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及制水机和电解水机的区别是啥?

一、电解水制氢 
多采用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阳极出氧气,阴极出氢气.该方法成本较高,但产品纯度大,可直接生产99.7%以上纯度的氢气.这种纯度的氢气常供:①电子、仪器、仪表工业中用的还原剂、保护气和对坡莫合金的热处理等,②粉末冶金工业中制钨、钼、硬质合金等用的还原剂,③制取多晶硅、锗等半导体原材料,④油脂氢化,⑤双氢内冷发电机中的冷却气等.像北京电子管厂和科学院气体厂就用水电解法制氢. 
二、水煤气法制氢 
用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而得水煤气(C+H2O→CO+H2—热).净化后再使它与水蒸气一起通过触媒令其中的CO转化成CO2(CO+H2O→CO2+H2)可得含氢量在80%以上的气体,再压入水中以溶去CO2,再通过含氨蚁酸亚铜(或含氨乙酸亚铜)溶液中除去残存的CO而得较纯氢气,这种方法制氢成本较低产量很大,设备较多,在合成氨厂多用此法.有的还把CO与H2合成甲醇,还有少数地方用80%氢的不太纯的气体供人造液体燃料用.像北京化工实验厂和许多地方的小氮肥厂多用此法. 
三、由石油热裂的合成气和天然气制氢 
石油热裂副产的氢气产量很大,常用于汽油加氢,石油化工和化肥厂所需的氢气,这种制氢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基地如在庆化肥厂,渤海油田的石油化工基地等都用这方法制氢气 
四、焦炉煤气冷冻制氢 
把经初步提净的焦炉气冷冻加压,使其他气体液化而剩下氢气.此法在少数地方采用(如前苏联的Ke Mepobo工厂). 
五、电解食盐水的副产氢 
在氯碱工业中副产多量较纯氢气,除供合成盐酸外还有剩余,也可经提纯生产普氢或纯氢.像化工二厂用的氢气就是电解盐水的副产. 
六、酿造工业副产 
用玉米发酵丙酮、丁醇时,发酵罐的废气中有1/3以上的氢气,经多次提纯后可生产普氢(97%以上),把普氢通过用液氮冷却到—100℃以下的硅胶列管中则进一步除去杂质(如少量N2)可制取纯氢(99.99%以上),像北京酿酒厂就生产这种副产氢,用来烧制石英制品和供外单位用. 
七、铁与水蒸气反应制氢 
但品质较差,此系较陈旧的方法现已基本淘汰. 
很多种办法,简单地说,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什么单质都可以,只要不与氢气发生反应既可.而化合物,只需含有氢即可,例如双氧水. 
推荐:可以用高锰酸钾加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氢气,且得到的气体纯度更高.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研究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我国科学家也试验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现在把这些新方法的一部分介绍如下: 
一.用氧化亚铜做催化剂从水中制氢气 
通常,用电解水生产氢的方法比较昂贵.过去,也曾有人研究过用氧化亚铜催化剂从水中制取氢的方法,但在实验中氧化亚铜在阳光的作用下很容易还原成金属.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将氧化亚铜制成粉末,可以避免发生这个问题.他们的具体方法是,将0.5克氧化亚铜粉末添加入200立方厘米的蒸馏水中,然后用一盏玻璃灯泡中发出的460纳米~650纳米的可见光进行照射,在氧化亚铜催化剂的作用下,水分解成氢和氧.日本的研究人员利用这项技术共进行了30次实验,从分解的水中得到了不同比例的氢和氧.试验中发现,如果得到的氧的压力增加到500帕斯卡,水的分解过程就减慢.氧化亚铜粉末的使用寿命可达1900小时之久.东京技术研究所计划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氢的产生效率,同时研制能够在波长更长的可见光照射下发挥活性的催化剂,该研究所正在试验一种新的含铜铁合金的氧化物. 
二、用新型的钼的化合物从水中制氢气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低成本的从水中制取氢的方法.他们对催化转化器进行改造,使水分解时仅需很少的成本.他们用一种从钼中获取的化学产品做催化剂,而不使用电能.他们说,如果用氢作原料,从半升水中制得的氢足以使一辆小汽车行驶633公里. 
三、用光催化剂反应和超声波照射把水完全分解的方法 
60年代末,日本两位科学家发现二氧化钛经光(紫外线)照射可分解水的现象.他们本拟应用这一方法制氢,但由于氢和氧的生成量较少,在经济上不合算而中断了这一研究.最近,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日本明星大学元田久志教授等人同时使用光催化剂反应和超声波照射的方法把水完全分解.这种“超声波光催化剂反应”所以能使水完全分解,是由于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水可被分解为氢和双氧水,而双氧水经光催化反应又可分解成氧和氢.不过超声波照射和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虽然获得了完全分解水的结果,但氧的生成量却较少.在添加二氧化锰后,再用超声波照射,二氧化锰分解后的锰离子可溶解到溶液中,使双氧水产生大量的氧. 
四、陶瓷跟水反应制取氢气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300 ℃下,使陶瓷跟水反应制得了氢.他们在氩和氮的气流中,将炭的镍铁氧体(CNF)加热到300 ℃,然后用注射针头向CNF上注水,使水跟热的CNF接触,就制得氢.由于在水分解后CNF又回到了非活性状态,因而铁氧体能反复使用.在每一次反应中,平均每克CNF能产生2立方厘米~3立方厘米的氢气. 
五、甲烷制氢气 
1.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乾智行用镍铂稀土元素氧化物多孔催化剂,使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氢气.催化剂中镍、稀土元素氧化物和铂的组成比例为10:65:0.5.其制备过程是,先将镍、稀土元素氧化物等原料加热熔解,然后导入氨气,使熔解物成为凝胶状,再进行干燥、热处理.这种催化剂微粒孔径为2纳米~100纳米,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乾智行教授将该催化剂装进反应塔,然后加入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结果,在常压及550 ℃~600 ℃条件下,生成物为氢气和一氧化碳,升温至650 ℃,其转化率为80%;温度为700 ℃时,转化率几乎达到100%. 
日本工业技术院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用C60作催化剂,从甲烷制得氢气. 
在现阶段,C60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挥功能,不能立刻达到实用,必须加以改良,制成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工作的节能催化剂.他们开发的催化剂,是在碳粉里掺10%的C60.在加热到1000 ℃的容器里,放入0.1克催化剂,以1分钟流入20毫升甲烷的速度作实验,结果90%的甲烷分解成氢和碳.C60用作催化剂,可用水洗净表面,除去附着的残存碳素,理论上可半永久使用.由于形状独特,粒子表面面积为活性炭的5倍到10倍,因而作催化剂用时功能较强. 
六、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酶制氢气 
1.葡萄糖脱氧酶.美国橡树岑国家实验室从热原体乳酸菌中提取葡萄糖脱氧酶.热原体乳酸菌首先是在美国矿井中的低温干馏煤渣中发现的.葡萄糖脱氧酶在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的帮助下,能从葡萄糖中提取氢.在制取氢的过程中,NADP从葡萄糖中剥取一个氢原子,使剩余物质变成氢原子溶液. 
2.氢化酶.这种酶是从曾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一种微生物中提取的.氢化酶的作用是使NADP携载的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而NADP还原为它原来的状态继续再次被利用.除美国发现这种酶外,俄罗斯的科学家也在湖沼里发现了这种微生物.他们把这种微生物放在适合于它生存的特殊器皿里,然后将微生物产出的氢气收集在氢气瓶里. 
七、从细菌制取氢气 
1.许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其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也可放出氢气.例如,许多细菌可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氢气.日本已发现一种名为“红极毛杆菌”的细菌,就是制氢的能手.在玻璃器皿里,以淀粉作原料,掺入一些其他营养素制成培养液,就可以培养出这种细菌.每消耗5毫米淀粉营养液,就可以产生出25毫升的氢气. 
2.美国宇航部门准备把一种光合细菌—红螺菌带到太空去,用它放出的氢气作为能源供航天器使用. 
八、用绿藻生产氢气 
科学家们已发现一种新方法,使绿藻按要求生产氢气.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科学家说,绿藻属于人类已知的最古老植物之一,通过进化形成了能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本领.当绿藻生活在平常的空气和阳光中时,它像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植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然而当绿藻缺少硫这种关键性的营养成分,并且被置于无氧环境中时,绿藻就会回到另一种生存方式中以便存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绿藻就会产生氢气.科学家介绍,1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产生出3毫升氢气,但研究人员认为,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 
九、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气 
最近,以厌氧活性溶液为生产原料的“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在我国哈尔滨建筑大学通过中试研究验证.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介绍,该项研究在国内外首创并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非固定化菌种长期持续生物制氢技术,是生物制氢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成果处国际领先地位.生物制氢思路1966年提出,90年代受到空前重视.从90年代开始,德、日、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生物制氢发展计划,以期通过对生物制氢技术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21世纪中叶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时至今日,研究进程并不理想,许多研究还都集中在细菌和酶固定化技术上,离工业化生产还有很大差距,迄今尚无一例中试结果.哈尔滨建筑大学的教授突破了生物制氢技术必须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术的局限,开创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种生产氢气的新途径,并首次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流长期持续产氢.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先后发现了产氢能力很高的乙醇发酵类型,发明了连续流生物制氢技术反应器,初步建立了生物产氢发酵理论,提出了最佳工程控制对策.该项技术和理论成果在中试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氢气产率比国外同类的小试研究高几十倍;开发的工业化生物制氢系统工艺运行稳定可靠,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水电解法.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工业上怎么大量制取氢气的方法介绍
  • 怎样用电解法大量制取氢气
  • 如何制取氢气(禁用电解水)
  • 怎么制取氢气最便宜快捷?
  • 如何制取氢气(要详细步骤)
  • 怎么制取氢气,在家里弄做实验一定要安全的那种,最好是人能听...
  • 实验室如何制取氢气(步骤。过程。原理。。。。)快快。。。。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王保国教授团队在碱性膜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突破,提出了有序化膜电极制备的新策略,实现了膜电极在催化层、膜层及催化层/膜层界面上的整体有序化,为高性膜电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电解水被认为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绿色制氢技术。但目前的碱性水溶液电解制氢路线存在电流密度400

  • 德国离岸氢工厂:未来的气将在海上产生
  • 全球首座副产氢能发电站竣工
  • 欧盟发布能源系统整合策略与清洁氢能计划,以加速欧盟达成2050年气候中立
  •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二维材料用于光解水制氢
  •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氢能进展报告》
  • 美国扩展微型轻水堆计划,量化供热和制氢的效益
  • 美能源部1亿美元建立国家实验室联盟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
  • 澳大利亚新的社区太阳能、太阳能储存、“太阳能水电”和太阳能氢能项目
  • 德国氢存储技术项目研究进展
  • 日本公开全球首个进口氢发电验证项目
  • SGH2绿色制氢新工艺将垃圾厂转化为制氢基地
  • KAUST开发一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 研究团队将基于低成本材料的光伏制氢效率提升至17%以上
  • 新型纳米器件可利用太阳能制氢
  • 氢喷射设备让大型柴油机节省燃料、减少排放
  • 德国将大力发展氢能源取代煤炭核能
  • 光解水制氢新进展: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高效转化清洁燃料
  • 德科学家探索从环境空气中提炼合成碳氢燃料的方法
  • 世界上首个集成利用电力制氢和燃氢发电的燃气轮机示范工程启动
  • 莱斯大学制造新型太阳能发电装置可将水和阳光转化为氢燃料
  • 欧盟投资10亿欧元支持开发突破性能源技术
  • 能源颠覆性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 走向绿色未来:高效激光技术可将纤维素转化为生物燃料
  • 日本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催化剂有助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 下一代能源之战: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发电
  • 两项重大发明推进可再生能源领域前沿研究
  •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提出太阳能电池板回收策略
  • 集波浪能、风能和太阳能与一体:世界首个混合可再生能源浮动平台
  • 研究人员报告一项新技术,有助于能量储存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 以色列科学家发现新可再生能源只用空气中的水分就可以发电
  • 俄科学家为具有前景的移动储氢材料建模
  • 科学家发现新型催化剂可实现更高效水解制氢
  • 德国研究新一代太阳能制氢技术
  • 研究发现采用先进燃料和新型发动机设计车辆可在未来30年实现减排和水消耗
  • 美国能源部资助6500万美元支持先进核能技术研发
  • 未来能源市场:Flexturbine先进涡轮技术推动化石燃料电厂发动机技术发展
  • 美国支持发展先进的核电技术以实现脱碳目标
  • 先进核能的重要里程碑:Aurora微型堆核电厂可能对未来核能产生广泛影响
  • 美国能源部启动价值/。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 苏州绿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高效水电解制氢以及氢能应用全产业链和氢能技术开发的

  • 电解水制氢是电压越高制氢速度越快吗?需要注意什么?制成的氢气能保存多久?求高手解

  • 众所周知,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成本高昂,主要是受高价催化剂的限制。因此,寻找廉价的高性能电催化材料成为电解水制氢技术普应用的关键。就在近期,我国在电解水催化剂领域的研究接连取得新进展。 今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张健教授团队在光电/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具有连续弯曲能带的梯度同质结材料,以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效率。 10月8日

  • 众所周知,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成本高昂,主要是受高价催化剂的限制。因此,寻找廉价的高性能电催化材料成为电解水制氢技术普应用的关键。就在近期,我国在电解水催化剂领域的研究接连取得新进展。 今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张健教授团队在光电/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具有连续弯曲能带的梯度同质结材料,以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效率。 10月8日

  • 众所周知,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成本高昂,主要是受高价催化剂的限制。因此,寻找廉价的高性能电催化材料成为电解水制氢技术普应用的关键。就在近期,我国在电解水催化剂领域的研究接连取得新进展。 今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张健教授团队在光电/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具有连续弯曲能带的梯度同质结材料,以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效率。 10月8日

  • 众所周知,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成本高昂,主要是受高价催化剂的限制。因此,寻找廉价的高性能电催化材料成为电解水制氢技术普应用的关键。就在近期,我国在电解水催化剂领域的研究接连取得新进展。 今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张健教授团队在光电/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具有连续弯曲能带的梯度同质结材料,以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效率。 10月8日

  • 1、简介 SPE电解水制氢技术,其全称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技术, SPE是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汉米尔顿标准部的一个注册商标,全文为(Solid PolymerElectrolyte),即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膜电极的核心是电催化剂直接附于膜上形成“金属+SPE”复合膜电极结构,以离子膜固体电解质取代液体电解质,具有产物容易分离,能抑制副反应,气相反应物直接与电极相接触而大大加速反应物的传质速度等优点,使SPE技术融反应与分离为一体,既有很高的能量

  • 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HZB)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价格低廉的利用太阳能进行

  • 氢能源是清洁能源,随着我国环保的问题的日益显现,利用自然可再生水资源制氢是未来重要的方法。长久以来,对于降低电解水制氢的阳极析氧过电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电极表面修饰的问题上。如何科学、有效合理的选用适合的电极材料并配合相关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其活性,对大大的提高制氢效率、降低制氢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新型的析氧型电极,选择适合的电极材料,提高电解水工艺中的电解效率,对于电解水制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解水能长期喝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