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受移民吗?

中国人的移民计划正在深入影响着世界移民版图的重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各国移民政策的不断调整。他们喜欢中国人的钱,却未必欢迎中国移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后者被认为“搅乱了”本国原住民的生活时。这种矛盾的心态,在移民政策调整中一览无余。

  • 技术移民:中国大陆技术移民潮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2007年以后因政策屡屡收紧,引进类别减少、语言要求提高,大部分中国申请者难以符合这些越来越苛刻的要求。

  • 移民后,他们往往因专业不对口、“缺乏本地学历和经验”等,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中一些人通过在当地重新就学、考证书,在几年过渡期后最终成为令人羡慕的“专业工”。还有一些人在经济条件改善后选择了自主创业,成为中小企业的雇主,但也有一些人始终无法获得满意的工作,长期在低薪、非固定工作中沉沦。不少技术移民因为个人能力或者际遇不同,生活水平和生活状态显现出“天壤之别”。

  • 投资移民:即所谓的“富人移民”,当地政府对中国富裕移民的态度也很复杂。

  • 一方面,他们希望这些人带来财富、就业机会和下一代劳动力,因此不断修改移民政策,让投资移民比例持续升高,并最终压倒其它类别;但另一方面,投资移民的“融入度”却最低。他们中许多人不愿在当地常住,不接受当地生活方式,在加拿大形成许多“和中国没啥区别”的华人区,引发加拿大媒体的抨击。

  • 不仅如此,投资移民因为富裕,不愿积极找工作,他们中许多人虽然有钱,但经常不申报海外收入,在加拿大又报低收入,其兴办的“实业”有些不过是如前所述的移民跳板。此外东方经营管理理念也往往不合当地劳动力胃口,因此,政府近来又不时收紧各种投资移民政策,希望中国富人少来些。

  • 另外,文化差异和冲突也是个大问题。比如,几年前,中国移民曾以在住宅区附近修建“临终关怀中心”不符合“华人传统”为由,抗议“临终关怀中心”的落成,由于加拿大是福利社会、老龄社会,临终关怀在当地人心目中十分看重,属于“天然合理”的“绝对价值观”。因此,当年中国移民的反对令当地人无法理解,并加重了对中国移民的成见。

  • “不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投资移民主要的困惑。一位全家移居加拿大的朋友坦承,闲暇时“胡思乱想”最多的问题,就是“死后埋在哪里”。

  • 中国富人移民在世界各地一掷千金,购房置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2012年以来,涌向世界各地的中国富人移民不断登上各国媒体的头版,与此同时,他们的出现也给当地平静的生活搅动起“水花”,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来自本地居民的“抵制”。

  • “中国人”=“高房价”?

  • 在中国最热移民目的地之一的温哥华,当地人常把“中国人”和“高房价”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发家致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地买房,这几乎是华人的传统,但高房价影响到了本地民众的生活,因为西方很多国家都是按照房价来征收房产税。这会让当地居民认为,外国人来买了房子,所以他们本地人得交更多的房产税。虽然此前也有抵制中国富人的声音,但多是政客拉选票时讨好选民的说辞,而近两年来,媒体上不满的声音开始来自于普通民众。在媒体和政客的引导下,大方购房的中国移民常被视为影响当地安逸生活的因素。

  • “不守规则”的中国移民

  • 另一个让新西兰本地居民不堪忍受的是亚洲人的驾驶文明程度,违规操作、酒后驾驶、肇事后逃逸等现象在华人中相当严重。当然,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对相反的驾驶位置并不习惯,不过,缺乏社会责任感、置规则于不顾才是这些司机开起车来肆无忌惮的主要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频频在西方国家发生的中国富人“飙车”新闻中,闯祸的多是中国移民的“富二代”,而非老移民的重要原因。从社会、经济到文化,多个方面的新矛盾,使得移民目的国渐渐开始出现极端的不和谐声音。

  • 相对于经济上的顾虑,一些美国人对中国富人更多的是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敌视”。这种敌视和中国移民的财富并无关系,而是基于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移民比来自欧洲的移民更难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而由于很多中国新移民喜欢只在华人圈里活动,所以很容易被贴上“即使入了美国籍也只会效忠中国”的标签。

  • 当然,即使美国人对中国新移民暗藏忧虑,但他们害怕被戴上“种族歧视”的帽子,一般不会公开表露出这些不满情绪。不过去年发生的华人华侨在美国抗议ABC电视台“杀光中国人”言论,除了事件本身激化的矛盾,也折射出长期以来华人移民在美国社会受到的隐形歧视。

  • 在参政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华人移民虽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但和拉丁裔移民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移民不会对美国政局有什么大的影响,更谈不上改变政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在移民的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