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移民加拿大是什么梗

  香港天王巨星和藏族牧民少年,在草原上奇幻相遇了。

  一个代表着现代城市的繁华,一个还原着大自然的野性,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看似毫不搭调,却在一起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没错,这一次,谢霆锋和藏族少年丁真一起,来到了甘孜理塘。

  在这里,谢霆锋见到了一个绝对不会在BBC、CNN等西方媒体中出现的“天空之城”

  从小走过中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等许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谢霆锋,被丁真的家乡理塘深深地迷住了。

  那些对于丁真而言司空见惯的生活,却是谢霆锋第一次触及的新鲜感。

  他们穿着传统藏袍,一同在草原上策马驰骋、抚摸牦牛。

  热爱烹饪的谢霆锋,还会探索一些自己从前见所未见的食材和食物。

  一个好奇,他就把野生葱塞进了嘴里,一旁的丁真欲言又止。

  甚至,谢霆锋还尝试起了「打牛奶」。

  看着他打得十分辛苦,丁真忍不住“凡尔赛”:

  “我们现在用机器。”

  望着天空,谢霆锋看到飞鸟无拘无束的翱翔,没有丝毫牵绊的时候,一脸羡慕。

  然而,丁真的回应充满了真诚:

  “不羡慕(飞鸟),因为我也很自由。”

  一个是走过无数国家的香港天王级巨星,一个是生长于雪山草原的藏族少年,他们原本相隔万水千山,却在理塘相遇。

  两个堪称「颜值天花板」的男人一起在山野溪河之间骑马放牧、探索美食。

  怎么可能不让人心向往之?

  瞬间,#谢霆锋 丁真#这两个名字就冲上了热搜榜。

  当然,让大家沉醉的还有理塘无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连绵的雪山、自由奔跑的马儿和牧民……

  种种画面,更是让身陷钢铁丛林中的网友们羡慕无比。

  但实际上,如果把时间回拨五年,「理塘」虽美,但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让无数网友羡慕的理塘,曾经是什么样子?

  是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深度贫困地区」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理塘县,海拔足足有4000多米,比拉萨的海拔还高。

  在这里,天高地寒、冬季漫长、氧气稀薄,贫瘠的土壤只有牧草能够茁壮生长。

  而伴随着极端自然环境而来的是艰难的生活。

  因为气候高寒,定居在理塘的七万多藏族人几乎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只能靠放牧和采松茸为生

  当地政府也因为财政困难,无法担负起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理塘许多地方长期处于没水没电,甚至连最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无法普及的状态。

  用TVB拍摄的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的话说,就是:

  “这里是全国最后一批,也是最难攻克的一个深度贫困堡垒。”

  TVB纪录片《无穷之路》

  但好在,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协助下,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们做出了无数的尝试和努力。

  先是花费上亿投资基础设施,保证分散在高原上的村落们有水、有电、有路。

  然后进行教育扶助,保障贫困群众不因贫困而辍学。

  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仓央嘉措诗会、赛马会、康巴汉子评选……

  来源:@长路需缓行 

  理塘的基层干部们,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告诉更多的人们理塘有多么美,有多么值得一来。

  在丁真爆火之前,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敏就曾锲而不舍的联系微博大V @桑格格桑格格,宣传理塘县的特色农产品,分享甘孜美景。

  深受打动的桑格格投桃报李,也在电商大促的时期帮助理塘带了一波货。

  建设基础设施、加大教育投入、宣传农副产品、宣传旅游业……

  正是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之下,理塘牧民们才走出了曾经靠天吃饭的日子,也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理塘。

  牧民们有机会坐在宽敞明亮的房间中,围炉而坐,与远方而来的客人欢聚一堂。

  打牛奶不再需要徒手捶打三四个小时,而有了全新的工具。

  连牧民们的爱马都可以配上精致的装饰,成为驰骋在草原上最雄健的奔马。

  在节目中,谢霆锋问了丁真一个问题:

  “你有打算离开家里,继续去发展你的事业吗?”

  丁真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即使早已见识过了大城市的灯火辉煌,丁真也无法接受远离家乡的生活。

  不仅仅因为理塘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更是因为这里已经不再是曾经穷到让人活不下去的穷山恶水。

  在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有雪山草原,有奔烈骏马,还有淳朴又富裕的牧民。

  理塘,终于成为了雪域高原上令人神往的“天空之城”。

  在中国,像理塘一样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山海情》而家喻户晓的西海固,十年可能都不下一场雨,生存环境甚至比理塘还差。

  我们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对于西海固来说,却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40多年前,联合国粮食开发专家曾来过这里做调研。

  经过了一系列考察,联合国专家做出结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

  为了让当地人民摆脱看不到尽头的贫困,当地扶贫干部苦口婆心说服居民「吊装移民」搬到环境更好的闽宁镇。

  然后,联系福建的农业专家,建立对口帮扶政策。

  在手把手的指导下,闽宁镇村民学会了防风固沙、种植果树、养殖蘑菇……

  最终,戈壁滩变成了“米粮川”,一家三兄弟只有一条裤子的极端贫困状况永远成为了历史。

  还有位于四川大凉山里的「悬崖村」

  数百年来,藤梯和峭壁曾是这里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这里的孩子们,不得不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两个多小时,到达山下的学校。

  但这一切,在2020年被彻底改变。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悬崖村全体村民搬到了山下的新居。

  出门不再是几千米高的悬崖峭壁,而是平坦的水泥路、整洁的小花园。

  在冬天能达到零下四十多度的西藏阿里地区,唐古拉山的风像刀子一样吹过这片土地。

  因为气候条件极度恶劣,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

  但只因为这里依旧有人定居,中国的扶贫工作人员们建成了总长约2000公里,世界海拔最高的输电网络。

  沿线38万户的农牧民,终于迎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光明。

  为了带着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基层扶贫干部们能有多拼?

  新疆昭苏县副县长贺娇龙专门开了视频账号,一边帮助当地人推广瓜果蔬菜,一边拍旅游宣传视频。

  或是在茫茫无际的雪原,或是在奔腾的长河当中,她身披红色斗篷,手持马缰,英姿飒爽。

  但实际上,这份工作远没有画面中那么潇洒,甚至称得上危险。

  今年七月,贺娇龙在昭苏县湿地公园拍摄“天马浴河”时,意外坠马摔入河里。

  被骑手救上河岸后,她甚至都没有检查一下自己的伤势,立刻换了一匹马再次踏上征程,完成了宣传视频的拍摄。

  整场拍摄耗时两个多小时,身下的特克斯河是冰雪融水,即使是在盛夏七月,上岸以后的贺娇龙仍被冻得瑟瑟发抖。

  和贺娇龙一样奋战在扶贫一线的,还有超过300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

  是他们,创造下了整个人类反贫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7年时间,61320小时,9348万人,平均每小时超过1500人走出贫困。

  也许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扶贫”二字略显遥远,大概只是一个政策性的口号。甚至在BBC笔下,中国的“扶贫”成就也值得怀疑。

  然而,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在生存条件恶劣的雪山草原,人们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好。

  国家的规划、资助,以及无数扶贫干部们不分昼夜的辛苦付出,切实改变着这些地区每一个人的生活,医疗、教育以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谢霆锋能通过平坦的公路走进理塘,和丁真一起仰望雪山脚下的飞鸟。

  藏区的无数个放牧的“丁真”们也有机会走下高原,看一看大城市的繁华。

  日子开始有了奔头,每一个人,都在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眼丁真鉴定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