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三年级能否转体制内

现在是八月中旬,临近2019年国际学校申请季,很多学生已经开始申请准备。值此关键时期,我们邀请目前在读国际学校的学生分享。

本次分享来自Arabella——平和双语IB班十年级在读,初中就读于西南位育,通过八升九插班考试考入平和。


我是现在就读于上海平和学校的学生,暑假过后我是高二。我个人来说我是九年级开始就在平和读书的。九年级进平和之前其实是在西南位育中学,我是初二的第二学期大概是五月份左右,通过了平和的预录考。预录考实际上就是高中IB课程的一个预录,这个考试过了之后,实际上就是被平和的高中录取了。那么九年级可以直接选择在平和融合课程部就读。这个预录考分为两场,先是笔试,后面是面试,也就是你一共要去参加两次考试。笔试通过之后才会有面试,然后面试也有两轮,是同一天的。第一轮是英语的面试,之后是中文的面试。在当时我过了预录考之后,就先选在九年级的时候就先去平和的融合课程部读了一年。我当时选择从西南位育到平和实际上是因为其实我很早就有出国打算了,所以我想先在体制内的初中的扎实一些学科的知识点,然后在高中进入国际学校之后逐渐培养较好的英语语言,然后学习国际课程有助于在国外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在刚开始进平和学习的时候,尤其是九年级的那一年,其实我还是吃了挺多的苦头的。国内体制到融合课程部的体制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其实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那么其中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语言问题,在刚开始写英文论文的时候,其实很难掌握它的格式或者是它语言的正式性。词汇量不足也是我当时所面对的困难之一。上课的时候,即便是理科老师也很喜欢在已学知识点上拓展,然后要求学生自行小组或者个人完全调查。那么基本上所有的学科,除了个别会在IB课程介绍里面提到的,基本上所有的学科都要求用英语书写答案。所以很多时候大量的专业名词或者学科上应该使用的固定单词其实都不从下手。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喜欢,非常讨厌死记硬背的人。看单词书的话,我基本上背不进几个,所以我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很艰难就是后者脸皮多听多说多写。

就我个人来说其实时间和环境对于我适应学习这一方面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刚开始我写了一首洋洋洒洒的中式英语,但是在那些老师的帮助之下,半年之后我基本上已经纠正了许多语言的错误,也学会了论文大致应该如何写。同时这些学科的生僻词汇,其实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大量运用,所以我现在觉得再也忘不掉了。学科的答题困难其实也在这半年的积累和纠正过程当中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对于我来说其实九年级这一年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在九年级衔接高中之后其实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语言层面的压力。

平和高中的体制走的是IB课程体制,那么等会我会做详细的介绍。我们学校一天的安排,高中的话是从早上7点50开始上第一节课,然后十一点三刻会有一个午休。下午从12:35分开始上课,4点25分放学。我们学校的住宿生也比较多,晚上6点到8点是晚自习的时间。作业情况的话其实在高中真的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很多的作业学科老师会给一定的期限,然后你要自己在这一个期限里面自己分配时间去完成,比如说这几天做的多一点,作业完成时间会晚一点。


平和的课外活动其实还是很多很多的,首先平和高中有大大小小好多个社团,学生基本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相对应的社团,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其实也可以根据学校的规定自行去创建一个社团。像我的情况当时在进入平和的时候,我创办了排球社,然后递交了申请,也找校长、找老师购置了排球网,所以说其实平和给学生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只要你愿意也有能力去做,学校其实是会为你搭建必要的舞台。

第二,平和的老师会定期在邮箱里组织各种学科竞赛的报名。这样一种报名基本上学生就不会错过。像我们学校会有的竞赛有很多,比如说PPT上面提到的USAD,就是学术十项全能竞赛。然后CDB就是中国大智慧。还有AMC12之类的大型重要比赛,基本上老师都会在邮箱里面提前告知你。第三个大的课外活动就是一些大型活动,比如说与日本学校有语言来往的秋日祭活动。12月份的Jumbo Party就是一个表演型的大型活动。还有社团的集市等等。


那么在平和高中一年以来我感觉还是挺深的,那么在印象里面,其实我问过每个班级的同学都觉得自己班是最棒的。然后班级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属于良性竞争,成绩攀比的人不是很多,然后大家也都是互相认可,互相协助的,我当时比如说情绪有时候不太好的时候,课业不懂的时候,周围都会有关系我的同学,也会有愿意帮助我的同学,这可能是我喜欢平和最大原因。高一的学习生活其实真的压力不算大,在平和的话,但是时间管理能力是压力不大的至关条件,因为我自身也会感觉到有许多空闲的时间,比如说午休,比如说自修课。但是要利用好这些时间之后IB学习的压力,如果学生能做到安排好自己的社团,比赛,课内功课的时间,高一的生活还是非常活力四射的。


IB课程实际上是一个两年制的课程,所以说我高一的时候其实是PreIB课程,还没有正式进入IB的教学当中。那么在高二和高三的时候我们会正式进入IB的学习。IB的课程其实它的适用范围是非常高的,像我们用IB的成绩的话可以申请很多个国家的大学。比如说新加坡,比如说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都是可以适用的。

那么在高一的PreIB的过程当中,有一些课是两个学期都会学到的,比如说数学、EnglishB等等,还有一些课会让你体检一下,就是为了让你在高一的第二学期选课的时候,能够对这个课程,你要选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说在高一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IB课程里面都体验过一遍,但是我们用的教材是IGCSE的,也就是说相对于IB这个学科的难度来说会弱很多很多。但是学生可以根据这一年的经验来说决定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门课,然后在高一的第二学期的时候,就正式的进入IB选课。我们学校基本上数学,化学,物理,地理,包括语言A类课程都是中教在教授。其他的课程的话,既有外教也有中教,但是EnglishB基本上都是外教在教授。


我接下来会讲一下IB课程的选课。IB课程选课其实学生一共要选六门课,分别是从六个group里面选,然后如果你group 6不选的话,要从group 3或者group 4里面再选一门,然后选课的话,至少三个higher level,考核的时候,你最多是4个higher level,因为有些时候会遇到一些学生他选了6个higher

图片里我放置的图片其实就是我们学校开的课。Group 1其实是语言A类课程,也就是对于这个学生的母语类课程。我们学校是开了语言与文学,分SL和HL,还有单文学SL和HL。Group 2就是语言B类课程,我们学校暂时只开了英语,也就是EnglishB,SL和HL。然后在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是文理科类课程。然后我们学校开了有经济,BM(business 5里面相对来说难度最低的一个。其实在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都不一样,都是要得到IB专门的认证的。然后每一课其实它的HL,比如说化学HL和物理的HL来说,他们难度其实还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说在选课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它的教科书包括学长学姐的经验,或者说你自己对这个课程的喜爱和擅长度,其实最主要是擅长度,然后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不要为了刻意追求难度而选一些在IB历史当中闻名丧胆的课程。就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group 3里面的History SL 和Philosophy SL,这两个其实在我们学校是令人闻名丧胆的那种学科,History SL能拿7的人真的很少,7是一个课程的满分。


我接下来会讲到IB课程的最终评分和打分制度。包括申请的时候是走的怎样一个形式。我刚刚也提到过就是一个学科的满分是7分,然后每个学生都要选6门课,所以说在这里是6×7,42分,但是IB课程的总分是45分。那么多下来的3分其实是你TOK加EE的成绩,TOK是知识论,它也是IB当中特有的一个学科,EE就是extended essay,学生可以选一门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学科,然后在最终写一篇拓展论文,这两个综合起来会有一个评分,包括AA或者AB,如果是AA或者AB的话你会拿到这3分,如果是BB的话可能就是2分,那么从3分到2分到1分递减。这些分数加起来是45分,但是IB学生还必须要有一个CAS活动时长,那么CAS活动包括了社团还会它的义工时间等等,那么在CAS活动时长到达要求的标准之后,你才会拿到最终IB

其实在申请的时候我们应该是在高三的第一学期就开始申请了,因为ED申请,大多数学校都是在11月1日左右就结束了。那么大家可能会问我所有的成绩都没出来我们拿什么分数去申请呢?我们学校每个月基本上都会有月考,期中考试还有期末考试,那么我们会拿一个叫预估分的东西去申请,那么预估分它就会使你月考的成绩,包括你高二、高三所有月考的成绩,还有期末、期中考试的成绩,各占一定的百分比,然后最终得数你的预估分,这个预估分学校会给出来,提交到你要申请的大学那里。然后我们就会拿着预估分去申请学校,其实IB还有一个最终的大考,最终的大考大概是在5月底左右开始,然后每个学科开始考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有些人我考完了很兴奋的,有些人还是要继续复习自己的学科。大家可能会问最终大考的分数有什么用呢?我申请都结束了,我offer基本上都已经拿到了,其实大多数给你的offer都是conditional offer,也就是说它会最终看你的大考分数,如果你的预估分和你的大考分数相差很多的话,他可能会收回这个offer。然后美国学校虽然大多数不是conditional offer,但是他仍旧会比较你的大考分和你提交的预估分申请。假如说真的差距很大,比如说我刚开始我全都是7,我预估分里面全都是7,然后我是45分交给了大学,但是我最终大考分数考下来发现我只有38或者37这个分数左右,那么学校可能会要求你写一份解释。如果你的解释不是很合理的话,他还是会有可能撤回offer的话,所以最终大考真的不能放飞自我,一定要好好的考下来。

什么样的人适合IB,其实我也不是很像用一个太学术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其实我想用一个很通俗很易懂的类比。就是说如果你擅长这些东西,你写东西写的非常好,包括英文和中文的文章你都要写的好,那么其实这个学生非常非常适合IB的,那么写东西主要写的是第一个实验报告。在高一的时候,物理、化学基本上都要写实验报告。第二个指的评论文,在语言A类课程里面,就是语言与文学,和文学当中会要求你写一个评论文。第三个就是论文,论文最后会在extended essay,包括你平时所做的里面都会出现。然后在高一的话,也就是PreIB的时候,基本上article、letter、proposal这些文体都是要有所涉猎的,所以说作为IB学生来说写东西真的是一项必备技能。学生的话,可能要听一听,IB总而言之还是所有国际课程当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课程。如果想学IB课程的学生,大家还是要自己定期的去查找一些资料,因为像我们这一届,下一届开始就没有further mathematics,这一届EB的最终考试好像也多了听力。IB它的最终考核,定期会做出一些添加或改变,这个改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查一查它的规则,有时候它是书翻新,比如说我记得上一届它就是化学的书翻新了,所以大家还是要定期跟踪一下最终IB的大考动向。


最后是我做为一个过来人给大家的一些建议。第一项就是说其实国际学校不是一个避难所。IB的课程的负担还是很大很大的,那么IB课程的难度如果做一个类比的话,它其实是大学预科课程,所以说你从高一到高二当中的鸿沟还是很大的,就会感觉难度一下越上了好几层。

第二点就是大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不要为了追求难度舍弃最终的成绩,最终的成绩其实更重要,这才是申请大学里面会比较看中的一项事情。然后我图片里面有放了几个主要的国际课程,一个是就是IBDP,一个是AP,一个是Alevel,这里提到的IBDP它其实是一个套餐选课情况,也就是说它其实要求学生有一个很全面的情况,它不许你有任何一个偏科。它是conceptual learning,但是其实我个人不是很理解概念性学习的一个意义,但是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说基本上在每一个学科里面都会碰到一个东西叫IA,IA是需要你自己设计你自己的实验课题,最终自己做实验之后得出结果,然后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之类的东西,所以还是需要你有很多的想法。我们学校其实IB学生都有一个说法,说IB就是去脱发的。就是说在后面IB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所流的泪,都是你当时选IB脑子里进的水,这些都是表情包的内容。不过喜欢挑战的学生还是可以选IB的,因为我觉得IB还是让你比较有一个发挥的空间,让你比较有创意的去表达自己的一个国际课程。如果有偏科的学生,其实可能不是很适合IBDP,因为它既有理科也有文科,所以说它是要求你既能在理科里面融合你文科的写作水平。也要在文科里面融合你理科的逻辑思维。


第三点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学会时间管理。刚开始大家可能会觉得进入到高一,这么多自习课,这些自习课就是为了让你学会管理时间,学会分配自己的课业,然后SAT,标化都要提前准备起来,这样去减轻你之后IB课程学习的一些负担和压力。

第四点就是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去提前培养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而非做题,这可能是从国内学校转轨到国际学校我个人所觉得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且大家一定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如果大家觉得背单词是自己觉得最方便也最习惯的方法,我觉得挺好的,我是因为实在背不进单词所以说需要这样一个环境和时间去适应。如果背单词的话,我的建议是大家在根据比如说阅读语境里面去学会这些单词的使用方法,这样会更加好。

第五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学校的环境和课程都要提前去了解一下。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其实是不一样的,有可能这个学生想选的科目在这样一个学校不开。比如说我们学校的history和philosophy,我记得在位育就是不开的。有些学生可能会发现我想选这门课,可是我现在在的这个学校里没有,选择在高中就转学,IB课程因为只有两年,所以我不是很建议高中转学这一个说法,大家要提前做好功课,就是要了解一下或者是找这个学校的学生问这个学校开的课是什么。

【更多升学资讯,欢迎关注升学孔明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独家调查:哪个年级转入国际学校最合适?(图)

  每年春季是择校高峰季,哪个年级转入也是家长们最纠结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小学一年级转最好,有的人认为小学三年级毕业后转最佳,也有的人认为小学毕业后,更有的人认为初中毕业后转好,莫衷一是。

  汉通在多年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择校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也始终很难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说法,当然除了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等各种原因外,主要是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或者调查研究来证明到底是什么时候转最好。

  针对这个问题,汉通教育根据制作中国地区IB/A-Level/AP学校报告的经验基础上,特展开全面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在读的学生是从哪个年级转入的,他们在刚转入国际学校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时长,这些在读国际学校学生从他们自身经历而认为哪个年级转入国际学校最合适等,通过以上问题,进一步得出哪个年级转入国际学校最合适的调查分析报告,也给家长和学生一些可以具体感知的调查数据和事实。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和向客户发送网络调查链接的方式进行。

  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法,从2014年2月20日到2014年3月20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对于纸质版问卷调查随时录入数据库保存,电子版的通过调查软件随时保存。

  截至2014年3月20日,共收到调查问卷413份。以下是我们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汇总。

您/您的孩子(下同)是哪个年级毕业后转如国际学校的?

  根据调查,目前学生转入国际学校的最热门年级依次是:G9>G1>G6>G8。而在G2,G3毕业后转入国际学校的人数最少。

  究其原因,目前国际学校的认知度虽然在不断增强,但是初三毕业依然是最高峰。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接受完国内9年义务教育之后再去读国际课程,国际学校。当然,除了意识方面的原因,经济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一般来说从小学就开始读国际学校并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

  而随着70后,80后家长大军不断增多,他们中有一些从思想意识上较认可;从经济上也能承受得起,所以在G1转入国际学校的学生也较多。

刚转入国际学校时,您觉得哪个科目最难?

  很多家长以为刚转入国际学校,英语肯定是最难的。而实际情况按照难度从高到底依次是:人文>英语>数学>科学。

  根据交叉调查分析即各年级转入国际学校的学生刚转入时的问题而言,低年级转入者英语是最大问题,而到了高年级转入这人文是最大问题。

  国际课程中人文课程较受重视,扩展类词汇较多,多很多刚转学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写各种小文章时,更是找不到感觉。

  英语对于低年级转入者,听说是问题,不过可以较快过渡;对于高年级转入者读写是大问题。而且英语读写除了英文课上的各种题材、形式的写作,也表现在其他科目上,即我们普遍认为的学科小论文。

  根据咨询汉通课程辅导的情况分析,无论是读国外寄宿学校,还是读国际学校的学生,学科小论文是中国学生的普遍障碍。我们认为除了语言的问题,思维和学术写作的训练也是重要因素。  

刚转入国际学校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普遍来看,刚转入国际学校最大的困难都是听不懂全英文授课,其次是对外教的授课方式还不能很快适应。

你用了多久克服掉了困难?

  近一半学生用了三个月时间就顺利适应,大部分半年内都已适应。

  根据交叉统计得出的详细分析,小学转入国际学校的基本上在3-6个月的较多;而G6,G7毕业后转入国际学校适应情况来看,比较复杂,有的人3个月,有的人两年,出现了多维情况。而到了G9后转入国际学校,也跟小学一样适应较快,一个原因是学生年龄大一些,更为成熟,适应也更快。

转入国际学校后,您在哪方面的能力提高最多?

  毋庸置疑,刚转入国际学校后英语是大家觉得最困难的,但也是最容易提高的。但英语听说比读写要更容易提高。通过交叉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低年级转入者提高最快的主要是英语听说,而从G6及以上的学生提高更多的是读写,兴趣爱好发展、沟通表达等。

  同学们的沟通表达和自信心在转入国际学校后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变化较大,提高较多。这既得益于国际学校的授课方式--小组讨论等各种让同学们多表达的方式,也得益于给同学们一个施展自己特长的空间,所以很多同学的自信心也得以较大提升。

转入国际学校后,您在哪方面的能力下降最多?

  转入国际学校后由于教学沟通、作业等全是英文,中文下降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中文读写。这也是很多家长犹豫孩子几年级转国际学校最合适的问题。

  一般认为初中毕业后英语方面尤其读写很难做到自如;小学一年级就转入国际学校中文读写很难学好。

您认为具有哪些特点的学生更适合读国际学校?

  由于该题是多选题,大多数同学把都选了英语好、自我管理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几个选项,认为这样的学生转入国际学校会比较适合。

你转入国际学校就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就转学接受的原因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喜欢国内死板教育,占到46.38%,其次是认为申请国外大学更容易。

  10.如果时光倒流,你更愿意在哪个年级毕业后转入国际学校?     [单选题]

如果时光倒流,你更愿意在哪个年级毕业后转入国际学校?

  针对在读国际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调查,他们认为G1转入国际学校最合适的占40.58%。其次认为G5毕业后转入国际学校的占14.49%。究其原因,由于目前不少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后转入国际学校的较多,英语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所以他们认为越早转入国际学校越好。

  针对到底哪个年级转入国际学校最合适这个问题,我们也采访了不少领域的专家。我们来看下专家怎么说呢?

  北京世青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锰:

  因为国际学校多为IB课程学校,初中的MYP项目是6年级开始,英语水平足够高的学生可以5年级申请入学,6年级开始进入MYP系统。小升初阶段进入国际学校也可以重新从6年级开始读MYP。

  个人一直比较同意我学校一些家长的看法,小学4、5年级是转到国际学校的最佳时机。因为公立教育尽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对于中文书写的基础训练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看似不人道的严格训练,也可以帮小孩子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有体制内学习经历后,当学生转入氛围更宽松的国际学校,对比以前相对死板的教育方式90%以上的孩子会觉得很快乐。而之前养成的一些中文基本功和学习习惯也可以延续。

  只是现实是国际学校都有了自己的小学,很多还有幼儿园跟学前班,尽管服务国际移动家庭,每个学期都会有空位出现,但是并不多。自己的学校直升上来的孩子已经占了绝大多数学位。又如07、08年这种生育高峰年,体制内小升初出现变数,选择个性化教育的家庭增多。所以真等到4、5年级想再插班进来,难度就太大了。所以小一开始就入读国际学校也是形势使然。

  北京君诚国际双语学校校长 张爱君:

  关于孩子在什么时间段转入国际学校这个话题,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家长,所以说家长的整体规划,明确教育预期非常重要,在选择公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千万不能模棱两可。

  以我这些年的经验,如果有人问我,我的答案当然是越早越好,原因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度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家,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系统的英语教育,使用英语这门语言学习文学、数学、科学、社会学、艺术等课程,孩子经过半年的时间能够打好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了很好的英文思维。我们学校使用的美式教材,教材的特点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科之间都有联系,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关于中国家长感兴趣的中文学习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按教育大纲完成了人教版的教材,如果孩子能配合大量的阅读,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孩子会回报给家长一张满意的成绩报告单。

  另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对国内教育和有过深入研究的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家庭,想让孩子真正双语、双文化的背景;兼具中国式和国际化思维、视野,最好在小学三年级毕业后转入国际学校。太早可能会导致中国化的缺失,太晚较难真正达到国际化。

  本文节选自《》的新浪博客,点击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bo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