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小番茄与云南产那个好?

云南省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动摇

强化科技创新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全要素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景已渐渐退出大众视野

大量农业新科技运用于传统农业

农业生产环境与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依托数字化冷链物流和溯源系统,云南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物茂那化蔬菜基地的有机蔬菜从田间地头直通粤港澳大湾区,24小时就能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作为云南有机蔬菜行业的主力军,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建设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涵盖物联网信息中心及示范数字农场。通过智能化的可视化展示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土壤环境检测系统、田间虫情测报系统、区块链溯源平台等,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防治病虫害、保障蔬菜品质和安全性。

  蒙牛集团西南高原特色奶业全产业链项目全面体现智能制造,采用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领先工艺,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方面遥遥领先,为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打造了新路径。

  2008年,云南乳品企业逆势发展。除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外,作为云南农业产业中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乳品企业将科技创新投入放在首位,也成为制胜的关键一招。

  日前,新希望雪兰公司升级了生产工艺。“根据消费者需求,新希望乳业及时优化生产工艺,运用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云南乳品产业结构的变革与发展。”新希望乳业副总裁林永裕说,这次杀菌工艺的进步,也意味着云南乳品行业品质的再次升级。

  云南是长江上游优势油菜产区,然而单一品种应用面积小、比较效益偏低等短板一直是云南油菜产业发展的痛点。为此,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高产高含油量杂交品种,建立了油烟轮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等绿色高效生产模式,这些品种和技术年应用面积350余万亩,覆盖云南油菜种植面积的80%左右。油菜籽平均亩产和含油量明显提高,劳动力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10%,油菜种植农户的收入大幅上升。

阳光洒在梯田上,倒映出田间迷人的画卷,犹如人间仙境。图为红河县宝华镇至甲寅镇沿途杨柳梯田风光。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陆光汉/摄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盐津科技特派团来到昭通市盐津县,重点聚焦盐津县乌骨鸡、肉牛、生猪、竹、花生、茶叶6个农业主导产业,围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5个方面,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力争通过2022年3月至2025年3月连续3年的服务,实现盐津县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农业主导产业质量效益、本土科技人才专业能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个明显提升”。

  在春耕生产到来之际,为调整山区产业结构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玉溪市通海县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环泰商务有限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到河西镇清水河村向村民们进行雪莲果种植技术现场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就是课堂,培训老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场向村组干部和农户传授雪莲果种植技术以及普及雪莲果效益价值。同时实地操作指导大家如何开沟、理墒、挖塘……参加培训的农户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云南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 带着群众加油干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云南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

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农业农村一线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精准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广大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

结合当地实际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

助力农村高效种养新模式的建立和农产品加工工艺与技术水平提升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孟连县强化技术指导和田间生产管理,加强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供应保障

韩曙:推广错季蒜苗铺就小康路

  近些年,随着机器代替手工木雕成为趋势,再加上甸南镇处于高海拔地区,农作物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不高,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如何为当地开辟致富新途径,成为云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韩曙教授一直思考的问题。

  “滇西北高寒区气候冷凉,种植错季蒜苗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省科技项目的支持下,韩曙带领团队发掘滇西北地方大蒜种质资源16份,引进省外大蒜品种6份,开展引种试验观察,并对剑川县多个山区试验点进行考察,最终选择了在海拔2950米的甸南镇白山母村委会温登村开展繁种基地建设,建成新品种扩繁选育基地。

  在示范种植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韩曙率领科研团队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持续开展蒜苗产业服务,在滇西北多地进行新品种选繁技术、无公害蒜苗栽培指导、独头蒜特色栽培、高寒山区特色蔬菜产业开发及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建立起多个繁种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用种保障。研究并审定的“滇早春蒜苗19”“滇春蒜苗12”“滇春蒜苗18”“滇春蒜苗10”等7个专用品种,在剑川县、香格里拉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建设蒜种扩繁基地3000余亩。

  “天拉长了,地变宽了。”这是当地群众对种植模式改变的感受。在韩曙及科研团队蒜苗+烤烟+烟套青花菜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下,一年三熟制高效种植得以实现,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同时蒜根分泌蒜素,可抑制烟草病菌危害,有利于烤烟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及优质烟叶的形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10多年的推广,错季蒜苗已在滇西北多个县市形成产业规模,累计种植20余万亩,惠及4万余户家庭。

严达伟:让藏香猪卖出好价钱

严达伟进行肉产品加工试验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严达伟走上了科技特派员之路。自从被选派到香格里拉市绿源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后,他带头组建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藏香猪技术团队,致力于促进当地生猪产业提质增效。

  要让藏香猪在市场上赢得口碑,良种培育是源头。严达伟率领团队引进多个种猪品种开展杂交试验、育肥试验、屠宰试验及肉产品加工试验,筛选出藏香猪高效杂交组合。经过检测,藏香猪新品系的各项肉质指标均优于传统藏猪。

  “新品藏香猪养出来了,但卖得出去、赚得到钱才是关键。要让产品从本地销售到走向更广阔市场,就必须全产业链发力。”严达伟说。为扩大销售渠道,让优质藏香猪被更多消费者了解认可,严达伟指导香格里拉市绿源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建成完整的冷链与生产车间,研制藏香猪火腿等16个产品,并与多个知名商超企业合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产品在广州、杭州等城市销售。

这些科研成果不是在象牙塔里孕育的盆景

而是在红土高原的一块块水田

一片片山地上破土而出的风景

处处都有云南省农科专家们挥洒的汗水

都有他们以科技助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身影

老达保科技种植示范引领产业发展。记者 沈浩 李汉勇 摄影报道

农业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西红柿之乡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