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税收上海园区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呢?需要入驻


时间:2019-09-02 13:32|来源:|浏览量:|字号:大中小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将重点打造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苏州片区实施范围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25载砥砺奋进,勇担探路尖兵的历史重任,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累计为国家创造超过1万亿美元的进出口额、8000多亿元税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保持第一。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选址在苏州工业园区,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再次被赋予国家级战略使命——开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再获新的发展“王牌”。
  功能定位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功能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全方位开放高地
  坚持全球视野、全局站位,推进高起点、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新一轮扩大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努力成为高水平开放先行区。
  国际化创新高地
  坚持在开放环境下搞自主创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积极布局海外创新中心,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形成开放与创新融合互动、外向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成为高端人才创业的首选地、国际先进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努力成为创新发展引领区。
  高端化产业高地
  大力发展新制造、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两群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全面融合,精心绘制和用好产业图谱,精准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
  现代化治理高地
  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集成创新,聚焦开发区管理体制、开发建设主体上市、国资国企改革等发展瓶颈加快制度创新,聚焦投资贸易、行政服务、法治体系等营商环境加快管理和服务创新,全面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成为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特色优势
  江苏自贸区将过半的实施范围放在苏州片区,源于苏州工业园区基础较好、条件完备、机制成熟,易于取得更大更广的示范效果。
  中新合作优势
  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金融开放、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合作亮点。苏州片区将充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持续丰富学习借鉴内涵,拓展与新加坡在自贸区建设方面的合作。
  产业基础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实体经济实力强劲,已经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超千亿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经认定的省级总部机构占江苏省近20%,2018年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企业、新增一类新药批件均占全国20%以上,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开放创新优势
  坚持开放和创新融合、创新和产业融合、产业和城市融合,累计引进科研院所42家、中外高等院校30所,集聚新型研发机构559家,158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计划(创业类占全国7%),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6家、上市企业2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56件,在国外设立一批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本土创新、离岸创新互动格局逐步形成。
  营商环境优势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水平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高标准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4,整体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居全国前列。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出台“营商环境30条”和“1+N”放管服创新举措,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实践和探索卓有成效。
  发展愿景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将围绕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定位,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叠加联动优势,立足改革开放大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聚焦产业高端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2+3+1”特色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致力建成投资贸易自由便利、营商环境一流、创新生态优化、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数据来源: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宣传部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时间:2019-08-30 11:17|来源:|浏览量:|字号:大中小  8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文,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江苏自贸区)。
  设立江苏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是新阶段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复制和推广的重要部署。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江苏自贸区的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将重点打造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功能定位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功能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全方位开放高地:坚持全球视野、全局站位,推进高起点、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新一轮扩大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努力成为高水平开放先行区。
  国际化创新高地:坚持在开放环境下搞自主创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积极布局海外创新中心,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形成开放与创新融合互动、外向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成为高端人才创业的首选地、国际先进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努力成为创新发展引领区。
  高端化产业高地:大力发展新制造、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两群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全面融合,精心绘制和用好产业图谱,精准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
  现代化治理高地: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集成创新,聚焦开发区管理体制、开发建设主体上市、国资国企改革等发展瓶颈加快制度创新,聚焦投资贸易、行政服务、法治体系等营商环境加快管理和服务创新,全面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成为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六大任务框架下,着力在贸易便利化、产业创新发展、金融开放创新、跨境投资、知识产权保护、聚集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开展具有特色化突破性制度创新。
  发展机遇和蓝图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选址园区,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再次被赋予国家战略使命:开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赢得新的发展“王牌”,这将有利于苏州和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发挥开放优势,加快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新贡献;有利于创新实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升级提供路径示范;有利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为我国开发区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治理高地,营造最具活力和效能的高质量发展制度环境。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将围绕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定位,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机遇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叠加联动优势;立足改革开放大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聚焦产业高端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致力建成投资贸易自由便利、营商环境一流、创新生态优化、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区域范围涵盖四大功能区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涵盖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商务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范围除去所有的居住小区及沪宁高速以北的工业区、尖浦河以东强胜路以北的工业区,青秋浦以东中新大道东以南胜浦路以西的工业区、钟南街以东钟园路以南中环快速路以西的区域、苏州德威学校、苏州中学园区校区、星华街以西现代大道以北区域以外的产业用地范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月亮湾国际中心、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园、桑田岛产业园部分区域、纳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核心区域;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的总部基地产业园核心板块;金鸡湖商务区的湖西CBD、湖东CWD、苏虹西路沿线工业区域、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基金小镇产业用地的核心区域。
  注:自贸区范围内一般均为商贸及产业用地,不包括住宅小区。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历史沿革播报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讲话;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积极呼应邓小平同志讲话,表达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业园区、并以该园区为载体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意向。此后,中新双方围绕合作开发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选址苏州 [2]。1994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4〕9号),同意江苏省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2月26日,中新双方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书》、《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和《关于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总协议书》三个重要文件;4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娄葑乡和跨塘镇、斜塘镇、唯亭镇、胜浦镇一乡四镇成建制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筹)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域基本形成;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2]。1997年底,首期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2]。1999年6月28日,中新双方签署《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实施股比调整 [2]。2001年3月23日,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二、三期开发正式启动 [2]。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 [2]。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201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2]。201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苏州片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2]。2023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苏州工业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 [28]。行政区划播报1994年5月12日,将苏州市郊区的娄葑乡,吴县的跨塘、斜塘、唯亭、胜浦四个镇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14]。2002年7月,将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环路以西3个居委会划归平江区,东环路以西2个居委会划归沧浪区,2003年,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14]。2004年9月30日,将吴中区甪直镇车坊居委会和朝前、横港、李家、大仓、金园、鄂田、旺浜、华云、车渔9个村划归苏州市娄葑镇管辖 [14]。2005年5月15日,唯亭镇与跨塘镇合并设立唯亭镇 [16]。2012年末,撤销娄葑镇,以星湾等36个居委会区域设立娄葑街道,以斜塘等38个居委会区域设立斜塘街道;撤销唯亭镇,设立唯亭街道;撤销胜浦镇,设立胜浦街道 [14]。2021年2月22日,《娄葑、斜塘、唯亭、胜浦街道行政区划变更方案(草案)》公示 [3];12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街道领导干部大会召开,根据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苏州工业园区调整娄葑、斜塘、唯亭、胜浦4个街道区域范围,增设金鸡湖街道,撤销4个社工委 [19]。截至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下辖5个街道:娄葑街道、斜塘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金鸡湖街道,150个居委会 [14] [17]。街道名称管理社区居委会娄葑街道星湾、独墅湖、群力、团结、葑谊、葑塘、金益、通园路、文萃路、徐家浜、新苏、泾园南、泾园北、东港家乐、东港家怡、苏安南、苏安北、官渎、东港二村、梅花、梅巷、葑南路、扬东路斜塘街道斜塘、联丰、莲香、荷韵、彩莲、新东苑、锦塘、星涛、车坊、淞涛、淞泽、淞源、淞潭、淞渔、金星苑、文荟苑、星洲湾、莲韵、东韵、翰林缘、海德、美颂、菁英公寓、菁汇、星慧唯亭街道唯亭、新镇、东亭、青苑、古娄一村、古娄二村、张泾、高浜、青剑湖、湖滨、龙会、新娄、阳澄湖村、悬珠、怡邻、浦田、亭苑、青澄花园、青春家园、维纳花园、西湖、观湖、厦亭、虹桥、泾上、戈巷、施家浜胜浦街道金苑、园东、吴淞、新盛花园、市镇、浪花苑、闻涛苑、滨江苑、兴浦、亭南、青年汇、汀兰、凤凰城、钟南、星辰南、星辰北、锦溪北、锦溪南、菁华、澜溪金鸡湖街道新城、新加、都市、师惠、东方、贵都、新馨、沁苑、四季新、湖左岸、加城、天域、高尔夫、城邦、熙岸、水巷、天翔、星桂、苏州中心广场、滨湖、东湖大郡、东湖春韵、枫情水岸、湖畔天城、第五元素、东湖林语、国际水岸、中塘、欧典、澳韵、琼姬墩、水墨、海悦、荣域、邻瑞、朗科、双湖湾、方悦、钟悦、馨悦、九华、白塘、时代上城南、玲东、香茂、星公元、时代上城北、景城、领汇、玲珑湾、中海、新未来、星湖、海尚、时代广场北表中信息截至2021年12月,参考资料: [19]。地理环境播报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以东,东临昆山,西靠古城区,南接吴中区,北枕阳澄湖,面积278平方公里 [4]。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之东,属太湖低洼平原,地势平缓,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南部群力村一带地势较低,高程仅2.5米。苏州工业园区属冲积湖平原地质区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质区,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地质特点表现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 [4]。苏州工业园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境内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1焦耳每平方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965.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7℃,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气压:1016百帕,年平均风速:2.5米每秒,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4]。截至2018年底,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共记录到鸟类130余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鸳鸯、黄嘴白鹭、雀鹰、日本松雀鹰和红隼。有570种栽培植物、199种野生植物散落各处;328种水生生物畅游湖底。园区辖区内共有河道238条,总长约430公里,河流水域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中省级骨干河道有娄江、吴淞江、斜港、界浦河4条;共有5个湖泊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分别为金鸡湖、沙湖、阳澄湖、独墅湖和镬底潭,湖泊水域面积约55平方公里 [4]。综述2022年末,苏州工业园区常住人口115.04万人,城镇化率达100%;就业人口94.08万人,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口62.25万人 [23]。性别构成情况根据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苏州工业园区男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1.82%、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8.1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57 [10]。年龄构成情况根据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苏州工业园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6.15%、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1.38%、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2.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49%) [11]。受教育基本情况根据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苏州工业园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722人/10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271人/10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557人/10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489人/1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2]。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86亿元,同比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1亿元,同口径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592.87亿元,同比增长25.3%。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226.43亿元,同比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366.44亿元,同比增长24.8%。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对外贸易方面,进出口总额6069.67亿元,其中出口总额3009.96亿元,进口总额3059.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10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6.4%,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3.3元,同比增长4.3% [8] [29]。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09.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其中,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442.64亿元和2429.04亿元 [29]。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3.9%。苏相合作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3.9% [8]。服务业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增加值191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1.9% [8],比2022年提高2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70.3%。其中批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8.7%和33.3%。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合计1753.70亿元,同比增长19.6% [29]。文化业截至2021年底,苏州工业园区拥有文化产业单位80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规上文化企业162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占GDP比重6.79% [6]。旅游业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各景区、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1635.97万人次,37家重点旅游饭店总营收17.79亿元,总平均房价587.37元 [6]。交通运输播报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面向未来的城市新中心,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世界各主要城市相连;轨道交通20分钟到达上海、60分钟到达南京、4个小时到达北京,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和商务文化活动中心,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重要一环 [4]。交通运输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领导姓名职务沈觅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宏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表中信息截至2023年9月,参考资料: [13] [25]。社会事业播报截至2024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现有幼儿园85所,小学16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普通高中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所、职业教育院校5所,高等教育院校28所,另有开放大学(老年大学)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市属驻区中学1所。现有在职教师2.13万余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6.5万余人,建立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形成了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全生命周期教育 [5]。独墅湖高教区建筑实景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分别实现产1523亿元、1557亿元、1006亿元 [8]。截至2023年底,累计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800家,累计培育独角兽及准独角兽(培育)企业218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超万家。累计评审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2991个。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0多个 [8]。2024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新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友谊时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禹数字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占苏州入选数量三分之二。 [31]截至2021年底,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5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4.41平方米/人 [6]。截至2023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现有疾病防治中心1家、三级综合医院2家、三级专科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二级专科医院3家、护理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3个、急救站7个、医学检验所12个,卫生技术人员8800余名 [7]。2024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园区获评2023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地区,园区已连续五年蝉联获评该项荣誉。 [30]荣誉称号播报荣誉获奖奖项或称号授予单位授予时间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8月26日江苏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江苏省商务厅2022年5月16日首批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8月1日江苏省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2年11月27日“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四位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2023年7月5日联合国“2023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3年10月16日表中信息截至2023年10月,参考资料: [9] [15] [20-21] [26-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园区税收优惠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