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白象方便面市场分析?


继鸿星尔克之后,白象方便面又以情怀满满而出圈。一是,“抵制”日资进入,民族大义凛然之;二是,招用了很多的残疾人员工,社会责任担当之。于是,舆论开始称赞有加——好、好、好;网友开始情绪高涨——买、买、买!媒体甚至还为白象戴上了一顶“国货之光”的桂冠。

支持国货,非常正确,但问题是,白象一直就是国货,那为什么到现在才想起来支持?支持国货,非常应该,但问题是,仅仅凭着抵制日资和关爱残疾人,我们就可以决定要支持吗?万一,白象也有质量问题呢?(当然这仅仅是出于行文需要的一种“假设”而已)

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要总是“突发性”地支持国货,要想支持就一以贯之,把自己所有的消费都用在国货上;支持国货靠的不是一腔的情怀,在历年央视3.15曝光的品牌中,国货也从来没有缺席过。穿上国货的“马甲”,就一概视为需要支持的吗?

当然,更多的问题还是想问一问白象。因此,笔者尝试以虚拟采访的形式来提出问题,解析出其中的门道。

请问:抵制日资,是出于民族大义,还是出于商业考量?

引进资本,原本是企业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经营手段,目的就是藉此来强化产品研发,实现扩大再生产,快速占有市场。特别是在遭遇发展的瓶颈时,往往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对于企业如此,对于地方经济,对于国家发展也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国家大力提倡对外招商引资。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在广大市场的吸引下,中国在对外引资用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即使是在疫情期间的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了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那么,在吸引外资之中,日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日资有“毒“吗?是应该被排除在外的吗?有资料显示,从1979年到2011年,日本政府向中国累计提供贷款3.2万亿日元,无偿经济援助1.6千亿日元,技术合作资金1.8千亿日元。中国利用日本经济援助建成了超过50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大约60个可以停泊万吨级轮船的码头,以及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日本经济援助还培养了35000多名中国技术人员,派遣了超过9000名日本专家到中国进行指导。

藉此,据笔者估计,白象拒绝日资似乎不是出于什么民族大义。那么,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考量呢?

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市场上竞争不过外资品牌呢?

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民族产业受帝国主义资本欺压的半殖民地时代,如果外资企业涉嫌不正当竞争,那么,包括白象在内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为企业伸张平等经营的正义,为品牌争得公平竞争的权益。

“因拒绝日资收购,它被三大日资方便面围剿,挤出中国大部分超市”——这是来自媒体报道的内容。那么,笔者就想问白象:真的是这种“因拒资而被围剿”的因果关系吗?这种所谓的“围剿”到底是出于单纯的市场竞争,还是他们出于什么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呢?他们把白象挤出大部分超市,违法违规了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笔者无意对此进行评价。但如果白象方便面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量大味浓,飘香四溢,回味无穷”,那为什么又被消费者这么快且彻底地遗忘了呢?

须知,市场的本质就是竞争,竞争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做企业,当老板就是一个愿赌服输的事情。对手有诸多的不好,而自己又是那般的优秀,那为何又赢得不了竞争呢?是怨对手太“恶意”,还是怨消费者不识货?总之,没有什么自身的问题。

如果是他们出于垄断方便面市场的共同目的,采用的是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的话,那么白象为什么像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忍气吞声许多年,至今也不为自己伸张和维权呢?这可是在咱们自己的地盘啊?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不就会引发更大的舆论支持和民意声援了吗?

请问:白象发展到今天的境地,自己又做得怎样了呢?

如《“国货之光”白象:被日资控股方便面围剿,拒绝与插旗菜业合作!》一文中介绍:相比较我们所熟知的康师傅、统一方便面,白象方便面显得默默无闻。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象方便面是中国唯一的民族方便面,是速食界的“国货之光”。

又是民族的,又是唯一的,还是“国货之光”,集如此不凡之标签于一身的白象,为什么还默默无闻呢?是国人天生就不喜欢国货吗?还是竞争对手过于强大呢?还是自己在产品、营销,乃至品牌建设上技不如人呢?

我们看待世间所有的事物,都要首先遵循其固有本质与客观规律,然后再去考量其他。就像是战士一样,在战场上他的使命是战胜敌人,而不是悲壮地牺牲。因此,我们战士的口号是:保证完成任务,坚决完成任务。商场如战场,作为企业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因为,只有先活下来,才像白象老板在视频中所说的:要为人民服务。

人民都很少知道你,在超市里都很少能见到你,又何谈为人民服务呢?有人说,白象在日资的威逼利诱之下是“铮铮铁骨不允许自己低头”,但不低头不是让自己悲壮地死去,而是要有尊严地活下去。要置于死地而后生。那么,为此,白象又做了哪些艰苦卓绝的努力呢?

宁愿倒闭也不接受日资——这就算是一家好企业啦?连国家都成兆上亿地利用日资,咱一家企业又如何不能用呢?如果不接受日资的结局就是倒闭,那对一家企业来说,又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呢?那样的话,中国的方便面市场不更是人家的天下了吗?还是那句话,做企业更为重要的是经营的智慧和竞争的勇气,而不是悲壮。

请问:招用残疾人是担当社会责任,可不可以用来做情怀营销?

据说,白象员工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残疾人。在笔者看来,所有能够以一己之力来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都是值得称赞和尊重的。特别是像白象这样的将企业30%的招工份额用在了残疾人身上,更是称得上是一家有良知的企业。

但是,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是有其底层逻辑的。就像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企业不是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是以经营为目的,以竞争为路径的实体。对于企业,竞的是产品,争的是营销,对于消费者,看重的是价值,忠诚的是利益。企业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产品价值来为消费者输送更好的利益,靠更好的传播与营销与消费者建立起亲密且长远的关系,这才是企业的根本之道,品牌的长远之道。

无论是通过更新LOGO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也好,还是改进60多项生产工艺,获得120项有效专利,乃至,先后荣获“亚洲品牌500强”和“中国知名品牌认知百强”等诸多荣誉也罢,这些都还只是品牌价值的层面,最终能够帮助白象赢得竞争的还是要看,这些价值最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成消费者的利益。

就像是鸿星尔克因低调捐款引发关注,导致销量暴涨,一举跃升国货顶流,但在爆红的100天后,直播间疯涨的人气消失,每日有一万人“取关”,门店归于平静一样,真正能够支撑品牌走得长远的,还是要看产品的品质——研发落后,质量欠佳,品牌老化,只是凭靠某个突发事件,善行义举,或是家国情怀,是无法支撑起企业的品牌大业的。

最后,有一件事让笔者感到有点意思,就是:在央视点赞白象不久,康师傅和统一就被央视3.15揭露的“土坑酸菜事件”掀翻,不知这两者之间是天意,还是……这个答案,不知何处寻解?

但是,总是觉得,在传统方便面的目标人群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方便食品已经出现了更新的需求,像自嗨锅这样的更为便捷的新品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下的2022年,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白象应该,也必须要为自己做出回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15曝光的土坑酸菜,不少方便面品牌遭受负面影响。可是,白象方便面却卖断了货。

3月15日晚间,白象食品官博表示:“白象食品和插旗菜业从未有过合作,感谢大家的关心。25年坚守品质,白象始终如一。”这并不是白象今年第一次上热搜。据大河财立方,在冬残奥会期间,白象因为用工登上热搜。对此,白象官微称:“都是象应该做的,我象只是认真做好自己。”

随后,白象的销量与店铺粉丝暴涨,直播间被挤爆,热门商品甚至被买到断货。有数据显示,冬残奥会期间,白象的产品在某电商平台上销量暴涨近200%,在某直播电商里,订单额最高日增长幅度达650%。

企查查APP显示,白象食品关联公司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注册资本3.5亿元,大股东为郑州市正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白象食品当前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31家,涉及食品、电子商务、广告等领域。

企查查APP显示,白象食品关联食品安全抽查共67次,结果均为合格。关联专利信息近700项,专利类型多为外观设计。

据白象食品官网显示,白象食品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目前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公益资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一方便面的市场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