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不戴口罩不扫码出示健康宝小区看门保安就不让他进入小区,合法吗?

  随着北京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市的防疫政策再次收紧。按照要求,本市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测温验码、通风消杀、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那么目前这些地方对相关防疫政策落实的情况如何呢?

  商超防疫工作是否到位?00:0005:28未加入话题添加话题

  商场、超市存在疫情监管漏洞

  8月7日上午10点半,“问北京”记者来到了位于丰台区丰科路的万达广场,发现商场不同入口的监管力度存在差异。商场B1层地铁通往商场的入口处摆上了用来登记信息的桌子、测温枪,也贴了健康宝二维码和提示标语。但是记者发现,有些顾客因为手机原因不能扫码,工作人员也并没有强制登记信息

  而商场一层1号大门口,顾客排起了扫码、测温、登记信息的长队。门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入商场必须打开健康宝,不能扫码的一定要登记信息,否则无法进入。

万达广场1号门口摆放起扫码戴口罩的标识/李翱摄

万达广场1号门口排起扫码测温的长队/李翱摄

  进入商场后,“问北京”记者发现某些店铺的员工也没有按规定戴好口罩,有些甚至摘掉口罩和顾客面对面说话。在一些化妆品专柜,部分员工在给顾客试妆时口罩挂在了下巴上。对于这种现象,记者询问了商超的安保人员:

  记者:咱们现在规定员工是都要戴口罩吗?

  记者:里面要是有人不戴怎么办呀?会有人管吗?

  安保:不戴的话,看到了就有人管。

万达广场内员工佩戴口罩的情况/李翱摄

  除了大型商场,市内的一些小型超市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在位于房山区阜盛东街的百年大集生鲜超市门口,“问北京”记者看到,虽然喇叭在循环播放着“戴口罩扫码测温”的录音,可并没有店员负责监督,扫不扫码全靠顾客自觉

百年大集生鲜超市门口贴上扫码测温的标识/李翱摄

超市内人员佩戴口罩的情况/李翱摄

  在通州区杨庄路49号的华联精品生鲜超市门口,“问北京”记者看到,虽然超市门口贴出了提示,但并没有看到工作人员监管顾客是否扫码,更没有人测温。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购物的顾客,对于这样的防疫状况,她表示:

  顾客:可以加大一下安全(管理)吗?因为现在大家的防范意识都比较强,这种人多的地方,还是需要多一点这种防护的要求吧。正常来说,扫码不是必须的吗?

华联精品生鲜超市/张钰摄

超市大门口无人值守/张钰摄

超市门口放置的二维码和提示/张钰摄

  生鲜市场内外防疫情况不一,存在隐患

  去年5月来自新发地市场的疫情,搅动了整个北京城,那么目前生鲜市场的防疫情况又如何呢?

  “问北京”记者来到了位于丰台区的京深海鲜市场,在市场西门口有安保人员进行监督,每位进入市场的人员必须扫码登记。门口保安提示,车辆入场,除司机以外的其他人员要下车走人行道,扫码测温后才能进去。

京深海鲜市场西门/张钰摄

市场门口有专人检验二维码/张钰摄

京深海鲜市场大门口的提示牌/张钰摄

  市场门口的防疫措施让人踏实,可进到市场里面,情况却大不相同。“问北京”记者发现,某些海鲜商铺门口流着脏水,在高温天气下散发着腥臭的气味。虽然墙上贴有“佩戴口罩进场”的标识,但某些店员并没有按规定佩戴,还经常与过往的顾客搭讪。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位市民,他认为,在目前疫情反弹的形势下,佩戴口罩很有必要。

  市民: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现在疫情稍微反弹的情况下,扫健康宝掌握动向,然后还有戴口罩之类的,这都是又有效的防护方式。

京深市场内部分店家和顾客没有佩戴口罩/李翱摄

  部分商家防疫工作到位

  “问北京”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防疫工作做的比较到位的商家。位于房山区阜盛大街的华冠超市(水碾屯店),记者看到一位没有佩戴口罩的顾客想要进店购物,却被工作人员拦下。

  现场工作人员:您好,您得测体温扫健康宝。

  顾客:我就拿一箱奶就走。

  现场工作人员:不行不行,不让进,必须戴口罩进啊,必须戴口罩扫健康宝。

  顾客:我就拿一箱奶,马上就出来。

  现场工作人员:不行,您想要哪个奶?我帮您拿出来。

  顾客:你给我拿呀?

  现场工作人员:那您戴口罩就可以进去了。

  疫情防控需要常抓不懈

  大型商超、生鲜市场一直是本市防疫工作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在8月4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副组长祁金利也通报了一批市场、餐饮、商超、影院、“七小门店”等公共场所存在的防控问题。其中,测温验码、扫码措施落实不严格,落实佩戴口罩要求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商超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祁金利表示:

  祁金利:反映了当前社会面常态化防控工作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市场经营主体防控意识不够强、执行防控措施不严格,相关属地和行业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和督促整改的力度上也有待加强。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而需要常抓不懈。

京深市场内贴有佩戴口罩的标识/李翱摄

  除了商超市场加强自身管理和属地监管之外,祁金利也提醒市民:

  祁金利: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杀、保通风、控距离等,依然是最简便有效的防护措施;二是少聚集、少聚餐、少聚会,在公共场所也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三是接种了疫苗并不等于就进了“保险箱”、贴了“护身符”,依然不能放松自我防护,不能代替常态化防控措施。

  在连续179天没有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逐渐常态化,无论是大型商超,生鲜市场等公共场所,还是普通市民,都多少放松了警惕。因此,当携带着“德尔塔”病毒的疫情“卷土重来”时,种种问题暴露了出来。疫情防控,并不只是嘴上说说,更不应该是表面工作,而应该是每个商家、每位市民都要牢记并遵守的要求。在国内疫情重现,尤其是国际疫情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注重防控和防护,时刻绷紧防疫这根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将疫情防控落到实处,

  商超需严格管控登记和消杀,

  市民自觉佩戴口罩,遵守防疫要求。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区保安不认识业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