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好卖的饮料有哪些都卖那么贵?

2022-08-12 17:48
来源:
资本江湖档案
图源:北冰洋官方微博
又到炎炎夏日,一瓶冰冰爽爽的汽水简直就是快乐密码。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想必都不陌生了。
北冰洋、雪菲力、冰峰、健力宝,这些老牌国产汽水,这两年也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
可是有个现象,那就是国产饮料普遍卖的比较贵,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是印象中的两三块钱,好像没有涨过价?
为什么可口可乐不涨价?
实际上可口可乐也悄悄“涨价”了,只不过它将容量从600ml调整到了500ml。可是你想过没有,作为全球响当当的饮料,它为什么不能任性涨价呢?因为啊——
第一,不能涨。低价格,是制衡竞争对手的方法。轻易涨价,极有可能被对手钻空子,给竞争对手送市场份额。得不偿失。
第二、没必要涨。别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靠低价争夺市场,但他们联手保持低价,也是驱逐其他竞争者的有效手段。价格上拼不起。这让不少国产汽水苦不堪言。
为什么国产汽水价格压不下来?
但是,国产汽水的价格为什么压不下来呢?
首先看生产效率。与德国、美国这些国家的生产设备相比,国产汽水普遍缺乏高速度、高精度及大型化,整体生产效率较低。
其次看成本控制。国产汽水为了占据更多份额,往往研发多种口味,开发成本就上来了。而且他们会加入果汁甚至中药等成分,这样原料成本自然就高。可口可乐他们不用绞尽脑汁抢占市场份额,靠着历史积累的经典口味就能打天下。所以,它的开发成本自然就少,糖、二氧化碳、水这些常规成分的成本,也只占到总成本的十分之一不到。另外还有包装成本,国产汽水的经典包装很多是玻璃瓶,这比可口可乐们的易拉罐成本也要高一些。
再次看渠道建设。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家喻户晓,可国产汽水很多是一瓶汽水一座城。出了这座城市,可能就没人认这个牌子了。经销商也愿意手里的产品卖得快卖得好,所以更乐意选择那些大家都认识的汽水。想让他们在货架上摆自己的产品?抱歉,佣金麻烦多一些。另外,目前餐饮渠道仍是国产汽水们的主要渠道。但是,餐饮也是饮料市场中溢价偏高的渠道之一。餐厅饭馆里,一瓶汽水贵个一两块是很常见的现象。
最后,对碳酸饮料而言,要想降低成本,还是要规模化。但是目前国产汽水现在还是处于群雄争霸的局面,各个品牌在各自地域雄霸一方,却缺少全国性的市场基础。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析了这么多,看来国产汽水要是单纯拼价格,肯定拼不过可口可乐们,那么他们拿什么竞争呢?答案是:差异化竞争。价格稍高一些,保留合理的利润,反而还有一线生机。毕竟消费者选择一个商品,价格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
那些充满怀旧情怀的老牌子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突围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5-28 21:51
来源:
宁波关注
最近,可口可乐涨价的消息受到业内关注,有网友直呼“肥宅快乐水不快乐了”。事实上,不止可口可乐,受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饮品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
中新经纬近期走访线下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发现,除矿泉水外,低于3元的饮料已寥寥无几,5元以上的产品正在占据饮品区更多位置。
武汉某超市饮品区 中新经纬摄
可口可乐不仅涨价还断货?
近日,中新经纬走访北京多家商超、便利店、社区超市发现,可口可乐价格涨幅不一,500ml瓶装可口可乐,物美超市、永辉超市的售价由3.5元涨至3.6元,某社区超市则卖到了3.8元,但也有部分超市、便利店仍维持3.5元的零售价。
据公开报道,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40多年来,可口可乐的产品售价未出现明显上涨。国盛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1990年—2019年,可口可乐的产品单价的复合增速为0.42%。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最近一次大面积涨价是在2021年11月,根据当时流出的调价信息,自2021年11月1日起,500毫升可口可乐在中国区的建议零售价由3元涨至3.5元,上涨0.5元。
针对近期涨价一事,中新经纬多次联系可口可乐中国相关负责人,试图了解更多信息,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除涨价外,近日还有媒体报道称,因原材料问题供应不稳定,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北京市场的友宝无人零售渠道已断货一段时间。友宝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整个北京区域暂时断货,用百事可乐产品代替,恢复时间不定。
对此,中粮可口可乐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24日晚回应中新经纬称,“我们的产品供应一切正常,不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
北京区域的可口可乐厂家为中粮可口可乐,该公司是可口可乐中国在中国市场的两家装瓶商之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原材料供应问题的确是影响整个碳酸饮料行业的一大因素。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期苏丹武装冲突持续,让全球的碳酸饮料制造商感到焦虑。因为苏丹出口的阿拉伯胶是制作碳酸饮料的关键材料,如果阿拉伯胶出口中断,全球主要碳酸饮料生产商可能在几个月内就会面临断供危险。
多家饮品企业上调产品价格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饮品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了提价。
先是2023年1月底,有经销商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按照“华润怡宝关于经销商终端价格调整通知”,自2023年3月1日起,怡宝纯净水上调1元一件;紧接着,2月1日,农夫山泉《杭州区域19升水调价通知》在业界流传,自2023年2月1日起,杭州市农夫山泉19L规格桶装水零售价由此前的20元/桶提高至22元/桶,调价幅度为10%。
2月初,养乐多100亿活菌的原味和低糖产品也开始涨价,单价分别从11.7元、12.7元涨到12.8元和13.8元。
随后,被称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均瑶健康也于2月12日发布公告,将对“味动力”品牌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约为3%至6%不等,新价格执行于2023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另据媒体报道,自4月1日起,电解质水品牌宝矿力水特陆续调价,其中500毫升装产品是近23年以来首次涨价,上涨幅度约为0.5元。中新经纬看到,在北京某连锁超市内,500毫升宝矿力水特的售价为5.5元,便利店相对贵一些,部分门店卖到了6元。
除基础产品涨价外,各大饮品企业的新品售价也普遍高于已有产品。以农夫山泉旗下品牌东方树叶近期推出的新品黑乌龙原味茶饮料为例,在北京某便利店内,该产品售价为5.8元,而店内同品牌、同等规格的茉莉花茶、绿茶、乌龙茶等较早推出的原味茶饮料,售价为5.5元。
此外,今年2月,养乐多推出500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低糖金色包装“小金瓶”产品,售价为16.8元,也高于原来的100亿活菌型产品。
走访:5元以上饮料占据更多位置
已有产品在涨价,新品价更高,饮料变得越来越贵成为消费者的普遍感受。
“近两年,明显感觉到饮料越来越贵了,尤其是新出的饮料,很多都是5元起了,记得之前普遍都是3元左右。”随着夏天来临,北京的赵先生想囤点饮料在冰箱,但动辄5元起的价格让他毅然放弃了一些新口味,最终还是选择了之前经常购买的产品,但也能明显感觉到价格上涨了。
“像我两年前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300ml瓶装雪碧,12瓶只要15.9元,现在涨到了19.9元。”赵先生说。
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反映,“现在的饮料全都是3.5元以上了”。
近日,中新经纬走访北京超市、便利店发现,5元以上饮料正在占据饮品区更多位置。
在某社区超市内,低于3元的饮品多是一些矿泉水及小规格可乐、雪碧、苏打水等,标准规格的果汁饮料、茶饮料等普遍在3元以上,运动饮料、气泡水则多在5元以上。而在超市的冷藏冰柜里,5元左右的饮料占据了较多位置。
北京某社区超市饮品区 中新经纬摄
此外,在某便利店的线上渠道,除矿泉水外,低于3元的只有一款300ml随身装可口可乐,售价2.1元,售价在3-5元之间的共37款,5元以上共82款,其中最贵的一款饮料卖到27.1元一瓶,为480ml的一整根植物饮料(2号);在另一家便利店内,低于5元的饮料有32款,5元以上的则达70款。
不仅是北京,在武汉多家超市、便利店内也能看到,乳茶类、纯果汁、低糖茶饮料、电解质水等饮料产品的售价多数均超过了5元。其中,在某家便利店的冷藏冰柜里,除碳酸饮料外,其余饮料的售价多在4-6元,最贵的一款卖到9元。
饮料为何越卖越贵?
近两年,饮料越来越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均瑶健康在公告中提到,上调公司“味动力”品牌部分产品的出厂价,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运输、包材及辅材等成本的持续上涨。
在2022年3月的一场分析师业绩会上,农夫山泉执行董事周震华曾直言,成本压力已经“超过企业单方面可以去消化的水平”,农夫山泉的首选是通过提升经营效率消化成本,而由于市场及成本端变动大,竞品也有调价动作,农夫山泉也在持续观望。
养乐多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产品提价也是由于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等经营成本持续上升。
今年2月,瑞士雀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宣布,为应对原料价格上涨,该公司旗下产品今年将不得不继续涨价,但并未具体说明涨价幅度。数据显示,2022年,雀巢产品已涨价8.2%。
而早在2021年11月可口可乐中国销售区上调产品零售价前,可口可乐公司CEO詹姆斯·昆西就曾于当年4月19日提示消费者,可口可乐将提高饮料价格,以应对大宗商品成本上涨的影响。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中新经纬表示,近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食品饮料行业的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人员管理成本等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零售端不得不采取涨价的措施。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也提到,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饮品行业的综合效率下降,原材料成本等在上涨,以至于企业纷纷通过涨价来应对。
据媒体报道,2023年5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食糖价格指数4月平均为149.4点,环比上涨22.4点(17.6%),连续三个月上行,创2011年10月以来的新高。
在国内,糖价也在上涨。中国糖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底,甜菜糖厂已全部停机,甘蔗糖厂除云南省有3家尚在生产外,其他省(区)糖厂已全部收榨。2022年/2023年制糖期,全国生产食糖896万吨,同比减少39万吨。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5865元/吨,同比回升129元/吨。
除糖价上涨外,饮料包装瓶的主要原材料PET(一种高分子聚酯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农夫山泉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2022年原油价格上涨,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PET等原料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这加大了以PET等材料作为产品包装主要原料的饮用水和饮料企业的成本压力。
数据显示,农夫山泉2022年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59.5%降至57.4%,而原因正是PET采购成本提高。光大证券研报指出,从成本端看,2023年农夫山泉成本端压力或略有纾解,后续需密切关注原油价格变化。
今年4月,国内瓶级PET生产企业万凯新材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一季度产品瓶级PET及主要原材料PTA价格重心较年初有所抬升,二季度价格走势需综合上游价格、下游需求,产业链供需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
也就是说,饮料企业接下来仍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就是靠这个赚钱的。(1)稍有规模的饭店一般不从批发市场或超市选购酒水,基本上由经销商或代理商负责供货。为了抓住饭店这个大客户,经销商的服务可谓一流:啤酒供应商能提供冰柜,代理商为部分符合条件的小饭店免费装修门面,提供送货上门、延期结账等“增值服务”,这些都增加了酒水经销商的成本,使经销商提供给饭店的酒水价格自然要比超市高了。而饭店为了赚取酒水利润,在经销商提供的价格基础上还要加价,这样,酒水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了。(2)服务员的开瓶费在酒水销售中也较多地存在。不少服务员在为顾客开启酒瓶后会留下瓶盖,凭着瓶盖向老板领取开瓶费。饭店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要通过服务员的推销提高酒水销量外,还想借此提高服务员的收入。这些费用最终都将摊在消费者身上。这其实很正常,因为绝大多数的饭店里面赚钱主要还是靠酒和饮料,菜的话想要赚钱,其实还不太容易,酒和饮料的利润至少能翻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好卖的饮料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