林的燃茶、让茶等新品牌利用互联网左右突击,康师傅、怡宝等老牌在紧锣密鼓筹备。


无糖茶饮料未来想必还会有很多标签,“难喝”不再是唯一。

自古以来,茶的历史和意义从来都无法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明了。

现代社会,无糖茶饮料或许是茶叶、茶文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典范,另一种“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方式。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方树叶好喝还是难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今年夏天的很多饮料品牌都推出了乌龙茶饮,低糖的无糖的,甚至还被很多人用来当作促进肠胃蠕动和减肥的饮料。但是也有人表示,喝了乌龙茶之后会有睡不着的情况,这个其实是因为乌龙茶里面含有的成分具有刺激神经兴奋的作用。那么乌龙茶中有咖啡成分吗,以及乌龙茶和咖啡可以一起喝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乌龙茶中确实包含一些咖啡因。乌龙茶属于青茶中的一种,它是经过采摘、凋谢、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制成的一种半发酵茶。乌龙茶含有一些咖啡因和茶多酚,饮用后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保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所以对人体有一定的提神醒脑作用,除了乌龙茶外,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中都会含有一些咖啡因。

乌龙茶和咖啡可以一起喝吗

不建议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喝。尽管乌龙茶和咖啡中含有的成分没有任何禁忌,但喝多了也不会产生有毒物质,而且乌龙茶和咖啡喝完后都会对人体的肠胃、大脑、心脏等有刺激作用,喝得太多就容易出现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不宜同时饮用,特别是肠胃虚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两者同时饮用太多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乌龙茶中有咖啡成分吗,以及乌龙茶和咖啡可以一起喝吗的简单介绍,希望对于想要了解的人有所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参是有糖的好还是无糖的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