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狍子养殖基地哪里有有吃狍子的饭店吗

连续几天的暴雪天气,让东北瞬间变成了一个冰雪世界,不得不说,这次降雪天气实在是太极端了,辽宁省多个地区的降雪量都达到了50厘米以上,尤其是沈阳,平均积雪厚度超过了80厘米。极端的降雪天气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打雪仗,堆雪人成为许多人的娱乐活动,不过,也同样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不便。在东北,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棒打狍子夏养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以看出来,东北的生态环境是相当不错,野生动物的种类很丰富。不过近些年狍子的身影在东北见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为啥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狍子这种“傻乎乎”的动物。狍子狍子学名叫做矮鹿,是一种生活在东北的食草动物,所以外形和普通鹿没有很大的差异,体长大概1.2米,重30公斤,身披草黄色的绒毛,只有一条2厘米左右的尾巴是白色。它们大都生活在小山坡上稀疏的树林中,是东北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和野兔一样,生性胆小,白天一般都在树林里休息,只有晚上和日出时会外出活动,通常都是成对生活,在过冬时,会出现一只雄狍和2-3只磁狍带着幼狍生活的现象。在食物方面,狍子和其他食草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以灌木的枝芽,树叶以及各种青草为食,每天会数次进食,以满足身体所需的热量。“傻狍子”真的傻吗?生活在东北的人在开玩笑说一个人不聪明的时候,总会用到“傻狍子”这个词,为何人们都会认为狍子很傻呢?其实,这里面有它的原因。在几十年前,狍子在东北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雪过后,许多人都会结伴去山上抓狍子。在人们追狍子时,会发生一个奇怪的现象,狍子会把头埋进雪里来躲避危险,这种有点“自欺欺人”的举动的确会让许多人认为它很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只是动物躲避危险的一种本能,毕竟鸵鸟也会有这种行为。人们都说狍子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狍子在被敌人追赶时,还会一直不停的奔跑,即便已经暂时脱离了危险也不会停下来,直到自己累的筋疲力尽,最后只好束手就擒。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其实这并非是狍子傻,而是人类太聪明。因为人们都会在大雪天气去山上捉狍子,要知道,在东北,下雪在冬天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降雪量很大,就比如说这次暴雪天气。大雪过后,狍子会在雪地上留下自己脚印,人们追踪狍子就会变得很容易,所以狍子才会一直奔跑去躲避危险,即便是身后没有敌人追赶,它们也不会停下来,另一方面,狍子属于食草动物,树叶,青草等食物可以提供的能量非常有限,根本难以维持狍子高强度的奔跑,长时间不进食就容易虚脱,最后被捉住。为何狍子变少了?近些年来,狍子的身影在东北不像几十年前那么常见了,或许有人会说,东北的生态环境不是一直在变好吗?为何狍子的数量反而减少了?在这里跟大家说明一下。生态环境的确是在变好,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好,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增加,而狍子属于食草动物,毕竟在食物链的底层,随着其他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狍子的面临的生存威胁变得更大了。前段时间,在哈尔滨某个农村竟然出现了“狼群进村”的事情,还咬死了村民的狗,不得不说,狼群都跑到村子里觅食了,而作为狼群目标的狍子的境遇可想而知。其次,由于狍子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肉可食用,皮毛可以制衣,这就让许多利益熏心的人想尽办法猎杀野生狍子,很多饭店餐桌上的狍子肉说是人工养殖的狍子,其实大都是专门捕杀野生袍子的人提供的,所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用在狍子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写在最后其实狍子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那么傻,它所有的行为都是出自动物的一种本能,和人一样,目的是趋利避害,只是人类太聪明,所以才会认为狍子傻。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而对这些野生动物乱捕滥杀,毕竟数百万年前的我们,和现在的它们没什么区别。用心创作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狍子养殖基地哪里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