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菌种和羊肚菌营养包的区别?

[每日农经]不用上山就能采的羊肚菌。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五境乡仓觉村,天不亮,六宝大哥就叫儿子龙珠起床去采羊肚菌,往年跟着他上山的儿子,最近怎么叫也叫不起来,他有些生气,但也只好独自一人上山。

羊肚菌对环境极为挑剔,只有在极少数人迹罕至的深山中才能采到。就在六宝大哥和记者辛苦寻觅羊肚菌的时候,龙珠匆忙赶到村委会,听昆明来的赵老师讲课。

野生的羊肚菌菌盖似椭圆形,表面凹凸不平,看着像一个蜂巢,也像一个羊肚。山上的土质疏松,很容易就连根拔起,挖出羊肚菌之后把土盖好,以免影响明年的生长,攫取的同时,大自然的法则要遵循。

野生的羊肚菌十分稀少并且十分难找,不过仓觉村已经有人在人工种植羊肚菌了,六宝大哥为什么不自己种植呢?

父亲不太相信人工种植,儿子龙珠则像一块海绵不断的汲取着知识,龙珠了解父亲倔强的性格,不好说服,但是当地企业不仅提供菌种,还提供技术服务,按市场价进行订单收购,这让龙珠安心多了。

那么野生的羊肚菌和人工种植的羊肚菌都有什么区别

【大小】野生羊肚菌大大小小极不均匀而人工种植的羊肚菌大小、长短都比较一致

【颜色】野生羊肚菌根部颜色较黄,人工种植的羊肚菌根部要白一些。

除了大小和颜色的区别,野生羊肚菌和人工种植的羊肚菌的营养价值是一样的。在香格里拉,人工种植羊肚菌已经蔚然成风了,在相距二百公里的白地村,是一个纳西族的小村落,羊肚菌的种植面积也有上百亩了。

为了增加生产的稳定性人工种植的羊肚菌一般都有营养袋。营养袋为土壤中的羊肚菌菌丝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加菌丝数量,以利于形成更多的菌核,为羊肚菌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从播种下去到采收完,整个羊肚菌种植周期只要3个月就能完成,而且在香格里拉高海拔的地方一年还能种两季。

良好的气候优势,使得香格里拉成为新一轮羊肚菌产业发展的热土,羊肚菌成为精准扶贫的优选品种。

仓觉村的六宝大哥,辛苦找了一天,只收获十几个羊肚菌,龙珠从种植基地买了新鲜羊肚菌,准备做几道菜,给父亲尝尝。经过沟通六宝大哥也同意明年种植羊肚菌试一下,我们也祝他们明年大丰收。

在市坪乡市坪居通田坝,有的群众搭竹架,有的搬运营养包,还有的在棚内摆袋子。初冬耕耘季,羊肚菌基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龙坪村田村坝区,大棚里的羊肚菌已破土成长。繁星点点,胖嘟嘟的羊肚菌“站”在棚中,白的脚,黑的伞,苗乡大地“党建引领、产业致富”在发展。

羊肚菌,自从2017年在市坪乡龙坪村大路槽落地生根后,每年都要在坝区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羊肚菌在该乡通过“支部+合作社+新青校+农户”的模式发展起来后,在走上餐桌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群众劳动就业,增加了大家收入。为了羊肚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填补老人外出务工的“短板”,带动一方群众发家致富。龙坪村的谢勇和谢良勇两兄弟,一方面向电视上致富栏目学习取经,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做起了羊肚菌的大“文章”;另一方面向其他地方羊肚菌的种植师傅和专业人士请教,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干劲,愣是在种植业中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市坪乡的羊肚菌,丰收一茬又一茬,他们两兄弟用汗水换来了羊肚菌的成功种植。

致富路铺开,群众走进来。曾经的付出,今朝多回报。

羊肚菌,属于隔年收菌种。第一年的八九月份松土搭棚,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采摘结束,期间一批批羊肚菌出棚,陆续运到集市销售。

谢勇在羊肚菌的种植中,默默的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为苗乡群众铺开了致富路,找到了“聚宝盆”。羊肚菌的不断发展,也为创始人谢勇争得了不少荣誉。因工作成绩突出,2019年7月谢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被龙坪村委会聘为乡村领军人才和新青校导师,田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已被打造成了新青校教学实践基地。2020年12月,谢勇被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授予“遵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1年4月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市坪乡的羊肚菌,过程是艰辛的,道路是曲折的,投入是庞大的,收获是满满的。

2018年2月,龙坪村谢勇在大路槽种了10多亩羊肚菌,所有的羊肚菌加起来不到5公斤;2019年3月,杨家湾20多亩羊肚菌,这一季羊肚菌收获300多公斤,产值4多万元;2020年田村坝区的羊肚菌,163亩采摘3万多公斤羊肚菌,产值500多万元;2021年龙坪村种植的170亩羊肚菌,3.4万公斤收入540多万元。

2021年8月,市坪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141”工作思路和发展要求,全力实施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田园示范区”的“一乡三区”发展战略。在巩固脱贫成果、落实民生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种植好、发展好羊肚菌产业,在龙坪村田村坝区和市坪居通田坝种植了羊肚菌。在乡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完善了基地的防护网、安装了水管,搭建了大棚和铺设了遮阳布,齐全的基础设施为羊肚菌的“丰收季”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笔者12月中旬在通田坝羊肚菌基地看到,来自猪头岩、梧桐溪、苦竹窝和苏家寨子的群众,正在大棚里干活。软绵绵的土地上,一袋袋营养包摆放得整整齐齐。随着她们启封、开袋、搬运和摆放的身影,棚内有说有笑的人们,正从一个种植型农民向技术型农民迈进,今天干的是农活,明天得的是技术,全面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正在干活的群众李素英大姐对笔者说:“我在这里上班已经一段时间了,每个小时10块钱,一天可以挣个八九十块钱。这里的活还没有做完,另外的老板又在喊去帮他犁土、除草、上厢,搞得一天忙都忙不过来。”

据了解,市坪乡今年在通田坝、田村和粗石坝区共种植了羊肚菌310亩,每个地块进行了整治和规划,投入了一定的经费进行了整体改造。基地负责人多次与食用菌专家进行了对接,规范了种植流程。在气候条件、温差正常的情况下,第一批羊肚菌本月底就可以采摘销售。到明年3月份,这季羊肚菌预计可以收获6万多公斤,经济收入达 900多万元。

据市坪乡党委书记邓琰介绍,选择好土地,种好羊肚菌,发展好产业,这是我乡进一步解决群众劳动就业,增加大家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要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掀起乡村振兴热潮,与全乡人民一起实现中国梦、小康梦。就要培养一支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队伍,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整治好环境卫生。在思想和行动中引导群众提质增效,循序渐进,全面打造“环境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市坪新风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羊肚菌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