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相对不常吃大块的纯肉?

真正的“深夜食堂”,在我国却是每一个烧烤摊。

这种最具有人间烟火气的存在,吃的即是味道,同时也是气氛,更是人情。

隐藏在城市里的犄角旮旯,烟火气穿过人间,让每位食客记忆里留下生活的气息。

也正因这种美味,恐怕少有人能够抵挡得住,尤其当面对滋滋作响的烧肉,即便是坚持健康生活的研究所,明知道吃下去会很罪恶,但同样也忍不住咽口水。

但在这美味的同时,却也有一个扎心的事实:

越是好吃的烧烤,还真容易增加患癌风险。

烧烤的灵魂,为何会有致癌元凶?

事实上,之所以烧烤好吃,主要是用木炭在明火上烤,给与食物带来丰富的美味物质,当肉里的脂肪滴进炭火中,就会“呲啦”一下子烟雾。

而恰恰这种烟雾再附在肉的表面,就会增加大量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从而吸引了人们,勾起了他们的胃口。

但在肉类的脂肪滴进炭火里,除了产生烟之外,还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苯并芘,这也是被世卫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

另外,苯并芘的多少与烧烤时产生烟气的多少直接关系,烧烤的温度越高,食物距离火源越近,肉类的脂肪含量增加,那么苯并芘也就增加。

除了苯并芘外,烧烤同时还会增加另一种致癌物

要知道,肉类在进行烧烤时,其里面的氨基酸和葡萄糖在高温环境下产生反应,从而生成了另一种致癌突变的物质----杂环胺。

研究表明:温度一旦达到200℃时,烤肉里的杂环胺含量要比150℃温度时超出10倍。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木炭明火会产生致癌物,那用电烤、气烤不就安全了吗?

很抱歉,虽说电烤时单纯的油脂遇热并不会产生苯并芘,但高温条件下同样也会增加杂环胺。

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水分含量越少,产生的杂环胺也就越多。

若真的想吃烧烤,建议你们遵循这几点:

据相关实验研究发现,烤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苯并芘,烧烤的食物中苯并芘的含量与烧烤的温度有关,烧烤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含有的苯并芘就会越高。

因此,若碰到烤糊的部分,就别害怕浪费而乱啃,及时丢掉才是正确的操作。

第二,尽可能不食用明火烤制

正如前面所说的,烧烤时的烟雾中也存在大量的苯并芘,所以最好不要使用明火烧烤,烧烤中还存在很多的有害物质,比如杂环胺、糖化蛋白、多环芳烃类的物质等。

用明火烧烤食物不好掌控温度,很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癌物,可以选择电烤或是炉烤,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温度最好是控制在160℃以下。

但缺点就是---电烤、汽烤的肉其风味和口感略逊色与明火烤制。

烧烤的时候要勤翻动,使烤肉的表面受热均匀,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同时还可以减少烧烤的时候,避免肉和高温接触时间较少,相对减少了杂环胺的声称。

最关键是,这些做法也不容易让肉烤糊,受热更加均匀,但可能就累了一点。

平时在烤肉的时候,还可以搭配蔬菜食用,比如生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新鲜的蔬果中还含有抗氧化的物质,能够降低有害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至于冰啤酒,还是算了!

本身啤酒和烧烤都属于嘌呤较高的食物,容易增高尿酸以及痛风的形成。而冰啤酒还会容易引发肠道肠道痉挛,一不小心就与马桶来了个“亲密无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吃得最多的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