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珠烟一月抽一两根会上瘾吗?

近几年来我国吸烟人数与日俱增,截至目前为止吸烟人群大约有3.2亿人,吸烟不仅会危害本人的健康,也会影响到家人,长时间吸烟容易损伤肺部,导致肺功能下降,还会大大提高患癌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香烟相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有些人已经明显感觉到吸烟给身体带来了危害,于是开始主动戒烟,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要想保护好身体应该远离香烟,平时吸烟时,以下这几种香烟应该早点远离,趁早加入黑名单,能不吸就别吸。

"黑名单”香烟一:软包香烟

有些戒不了烟的人,经常把吸烟吸的是一种情怀挂在嘴边。随着香烟文化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售卖的香烟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多样,让消费者挑花了眼,但是香烟市场鱼龙混杂,价格偏高,但质量却这样又不急,逐渐出现了软包香烟和硬包香烟的区别。

软包香烟与硬包香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外包装更加精美豪华,看起来更显高档大气,吸出来的气体不像硬包香烟那样呛人,适合新手吸烟者、女性吸烟者以及商业人士。

软包香烟看似高档,其中焦油含量是非常高的,是普通香烟的30倍,经常吸肯定会加重,部运行负担和压力,使烟毒大量残留在口腔和肺部,从而诱发口腔癌、咽喉癌。

"黑名单”香烟二:发霉香烟

香烟作为一种高消耗品,备受烟民的喜爱,好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一次性购买一整条香烟,吸不完就放在家中的角落里。香烟长时间放置在潮湿的地下室,内部会滋生许多霉菌。

一旦发现香烟表面长出了很多黑色斑点,说明已经产生了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一级致癌物的行列,致癌性极强,仅仅一毫克就有可能会诱发肝癌,继续吸发霉的香烟会加重机体运行负担,还有可能会诱发严重的肝脏疾病。

"黑名单”香烟三:爆珠香烟

爆珠香烟是目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一种特殊的香烟品牌,最大的特点是过滤嘴中有一个小爆珠,到达一定热度后小爆珠可瞬间爆开,从而产生噼里啪啦的声音,因此得名爆珠。

爆珠香烟之所以不建议大家吸,是因为爆珠香烟中的爆珠爆破会产生淡淡的香气,从而对大脑神经中枢起到麻痹作用,长时间吸爆珠香烟会导致神经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大,大脑长时间缺血缺氧极易诱发脑癌。

"黑名单”香烟四:茶烟

茶叶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香烟,主要制作原材料是茶叶,有些老人认为喝茶可以养生,那么吸茶烟自然可以减少香烟中有害物质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还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于是从吸传统香烟转变为吸茶烟,认为吸茶叶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有些人在养生观念的驱使下尝试吸茶烟,导致肺部堆积大量的有害物,从而患上肺癌,茶叶虽然不含焦油、尼古丁,但是茶叶中的某些物质在经过高温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粉尘和颗粒。

这些粉尘和颗粒被吸烟者以及生活在二手烟环境下的人,通过呼吸进入肺部,从而影响肺部的正常运作,这类物质比传统香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被茶烟这个看起来具有养生作用的名字给迷惑住了,一定要趁早远离。

"黑名单”香烟五:电子烟

电子烟近几年来备受年轻人的青睐,90后喜欢吸传统的粗杆香烟,而是喜欢吸电子烟,与传统烟相比口感更清淡,没有呛人的气味,口味多样,有水果味、花香味,即使在室外戏也并不会给他人带来太大的影响。

电子香烟比传统香烟的口感好很多,有些商家打着吸电子烟可以戒烟的名号肆意售卖,在很多大商场都设有电子烟的专柜。相关研究显示,电子烟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比普通山药大得多,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被他蒙蔽了双眼,需要科学地对待电子烟。

电子香烟的电池在加热过程中会释放出铅等有害物质,再加上其中含有焦油和尼古丁,从而更容易上瘾。电子烟比传统香烟的价格要贵两到三倍,上瘾后每天大量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身体的危害加倍。

希望大家可以早点明白,电子烟并不能够帮助戒烟,反而容易让人对香烟上瘾。

1、多喝水,多吃清肺润肺的食物

香烟中含有的焦油、尼古丁等物质可溶于水因子,对香烟上瘾的人可以在平时多喝些水,减轻肺部不适症状,此外,大量吸烟可使体内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影响各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多喝水就可以改善这一现象。

烟民也可以多吃些具有清肺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萝卜、白菜等,还可以多补充维生素,改善因吸烟引起的缺乏维生素现象。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长年吸烟的人应该将体检提上日程,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避免肺部受到损伤。

定期体检可以发现肺部的一些病变,使疾病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避免给肺部带来太大的损伤。

虽说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想要完全戒烟却并不容易,对于戒烟困难的人群,生活中可以通过上述几个措施,如减少吸烟量、多运动、多喝水等方式减少对肺部造成的伤害,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当然,想要身体健康,能做到及时戒烟是再好不过了。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这篇文章是在我在对电子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产出的, 包括此刻,我也没有去调研任何一个品牌的体验、质量、口感、口碑、营销,都没有,所以也不存在广告。

除了某一次在新闻客户端看到 “小野” 的 slogan 变为 “减害”,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我是一个 “烟鬼”,身体有 25 岁,烟龄有 6 岁,最喜欢红白万宝路和七星(10 ml 非爆珠)。今天意外体验了 RELX 电子烟,有一点小想法。

在体验了三款尼古丁含量都比较低的烟弹后,我最直接的感受是:电子烟会更容易使非成瘾者上瘾,而很难使成瘾者戒瘾。

电子烟缺乏了 “物理单位” 这样的潜在概念,如果我抽一只实体烟,我大概会安排某个碎片时间,以 “一支” 为单位渡过我的 “天台十分钟”, 但电子烟,很大可能会让我的每个 “厕所时间” 都变成 “天台十分钟”。

电子烟,无形增加了我的吸食频率,进而改变了我的吸食习惯。

电子烟的雾化效果比实体烟好很多,有点像水烟,口味选择也更加丰富, 甚至会给人一种 “对身体又「无害」,反倒很「酷」的快感”,这一点上会更容易使非成瘾者 “习惯上瘾”; “习惯上瘾” 这个概念是很久前在知乎看到的,大概是说: 大部分的成瘾者在真正成瘾前期,都是由于 “习惯了手里有支点燃的烟,习惯了打火机点火的那个瞬间,习惯了嘴巴里刁个东西”。

电子烟让 “习惯上瘾” 的成本更低了。

我设想了两种场景,一种是我这种“老烟鬼”,一种是非成瘾者。

对于我这种 “每支 10 毫克” 的烟鬼,电子烟可能难以满足我的需求,起码入喉感做不到实体烟的级别,尽管我可以更换加量尼古丁的烟弹, 但大概率的可能是,在新鲜期过后,我会最终又走向实体烟的道路(前提是我也没想过要戒烟)。

对非成瘾者,少量的尼古丁对多巴胺的刺激会慢慢减弱,最终可能也是 -> 加量尼古丁 -> 实体烟,这样一条路。

真正要戒烟的人,我想应该靠的是意志,而不是工具了,不在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

所以,我的结论是:广告词中出现 “帮助戒烟”、“无害” 的电子烟大概率是在忽悠人了,“小野” 的 “减害” 反倒是 “比较废话的客观” 的广告词了。 而且,“减害” 是指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吸食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减害”。

上面说的这些问题都是漂亮的广告词无法 “彻底解决”,但可以 “被优化” 的问题。

无法解决的问题无非都围绕 “吸食工具” 这个属性,如果 “淡化工具属性” 或 “延伸工具属性”,也许能更好地起到 “帮助戒烟” 这样的实际目的。

所以,首要的,我需要电子烟 “智能化”。

像小米的电子秤,其实其本身就是一款 “测量体重的工具”,但对应的 App 提供的 “记录能力”,却赋予了它 “体重管理”、甚至 “健康管理” 的意义。 所以,我会让电子烟具有 “信息监测和输出” 的功能, 最少,我需要在某个地方(可以是 App、公众号等工具)让吸食者看到自己 “每日吸食的次数、频率、时间段、尼古丁量、对健康的影响”, 这时,电子烟已经具有了 “记录” 的能力,而 “记录” 则是一切 “管理、优化” 的根基。

就像不爱运动的人,闹钟都叫不动,却可能为了 “在微信运动中置顶” 多走那么几百步; 这种时候,App 则可以基于数据提供 “戒烟比赛”、“烟量控制计划” 等一系列社交化的 “激励套餐”。

比如 “烟量控制计划” 是怎么样控制呢?假设我创建了属于自己的 “一年减烟计划”,开始执行后,第一个月 App 会限制烟具每日仅允许我吸食 80 口,第二个月 60 口... 每个阶段的完成,甚至每一日的坚持都可以分享至朋友圈,像学英语、运动 keep 那样一种有激励和目标明确的事,如果我完成了,我可以得到一些官方提供的奖励等等。

社交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像之前的 “蚂蚁森林”、“早起零钱”、“余额宝消费自动存”,都是在 “通过激励和被动约束,克服人的弱点,帮助其达成本来难以做到的目的”

可能会有内行认为,烟草的盈利就是来自于尼古丁(烟弹),电子烟就是要卖更多的烟弹才能 “赚钱”。 商业角度,这非常正确,但 “电子烟” 的定位如果和烟草一样,仅仅作为一款 “纯粹” 的商品,也许也会很快就进入竞争末期,我甚至认为外行都不太有进入的必要。

电子烟之所以不同,可能本身就需要其超出 “烟” 之外的商品属性,利用现代科技赋予其更多的 “价值观”、“人文意义”,才能取得别样的胜利。

像支付宝的 “花呗” 就输出了 “鼓励提前消费” 的价值观,“余额宝消费自动存” 又输出了 “存钱是好事,我鼓励存钱” 这样的价值观。

既然价值观是可以共存的,那么盈利和人文也是可以共存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天抽一根烟会上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