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陆丰县水东中学校长名字?

水唇中学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坐落于吉溪河畔。2006年新校区已经搬迁至水唇开发区S335国道南侧,陆河卫生院对面。该校现有教学班40个左右,高中1000余人,初中2000余人,与河田高级中学、河口中学构成县三所高级中学。地处水唇镇,东向观天嶂,南望狮子嶂,西临陆河县城,北通五华、揭阳,群山环抱,环境优美。水唇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标准的现代中学。

1956年开设初中各级两个班,招收东坑、水唇两镇初中生120多人,教职工20多人,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校初中40个班学生2000人,高中18个班,学生900人,现共有学生3000人,现有教职工150人,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50人。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水唇中学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创建山区名校、争当教育名师、锻造现代人才”为今后工作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广东省山区中学教育名校。

学校创建于1956年,建校之初校址为水唇老圩街道两端,1970年9月14日因水灾将学校毁为沙滩,遂搬至牛皮坜原农中校址上课,1971年秋迁到对面埔,即现在学校上课至今。建校时校名为“陆丰县水唇中学”,1969年校名为“陆河县水东中学”,1987年改为“陆丰县水唇中学”,1988年开始校名为“陆河县水唇中学”。

1976年至1973年初、高中学生来源于水唇、东坑两镇,1974年春东坑分设公社,创办中学,东坑籍学生回东坑中学就读,1980年秋全县调整高中布置,东坑中学只办初中,东坑籍高中生又并入水唇镇就读。

1956年开办之初为初级中学,1969年上级指示高中不出社,初中不出队,各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水东中学只办高中,1985年撤销各小学附设初中班,水东中学为完全中学。

1956年开设初中各级两个班,招收东坑、水唇两镇初中生120多人,教职工20多人。

1969年秋始,初、高中学制二年,1977年始初中恢复三年制,1983年为二年制职业高中,1985年秋起为三年制职业高中,1997年经汕尾市人民政府批复,为三年制全日制高中。

河水两岸,山灵水秀,水唇中学人才辈出。建校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材,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先后有丘华宁等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考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30多人,他们无愧于家乡,无愧于时代。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积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校,初步形成了“团结、守纪、奋发、进取”的优良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县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建县前,水东中学历年初三升学统考成绩在陆丰县排名前列。当年有“三东”之称,即水东、湖东、甲东三所中学升学率与成绩优异率居全县之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县以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学生历年参加作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5人,获省级奖励50人,获市县级奖励40人。如范春曼获得英语竞赛汕尾市一等奖、广东省三等奖,罗庆异获得物理竞赛广东省一等奖,罗志达获得数学竞赛广东省二等奖,罗志达、彭晋锐以优异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其学业成绩分别占河田中学文、理科的前三名。教师的勤奋教学,刻苦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如彭品玉老师获优质课评比汕尾市一等奖,张雪章老师获初中数学优质课广东省一等奖,范新坝老师教学论文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范新坝老师被评为“南粤新秀”。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如省十五科研子课题“化学最优教学与实验”、市十五科研课题“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和“英语口语在初中英语口语中的应用”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培养人材,不拘一格,学生全面发展,该校运动队1992年获陆河县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金牌学校第一,团体部分第二名;1994年获陆河县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篮球第三名;2005年获陆河县高中篮球比赛第三名;2002年获水唇镇校园文艺比赛三等奖;2004年获陆河县中学生文艺比赛三等奖。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在每年有初中毕业生500多人,输送高中生200人,每年有高中毕业生180人,向上输送大学生100多人。办学50年来,累计有2万多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校友们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他们有的走上省、市、县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企业家,或者成为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他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国家的富强奋斗不息,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水唇中学也成为吉溪河畔的一颗明珠。

现在校址是1969年秋,因新圩老学校被洪水所毁后迁建的,当时正值农业学大寨之际,建校由当时水东公社牵头,各生产队派工凿地基,派材料兴建起来的,然后又得到彭文助先生、彭耀亚先生后裔、丘九税先生、罗坚先生等各界热心教育人士和上级党政的大力支持,兴建了电脑室、实验室,解决了“两有一无”问题。办学条件得以充实,办学环境得以改善。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子增加,现有校舍已不能解决当前办学需要,现用教室经过20年的风雨侵蚀,于2006年3月经市县质量监测部门鉴定为一级危房,在镇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因地制宜解决了燃眉之急,原有教学场地分为三块,一是在原校舍搭建了8个棚寮上课,初中部分别搬到开发区教学点和借下社小学新建校舍上课。所庆幸的是师生能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在2006年中考、高考中成绩再创历史新高,莘莘学子能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硬件设施的残缺,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上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决定将水唇中学迁到对面埔,即水唇公社、粮所旧址后面。这一决定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水唇中学迁建工程列为陆河县2005年度20个重点项目之一。

水唇镇高瞻远瞩的措施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他们转让土地,协助解决了征地困难,于是新校址征地总面积210亩,于2005年已平整地基,2006年初动工兴建教学楼。现新建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30个教室,4个教学办公室,现将装饰完毕,拟于新学期将初中部30个班迁入新校上课。新校建设过程中,得到县、镇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在百忙中多次亲临召开新建校舍和五十周年校庆会议,指导新校建设,组织动员各届校友,奔赴省市上级政府机关,筹集资金,提供技术等。

要迁入新校上课,急需建设高中教室、教师办公用房、实验室等,请各届校友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大力宣传,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支持新校建设。相信有各级政府、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大家的热心支持,新校建设一定会以较快的速度完善,投入使用。

在镇党委、镇委和各村贤达人士的共同努力,水唇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现正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各村道路硬底化建设,招商引资等有了新突破,更可喜的是水唇镇被汕尾市定为工业一体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将于国庆前后在开发区召开全市“工业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展望未来,前途无限光明,水唇镇人民将和全国人民一道,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陆河县水唇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各项数据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果页面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点击“反馈”在线向网站提出修改,网站将核实后进行更正。

10月23日,陆丰县人民政府从河田镇迁至东海镇办公。
12月,抗战时期已毁的广汕公路陆丰路段重新修建,1950年3月竣工通车。

5月24日,陆丰县第一个G公司——县贸易公司成立。
7月,用旧吉普车发动机带动5千瓦发电机,发电供应县政府,为陆丰有史以来县城首次用电照明。
同月,潭西区东山供销合作社创办,为陆丰办基层合作社之始。
是年,陆丰县新民正字剧团诞生。1953年改名为陆丰县双喜正字剧团。
是年,陆丰县医务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医联会)成立。1952年改称陆丰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3月18日,“三一八”烈士碑在河田镇北郊落成,碑高8.6米。?
5月,陆丰东部的大坪乡划归普宁县管辖。?
10月,实行小乡制,把第一区分为2个区,称新一区(驻东海镇)、新二区(驻潭西)。全县划分为9个区,原56个乡划分为201个小乡(镇)。

2月中旬,陆丰县第一届排球运动会在东海镇举行,10多支球队200多名运动员参赛。?
2月,全县9个区划分为军潭、潭西、博美、陂沟、南塘、碣石、湖东、两城、大安、河口、河田、水唇、下洞、乌坎等14个区及东海、甲子2个区级镇,下辖201个乡(镇)。
4月,水墘、潭西、后坎、溪墘、青塘等5个土地改革试点乡先后完成。?
7月22日,陆丰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东海镇铁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社员9人。1958年转为东海镇通用机械厂。?
9月,调整合并中小学。全县原407所小学调整合并为195所,中学合并为4所,即陆丰县第一中学(龙山中学)、县第二中学(今河田中学)、县第三中学(1957年改称甲子中学,1958年始办高中)、县第四中学(吉云中学与龙云中学合并而成,后改称五云中学)。?
10月,陆丰第一个电影放映队创建。?
11月,设立汕头汽车运动总站陆丰售票站(站址在今陆城第二旅社门口)。1956年售票站改为陆丰汽车运输站。?
是年,县粮食局在东海镇附城开设专门粮食加工厂,成为陆丰第一家地方国营机构化粮食加工厂。


是年,陆丰县二轻碣石竹器制品厂兴办。?
是年,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陆丰总人口503745人。

5月11日,陆丰第一个水文站——大安水文站设立。?
8月上旬,第二批1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即炎龙、溪、陂沟、新西、竹湖、博联、营下、内湖、黄塘、下洞农业社。?
9月,龙山中学招收第一批高中生,设2个班、110人(其中女学生5名)。

1月,开展**文物、历史文物的普查、挖掘、征集工作,共挖掘、征集**文物、历史文物100多件。同年6月,县文化馆吴洪等3人在碣石田尾山、甲子麒麟山发现新石器晚期磨光石器及夹砂陶片10多件。?
2月,东海镇表东锅厂(私营工业)首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改为公私合营。?
7月1日,国营铜锣湖农场建立,属葵潭机械农场的一部分。1958年独立建置,1966年改名红湖农场。1981年6月恢复原名。?
11月4日,陆丰第一班县内客运班车——陆城至南塘段正式营运。?
11月20日,陆丰县第一个合作商店——博美镇京果合作商店诞生。?
11月至翌年春,螺河下游第一期整治工程动工。对东、中、西三河分散堤坣实行连接,合并小围为大围,加高培厚;拓展狭窄. 河段;修建排灌涵闸;原河道裁弯取直18处,形成炎龙、港阳、西围3个围,东、西、中3条河行洪,经乌坎河、烟港2个出海口的格局。总工程费97.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受益耕地面积16万多亩。?
冬,鳌江堵港建闸,建成8孔(每孔宽3?2米)防潮排水闸一座及672米防潮堤。?
是年,成立陆丰县工人文化宫。


4月,南塘电灌站动工兴建。1965年4月建成,装有电动机4台、300千瓦,可提水灌溉南塘、碣北公社2.3万亩农田。翌年4月建成。提水时因电力、水源限制,效益降低。?
8月,创办湖东中学。?
9月,创办陆丰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在坎钟山林场,招生115名,1966年5月“文化大***”开始后停办。?
10月28日,中型五里牌水库动工兴建。设计总库容257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3.6万亩。博美公社集中劳力突击3个月,基本完成工程任务,当年发挥效益,受到省水电厅表扬。?
10月,引惠来石榴潭水库水的主体工程——甲东奎湖渡槽动工兴建,翌年1月建成通水,投资15万元,1972年以后废置。

8月1日,陆丰北部五云、上砂两个公社划归新建的揭西县管辖,陆丰县经调整后划为20个公社。?
是年,陆丰县被省列为菠萝高产稳产示范区,示范区以陂洋、八万、河口、河田、水东为主。

7月4日,新置上英公社。?
9月10日,广汕公路望洋木桥改建工程动工,翌年12月31日竣工。改建成50孔、每孔宽4米、全长252.8米灌溉、交通两用桥闸。桥面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2米,可通行16吨以上大型卡车。左岸设置2孔8米进水闸(船闸),右岸香校村处修建3孔水闸,利用4.2米蓄水高程的河水,灌溉农田12万亩。总投资100万元。?
是年,甲子兴建东宫码头。

6月,广汕公路头陂木桥改建为7孔双曲拱桥,桥长80.7米,宽7.2米。
12月11日,东海镇炼乳厂、耐火砖厂和绳索厂共60多人,率先按单位联合。至翌年1月,全县基本实现“革命大联合”。
12月,碣石镇于揭北公社霞枚、桂林大队征地9.8万平方米,兴建渔民新村,解决750户、6000多名深海渔民上岸定居问题。
是年,开始采用飞机播种造林。当年飞播82525亩。
是年,县畜牧部门开始组织对中、青草药制剂治疗病猪的研究、研制出抗菌、退热较强的“02号”针剂。当年冬,用此针剂治好成万头猪丹毒病猪。翌年,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在陆丰召开全省中草药制剂生产现场会,推广陆丰的经验。
是年,湖东公社镇农大队安装第一部15匹马力柴油机,抽水晒盐,是为陆丰县盐业生产机械化之肇始。

冬,县劳动大学停办,改办县“五·七”干校。


1月,甲子镇在北门建自来水厂,10月5日建成。设计年抽取龙潭干渠水80万立方米,供应居民食用。总投资55万元。
6月1日,动工扩建迎仙桥。同年10月1日竣工。
11月,县总农会旧址、彭湃卧室、潭西下芦村农会旧址及龙山中学的“五四”运动旧址等4处***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月,博美公社八万河陂闸动工兴建。1970年4月竣工,建成20孔、每孔宽4米陂闸1座。同时,兴建横跨乌坎河的禾潭渡槽,将北水南调。
冬,动工兴建碣石镇南门口至前堆村的碣南公路,并修建11孔、每孔宽3.2米防潮排水桥闸1座。
是年,陆丰县锆矿精选厂创建(厂址在碣石镇西北2公里处)。年产锆英石、锡矿、钛铁、金红石、独居石等产品2100吨。
是年,国营陆丰县糖果饼干厂建成投产。

2月,县百货公司百货商场(位于东海镇三六九墟)建成营业,为是时县城国营企业最大的一个商场,总面积1600平方米,投资61169元。
4月,广汕公路龙山桥木桥改建为3孔石拱桥。
5月中旬,陆丰县甘化厂动工兴建,主要设备和部分职工由汕头华侨糖厂迁来。当年11月底建成投产,日榨甘蔗500吨。
9月,广汕公路店下桥(位于博美公社)被洪水冲毁,全桥倒塌。当月,重建为9孔石拱桥。
10月上旬,动工兴建巷口水库,1973年冬建成。同时,建成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640千瓦。
11月,湖东港修筑8孔、每孔宽3.2米防潮排水闸及长300米防潮堤。
是年,成立陆丰县中草药研究所。同时,收集民间常用中草药编印成《陆丰中草药》一书。
是年,撤销乌坎公社,成立金厢公社。

7月4日,华受周委托,专程到陆丰浮洲大队视察。
9月25日,陆丰县教师进修学校复办开课,不招中师班,只办短期师资训练班。
12月,陆(丰)河(田)公路河口木桥改建为3孔石拱桥。
年底,陆丰县罐头厂建成投产。


10月,引龙潭水库水的甲东渡槽桥工程动工,1975年5月1日建成通水通车,共248跨,全长2192米,被誉为“牵龙过海”。工程总造价320万元。渡槽设计流量3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2.7万亩。渡槽桥的建成,使甲东与甲子的公路交通缩短24公里。
是年,创办东海竹工艺厂。1976年该厂研制的首饰盒参加广交会,外商誉为“广东特色产品”。

1月4日,从博美公社划出溪南片8个生产大队建立桥冲公社,全县24个公社。
1月23日,成立陆丰县红岭林场。
11月,省长陈郁参加浮洲大队秋植甘蔗产量验收,1.31亩地总产甘蔗30.54吨,亩产达23.312吨,成为全国高产典型。
是年,成立陆丰县文物管理所。
是年,甲子镇东宫码头安装码头吊机1台,为陆丰第一个有装卸机械生产的码头。

3月3日,增设东坑、上护、西南3个公社,全县27个公社(镇)。
10月,南告水库工程动工兴建。同期兴建容量4.5万千瓦(装机3台)的南告水电厂。1981年10月15日,电厂第一台机组启动发电,电力并入省电网。1985年12月20日,水库和电厂全面竣工验收。
秋,创办桥冲中学、西南中学。
冬,河田公社内洞大桥动工兴建。采用民办公助办法,经一年多施工,建成长200米5孔桥梁。

1月24日,炎龙公社浮洲大队书记林渡出席全国糖烟麻会议,并在会上作《继续**不停步,粮蔗再创新纪录》的发言。
10月,增设东桥公社。
11月,陆丰皮影剧团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台演,演出节目是渔歌剧《战恶鲨》。
是年,陆丰水泥厂建成投产,设计年产水泥1万吨。因条件限制,时产时停。
是年,全县最大联片盐场——碣石盐场建成,面积8000公亩,时产时停。
是年,南墙粮所率先采用“窗门一线开关,薄膜嵌缝密闭法”保粮取得成功。随后在全县推广这种储藏方法,沿用至今。

2月12日,澳门海陆丰同乡会参观团一行19人,到陆丰甲东公社甲东大桥、甲子工艺厂、巷口水库、县糖厂、华侨农场等地观光。
9月18日,陆丰县电视转播台正式开播。
是年,县政府拨款重建博美通赤岭的蛟溪桥。
是年,广汕公路陆丰路段改建为柏油路。
是年,全县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千万元,实绩为元。

4月1日,陆丰县火葬场建成投入使用,场址在东海镇河图岭。1979年10月,受台风袭击,火葬场严重损坏,停止使用。
5月1日,陆丰芒洋新汽车站建成营业。
6月,容量3600千伏安的博美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
11月,湖东镇自来水厂建成,年供水量10万立方米。
是年,东海电风扇厂创办,月产量1200台,产品合格率98%。1990年停办。

年初,甲子冷冻厂建成投产,为县内唯一一家经营冷冻加工的国营企业。
3月,鳌江9孔防潮排水闸建成。
8月,陆丰县锅厂被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2月27日晚,内(湖)甲(子)公路的东山桥(9孔10墩石拱桥)全桥倒塌。后在原桥址上游择址重建,于1984年11月建成8孔I型钢梁桥。
冬,龙潭水库管理处被评为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冬,县“五·七”干校撤销。
是年,《陆丰渔歌资料》第一辑(53首)由县文化馆编印出版。
是年,甲子文化公园动工兴建,翌年竣工,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
是年,红湖农场(铜锣湖农场)被评为全国农垦系统先进单位。



陆丰民间画家李瑞的国画《一曲渔歌北京来》获广东省第二届群众美术展览一等奖


广东开放大学省直1考点(校本部)

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 1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辅导中心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辅导中心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51

 广州海运集团培训中心

广东开放大学省直3考点(广州海运集团培训中心)

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220

广东开大直属学院广州造船厂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教学点

广东开大直属学院广州造船厂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教学点

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鹤园西二十巷1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法律分校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法律分校

广州市天河区龙腾路245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公路局分校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省公路分校

广州市机场路1771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深圳拱北海关分校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深圳拱北海关分校

广东省深圳市深南大道2006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深圳拱北海关分校拱北海关教学部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深圳拱北海关分校拱北海关教学部

珠海市人民东路123

珠海市斗门区广播电视大学

珠海市斗门区环山中路32

珠海市金湾区西湖城区金二路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汕头市金平区乐山路8

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西侧职教中心内

汕头市澄海广播电视大学

汕头市澄海区广益街道环翠路中段北侧澄海电大

汕头市南澳后宅金山北路职业技术学校内

汕头市濠江区礐石南滨路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陈沙公路东北村路段

韶关市曲江 区马坝镇韶钢大道1

考区1:新丰县丰城镇东门路67,考区2:新丰县丰城镇西岭路43

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建国路148

始兴县沿江南路墨江平湖闸坝东侧

南雄市雄州镇雄东路148

乐昌市乐城镇西石岩路14

乳源县乳城镇园泉路2

广东省汕尾市红海东路2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城人民路北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平兴路60

五华县水寨镇园新路8

兴宁市兴城区青眼塘路149号

丰顺县汤坑镇东山路188

惠州惠阳区广播电视大学

惠州惠阳区广播电视大学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演达二路11

惠东县平山镇新平大道82

博罗县罗阳镇中园三路55

东莞市莞城运河东一路157

东莞市东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东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东坑镇东兴东路394号中心小学旁

横沥镇横沥村一路8号横沥村小学

东莞市虎门镇职业技术学校

东莞市虎门镇职业技术学校

东莞市虎门镇中心路24

东莞市石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石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石碣镇百花路2

东莞电大寮步成人文化学校教学点

东莞市寮步镇教育路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大岭山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大岭山镇西正东路60号之一

东莞市厚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厚街镇振华路66

东莞市常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常平镇常东路板石大道167

东莞市凤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凤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东莞市凤岗镇五联碧湖大道

中山市石岐孙文中路134

中山市小榄实验高级中学

中山市小榄镇竹源公路1(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小榄学院)

中山市黄圃镇新地大道70(中山市黄圃理工学校)

中山火炬开发区沿江东三路20

中山市三乡镇金涌大道23(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

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山横栏镇顺兴南路(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山市三角镇岗北南路一号(中山市三角中学)

中山市坦洲成人技术学校

中山市坦洲镇德溪路135

中山市民众镇民众大道113

江门市新会区德兴北路23

台山市台城镇安福里136

恩平市恩城镇锦绣路1

鹤山市沙坪镇桂林苑三号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

江门市新会区明兴路17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路99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文锋西路红星大街35

佛山市高明区文昌路荷花巷38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德胜东路

阳江市江城区万福路68

阳春市城东大道109

阳西县县城三区复兴一街3

阳江市闸坡镇东风一路88

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中路3

湛江广播电视大学赤坎校区

湛江广播电视大学赤坎校区

湛江市赤坎区中华路35

湛江市坡头区灯塔路41

遂溪县遂城镇湛川二横路13

廉江市城北区育才路32

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东方二路81

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镇人民路87

广东省 信宜市教育路4

化州市下郭梅石西路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化州电大)

肇庆高新区(大旺园区)尚林苑E3

德庆县城解放北路83

高要市城区湖西二路13

广东省封开县江口镇红卫路42

怀集县解放北路162

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蟠龙园

清远市英德市英城镇浈阳二路59

阳山县阳城镇工业大道南60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广播电视大学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广播电视大学

连南瑶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大学

连南瑶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大学

清远连南县三江镇民族二路路73

佛冈县石角镇文园路15

潮州市中山路北庆德里3

潮安区潮安大道庵埠中学

揭西县河婆镇河山北路8

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东山开发区南门东路123

普宁市流沙广场成人教育楼

河源市河源大道南朱门亭18

河源龙川县老隆镇进修新村1

紫金县城金山大道中50

和平县城教育路育才新路1

连平县元善镇西门路37

郁南县都城镇十二岭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校内

广东开放大学考试举报电话:0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丰市碣北中学校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