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平常福建人喝酒厉害吗吗?都喝什么酒?

专访蓝博洲先生是在龙柏饭店一楼大厅。疫情之下,他从台湾到大陆后已隔离14天。受台联之邀,60岁的他来此参加《寻找祖国三千里》史料图文展。留着黑白相间胡须的蓝博洲颇有北国侠士之风,而他社交媒体的头像背景是鲁迅先生。“那时,鲁迅作品在台湾是禁书。我读的第一本是香港盗印的《呐喊》,大学同学晚上偷偷给我,我连夜边读边抄。”他说,鲁迅是他的精神导师。蓝博洲定义自己是“自由撰稿人”,做的是台湾民众史研究。准确地说,他关注的,是台湾近代史中最讳莫如深、最被刻意遗忘的那段——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历史。在他笔下,有台湾青年的理想与信仰,也有那代人的家国苦难。作品《幌马车之歌》中,记录下台湾乡土作家锺理和的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寻找祖国三千里》中,放弃东京帝大学业辗转来重庆的台湾青年吴思汉说:“祖国啊,请你看我一眼,你的台湾儿子回来了。”这些身披历史尘埃的先贤遗愿,冲破厚重屏障,如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历史在这里沉思。蓝博洲希望,自己像他所敬重的鲁迅先生那样,说真话,当真的猛士。而许多人说,写这样的作品,需要自身如良医,能体会罹患绝症者最深的伤痛,并用这样的伤痛来警示当下。“台湾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上观新闻:你怎么会关注这段历史?蓝博洲:我是台湾的客家人,台胞六代,1960年出生在中部一个小镇。在台北读辅仁大学时候,我开始接触“二·二八”事件与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白色恐怖。对于这段历史,长辈们都劝我们莫谈“国”事,但我不知道他们的恐惧与焦虑来自哪里。1987年,我加入作家陈映真先生领导的《人间》杂志社。那年正好是“二·二八”事件40年,“台独”派希望将此定性为“外省政权迫害本省人”,陈先生想通过田野调查与写作,告诉民众“二·二八”事件真相。我被编入了这个专题小组。在此过程中,我走近那批死于白色恐怖之下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名门、受过良好教育,为了社会、为了理想、为了祖国不惜生命。我想,台湾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要尽可能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展现历史真相,对抗“台独”思想。上观新闻:1987年7月,你第一篇报告文学《美好的世纪》发表。你是怎么挖到爱国青年郭琇琮的故事?蓝博洲:历史的迷雾实在太厚、太重。我只能用当年台湾情治部门的做法,“抓到一点,循线追查”。1987年春节后,我先去向白色恐怖受害者林书扬先生请教。为了避免电话监听,事先我没跟他电话联系。趁着监管他的管理员出去抽烟的功夫,我溜进了他家房间。他悄悄告诉我,当时有位相当优秀的台大医学院毕业生郭琇琮,因为在台抗日被捕后迎来台湾光复,之后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被国民党杀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郭琇琮的经历点燃了我寻找那段历史真相的希望。我请老先生帮忙联系郭琇琮的遗孀。上观新闻:他帮你找到了吗?蓝博洲:他有点为难,因为不知道郭琇琮遗孀在不在台湾。林先生甚至在狱中听说,当年他们夫妻一并被害。尽管如此,他还是答应帮我去打听下。一个星期后,我在一对抗日前辈夫妇家中采访到隐姓埋名40年的郭琇琮遗孀。在采访最后,她告诉我,临刑前最后一天,郭琇琮留给爱人的小纸条写着:“把我的尸身用火烧了,洒在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也许可以对人们种空心菜有些帮助呢!”上观新闻:作品发表出来效果如何?蓝博洲:据说,当时台湾当局搜购大量当期《人间》杂志,以减低它的社会影响力。我也被郭琇琮的理想主义触动,决心投入挖掘这段被湮灭的历史中去。从此之后,我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开始从事台湾民众史的调查与采访。上观新闻:你的第二部报告文学《幌马车之歌》,写的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基隆中学校长锺浩东,也就是锺理和的二哥。蓝博洲:1949年秋天发生基隆中学“光明报案”,是台湾白色恐怖的开端。(1949年7月,台湾地下党将进步刊物《光明报》寄到台湾省主席陈诚官邸,引发岛内情治机关追查,锺浩东因涉事被捕遇害。)我想了解这段历史。于是在1988年秋冬之交的午后,我来到台北宁夏路一栋老洋房的二楼,就着桌前一盏昏黄的台灯,对锺校长的遗孀、蒋渭水先生的女儿蒋碧玉女士进行访谈。我还清楚地记得,讲到锺校长牺牲那段时,为了转移内心悲痛,蒋碧玉女士站起身来,从隔壁房间中拿来一本封面泛黄的相册,封底夹着两页信纸。这是锺校长在10月2日写的遗书。蒙她允许,我仔细读了一遍,遗书思绪通畅,中间只有一段出现几个字涂改,似乎是在考虑如何向爱人陈述即将面临死亡。我想知道,在军法处押房偷偷写遗书的锺浩东,内心是什么感受?我也想知道,是什么样的觉悟,让一个正值壮年的生命勇敢地面对原本可以逃避的死亡?1950年10月14日清晨,锺浩东唱着最喜欢的《幌马车之歌》,从容走向刑场。写这部作品的那时候,我在台北近郊租了一间简单的寮舍,没有电话,没有人打扰。我整理出历史见证者的各个口述片段,最终写出这篇纪实文学。1989年,侯孝贤导演根据其中部分情节,拍摄出赢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悲情城市》,1994年,他再度改编《幌马车之歌》,拍成电影《好男好女》。之后我还写了《台共党人的悲歌》《寻找祖国三千里》等纪实文学,都在大陆公开出版。将深不见底的历史重新照亮上观新闻:写这些作品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蓝博洲:因为这段历史被刻意掩盖,最难的就是你要去摸索,写什么人、怎么写,只能在采访中慢慢确定。我采取的“循线追查”的方式,和当年特务手段差不多。第一次采访郭琇琮遗孀时,她甚至怀疑我是“警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派来的。很多时候,我的采访对象是上一位采访对象介绍的。他会提醒我,某个人值得你去写出来。这样积累的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如何让这些幸存者开口。在当时政治环境下,你不问他们,他们不会开口;即使开口了,有顾虑也不会全说。让幸存者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受难史,要有一个过程。唯有抱着诚恳的态度,才能消除他们猜疑、取得他们信任,接受采访。访谈过程中,如果他发现我对这段历史了解程度比他更深,他就会把知道的都跟我讲。很多人都是在听你开口后,才决定跟你讲几分。上观新闻:会不会有对方愿意讲、但不希望你发表的情况?蓝博洲:有的。新闻职业伦理还是要讲的。如果对方明确说“这段先不要写、不能写”,我大多会尊重对方意愿。但是有些情况还是可以商量的。比如,在采访锺浩东校长遗孀蒋碧玉女士时,她提出不要写“光明报案”,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地下党,她担心“影响”不好。但我跟她讨论后,还是在《幌马车之歌》中提到这件事。发表后社会反映不错,她就接受了。我的写作态度很简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下,根据力所能及采集的史料,去叙述我所认识到的历史与人物,将深不见底的历史重新照亮。当然,全面建构历史的事实需要一定时间的。《幌马车之歌》既是历史,也是具有小说形式的非虚构报告文学。上观新闻:私下里你和受访者关系如何?蓝博洲:自由撰稿人的收入微薄。有时我没钱住旅馆,就会住在受访者家中,大家一起喝酒、喝茶、聊天。我们建立感情,可以谈出很多东西。不能因为文章发表后,“利用”价值结束了,就不再接触。相反,我在台湾时,路过某位采访对象家时,大都会去拜访一下,和老人家聊聊天。我觉得这不算是一种打扰。当然如果对方不欢迎我,那是另外一回事。一次,我陪蒋碧玉女士来到大陆桂林。清明节那天,我们在公园里,看到一群年轻人举着红旗站在烈士铜像前。老太太站在旁边看,说“以后我的事情你要处理的”。也就是说,她希望有一天,这段历史可以得到真正平反。她把我们当成同志关系。很多事情,不是你书出版了,就结束了。上观新闻:你笔下人物最让你敬佩的是哪点?蓝博洲:他们的理想主义,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我常常问自己,我能做得到吗?他们是当时台湾社会的精英分子,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却遇上那牺牲最惨烈的年代。这样的精英断层,才会有今天“台独”的土壤——流了爱国人士的血,“台独”分子却收割了台湾人的悲情。在别人的墓冢上插上自己的墓碑,很可恶。“我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需求压到最低。”上观新闻:现在幸存者情况如何?蓝博洲:差不多都走光了。即便1950年时才20岁,现在也已经90岁了。我上世纪90年代在抢时间做口述。在他们还清醒、健在的时候,把该做的、能做的,基本都做了。上观新闻:这些人的后代怎么看待父母的选择?蓝博洲:他们无从了解真相,只知道父母被害,有的人甚至成为民进党、“台独”的支持者。蒋碧玉女士的孩子就跟我说,他们尊重父母,但不能理解父母的选择。悲哀就在这里。上观新闻:像你这样研究这段历史的作家,台湾还多不多?蓝博洲:不多,或许就我一个吧。但孤独不是问题。上观新闻:现在还那么坚持?蓝博洲:你总不能让大陆朋友认为,台湾人都是“台独”吧?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当然要写台湾人自己的故事。我针对的是那段被埋没的、被污染的历史,我们要直面那段被湮灭却攸关台湾未来的历史。历史不能任其失落,我们要去拾回,并且把被掩盖的那部分挖掘出来,把被扭曲颠倒的真相导正过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上观新闻:你不担心这段历史总会被人遗忘,或者两岸年轻人没兴趣了解这段历史?蓝博洲:我不担心被遗忘,因为这段历史之前被遗忘了几十年。我相信,历史只要存在就是事实,可以被压制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总有一天会“出来”的。只要有部分人读过这些书,从中得到一些力量,不只是教条的政治口号,这些书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只是影响力大小不同而已。上观新闻:在这些年写作过程中,你的生活状况如何?蓝博洲:我的书在台湾被“冷处理”,没什么人愿意出版发行。这样我就没什么稿费收入,只好到处“打游击”:当过驻校作家、做演讲、上节目。过去,我小孩住院需要一笔钱,只好去时报出版社上班。对方说,每个月给你一笔钱,条件是我每年编4本书,算是给我一份兼差。我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需求压到最低。有时候住在台北乡下,有时住在受难者后人家中。老人说,只要我人还在,房子你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19日,台湾亲绿媒体民视新闻在新闻里鼓励台湾市民消费立陶宛啤酒,作为对该国“力挺台湾”的回报,评论区更有不少人晒出自己喝啤酒的照片,呼吁其他人“喝爆”立陶宛啤酒。自今年中以来,立陶宛频频在台湾问题上挑战我国主权,甚至踩着红线打“台独”擦边球。随后,我国政府宣布降级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民间也陆续有企业取消了与立陶宛的大量商务合作订单。也正是在对华出口遇到了阻力后,立陶宛开始屡屡向台湾明示暗示,希望对方能“有所补偿”。在今年6月,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新闻网就登了一则“立陶宛巧克力和啤酒在台热销”的新闻,给自己继续挑衅中国壮胆。而在本月,lrt先是在新闻里为“损失大陆市场”叫苦,随后又借采访对象之口自欺欺人称“损失了中国(大陆)市场虽然短期冲击很大,但从长期看,这对我们公司和立陶宛都是有利的。”为一个省丢了大片市场,何来的“长期有利”呢?这个立陶宛商家称,他们公司刚刚和台湾签了一笔大合同,而台湾将是“立陶宛商品最有保证的市场”,既体现了“压注台湾稳赢”的自信,也仿佛是给自己临时找了颗“药丸”,就着他们在华损失的苦果一同吞下去。面对立陶宛的“讨债”,岛内自然得有所表示。除了民视新闻外,台湾“中央社”英文版也曾鼓吹过立陶宛食品在台上架的消息,准备再次用老百姓胃口搞“邦交”。虽然不少台湾网民给这些媒体的宣传叫好,但不管持何种政治立场,只要记性够好的台湾网民都会记得,在某些台湾政客的瞎承诺下,台湾老百姓要“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前阵子蔡英文等人曾为澳大利亚的反华操作叫好,也曾喊着呼吁大家多买澳大利亚红酒,让对方“感受来自台湾的温暖”。图片截取自观察者网视频结果就在台湾媒体再度承诺“喝立陶宛啤酒”的同一天,红酒行业网站发布一则数据指出,在中澳关系紧张日趋紧张的2021年,澳大利亚红酒销量大幅下滑,其中有很大比例是由于中国大陆市场的需求骤跌导致的。与此同时,虽然台湾是澳大利亚红酒少数几个销量有所上升的市场,但相比暴跌的幅度,台湾的这点“温暖”也明显“火力不足”。那么问题来了,那边还欠着澳大利亚红酒的“债”,这头的立陶宛啤酒又来了,这些台湾媒体能忽悠大家都给喝下去吗?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环球网 梁由之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本文目录一览1,喝白酒好还是啤酒好
2,啤酒好还是白酒好
3,白酒和啤酒哪个更好
4,喝啤酒好还是喝白酒好
5,喝白酒好还是啤酒好
6,喝酒是白酒好还是啤酒好
7,平时喝点白酒还是啤酒好
1,喝白酒好还是啤酒好红酒好都不好,喝酒傷身,但夏天喝啤酒,冬天喝白酒.2,啤酒好还是白酒好白酒有舒筋活络的功效,而啤酒也有液体面包的称号,都不错啊 ,我建议呢还是喝点啤酒吧!因为啤酒属于低度酒,白酒是烈性酒还是喝点低度酒好一点 啊3,白酒和啤酒哪个更好饭局上当然是白酒好。论营养成份,啤酒好点。但都是含酒精的酒类,对身体都不好。啤酒还是好一点 白酒太伤身体还是啤酒好点
白酒喝多对肝脏的危害太大。4,喝啤酒好还是喝白酒好喝啤酒吧,啤酒更好点啊````个人认为喝葡萄酒比较好,可以软化血管,美容,也有减肥的功效,不过不可以多喝。啤酒喝啤酒好喝啤酒更好``但不能喝太多啊```太多也不好。5,喝白酒好还是啤酒好都好!想喝白的喝白的想喝啤的喝啤的.想混在一起喝就混一起喝.想一样都不喝就一样也不喝.我通常换着喝,有时候还来点红酒或黄酒.如果是同样的量比较,肯定啤酒热量滴多啦.但是啤酒比白酒肯定要多喝一些啦.所以如果不讲量很难比较的.通常二量高度白酒的热量和一瓶普通啤酒的热量相当.自己计算啦.常喝白酒活血,常喝啤酒养胃。 营养角度来讲,啤酒的营养好。据测定,啤酒中含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啤酒的发热量较高,1升 12度啤酒产热量425 大卡, 相当于250 克面包。 啤酒中还富含b族维生素拉vb1、b2、b6、pp、 泛酸、叶酸等。 这些营养物极易 被人体吸收,所以啤酒又有“液体面包”称。因此常饮啤酒对人体健康有益。 啤酒酒花还能抗癌白酒热量低 只有啤酒肚 没有白酒肚的 不过白酒喝多了伤肝 啤酒就没有6,喝酒是白酒好还是啤酒好营养角度来讲,啤酒的营养好。据测定,啤酒中含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啤酒的发热量较高,1升 12度啤酒产热量425 大卡, 相当于250 克面包。 啤酒中还富含B族维生素拉VB1、B2、B6、PP、 泛酸、叶酸等。 这些营养物极易 被人体吸收,所以啤酒又有“液体面包”称。因此常饮啤酒对人体健康有益。 啤酒酒花还能抗癌
白酒不同于黄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极少量的钠(平均约为0.7毫克/100克),铜(平均约为0.03毫克/100克),锌0.13毫克/100克),几乎不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所含有的仅是水和乙醇(酒精)。酒中的酒精被人体吸收后,虽然也可以氧化供热,但是饮白酒后所感到的浑身发热,并非酒精供热的结果,而是在酒精的刺激下,由人体的微血管扩张,体表大量散热所致,实际上消耗的还是体内的葡萄糖。据测定,每饮烈酒500克,会使体内在一天内所摄取热量的1/3~1/2被它白白消耗掉。
由此可见,要说白酒有什么营养的话,只是有很少的一部分白酒中含有极少量的锌、铜、硒等矿物质,仅此而已。
白酒一次喝2两左右,因为不管一个人酒量有多大肝脏一天只能分解相当与100克四五十度的白酒含的酒精
啤酒最好一次只饮一瓶左右7,平时喝点白酒还是啤酒好喝啤酒相对较好 啤酒中营养成份:酒精、糖类、糊精、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类、二氧化碳等。 啤酒中的氨基酸是原料大麦含有的蛋白质经过酶的作用分解而产生的。它的含量很丰富,并且都以溶解状态存在于啤酒中,是人体营养所不可缺少的。 啤酒中已分析出来17种氨基酸,这17种氨基酸中有7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就容易生病。 啤酒的营养价值 啤酒素有“液体面包”之称,即为营养食品,1972年7月1日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九次世界营养食品会议上,把啤酒正式列为营养食品。这是因为,啤酒具备营养食品三个重要条件: (一)啤酒含有多量和多种氨基酸。 (二)啤酒含有较高的发热量。 (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啤酒中这些营养成分来源于原料和发酵期间所生成的热量 白酒没什么营养成分 ,绝大绝大部分是能量!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蒸馏酒,为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 其中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如果想有营养,可以喝药酒!本人观点,酒要多喝(次数),少喝(每次) 会喝(适当),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多点,和一般同事就要少喝或不喝.和兄弟哥们,就要放开喝,把他们灌趴下,你就厉害了.呵呵白酒2两以下少喝点白酒好白酒啤酒都可以,关键要适量.只要喝的适量,都可以,一般白酒1至2两,啤酒1至2杯为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人喝酒厉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