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交警查酒驾,在交警未表面身份情况下对当事人强行拖拉的情况下,当事人反抗算袭警吗?

  来源:经济观察网   柳宇霆/文 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一位老人,并未死亡,却被运至殡仪馆,幸而工作人员发现,才未酿成人伦悲剧。  有关部门的处理迅疾,短短两天时间,初步调查结果已经出炉,从个人到单

  来源:经济观察网 

  柳宇霆/文 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一位老人,并未死亡,却被运至殡仪馆,幸而工作人员发现,才未酿成人伦悲剧。

  有关部门的处理迅疾,短短两天时间,初步调查结果已经出炉,从个人到单位,从当事医生到各级官员都被追责。5月2日,上海市普陀区发布公告表示,根据调查结果,当地纪委监委已对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等5人党纪或政务立案,作出免职等处理,要求接受进一步调查;区卫健委吊销涉事医生田某某医师执业证,并由公安机关对其立案调查;区民政局对新长征福利院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并派驻工作组进驻。

  应该说,这样处理体现了当地政府有错即改、严肃追责的决心态度。但是,仅有追责和问责还是不够的。起码,从报道的情况看,还有不少需要彻查之处。

  比如,对于涉事医生,判断病人的生死,观察“生命体征上没有呼吸和脉搏、瞳孔放大、心电图变成直线”,本来不是什么难事,本就是医疗专业人员的“看家本领”,但为何这次会出现判断失准?

  是因为考虑到老人是阳性患者,不认真检查、诊断,还是其他特殊原因,包括传言的“现在疫情期间,阳性患者是可以直接由医疗机构通知殡仪馆来拉人的,不需要家属签字”,这样的“急就章”做法是否属实,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也需要查个水落石出、一清二楚。

  对于新长征福利院,是主管老人生活康养的地方。老人明明活着,却被送进了殡仪馆,发生如此极端事件,足以反映管理上的极度混乱。需要让公众放心的是,这一事件是不是仅是个案?

  观看网上的视频,殡仪馆工作人员在搬运老人时,发现裹尸袋在动,一人将裹尸袋拉开,“福利院的人竟然又将裹尸袋盖了回去,幸好被殡仪馆的人制止了”。无论从视频细节,还是从海恩法则,人们都不无担忧,会不会还有其他问题尚未“浮出水面”?

  对于那些涉案官员,固然区民政局等单位作为福利院的上级部门,负有一定的主管责任,但在这一事件中,是否只有5人应承担相关责任,是否仅有这些部门需要负责,从目前情况看,也还云遮雾绕、若明若暗。随着调查的深入,还需要给出更令人信服的说法,驱散公众的疑云,打消公众脑中的问号。

  不仅如此,还需要正视“问题背后的问题”,真正堵塞滋生问题的根源。老实说,一个悲剧发生后,再严厉的追责和问责,都只是“马后炮”,都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透过这起极端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表面是医生草率,是官员不尽责,是主管部门不尽心,也是基本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走样变形”,但说到底,还是人本原则的丧失和法治精神的淡漠。失去了对生命、法治的敬畏,必然会在外部疫情的催动下,合力越过法律与伦理的底线。

  一个法治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不应有这些非正常的“异变”,有必要归正做法,重新回到法治与人本的轨道上。福利院老人这番惊心动魄的遭遇,是对当事人的警醒,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警醒。彻查事件的真相,补齐法治与人本的短板,避免类似问题重演才有可能。

  (作者系法律学者)

近日,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据媒体报道,中科院相关工作人员确认这一消息属实,称原因在于知网的订阅费用连年上涨,已经突破千万元人民币的大关。

一边是国内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研机构,一边是国内知名学术服务网站,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大家不想看到的。有网友评价:“这不是知网的损失,不是中科院的损失,这是对中国科研力量的无限打击”,有媒体发出这样的感慨:“中科院都用不起,学术机构还要吃知网多少‘苦’?”然而面对汹涌的舆论,中国知网最初的回应只是简单的“不属实”三个字。虽然事件发酵后,中国知网称其对中科院的服务未出现停止或中断的情况,2022年的订购工作正有序推进中,但这显然不足以解除公众的困惑。

事实上,中国知网因为收费过高、不合理涨价问题深陷舆论风波,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停用知网的通知,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有媒体统计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费用涨幅过高。如今中科院也加入这一行列,再次凸显知网涨价早已成为众矢之的。

知网因为价格问题屡受消费方诟病,频惹众怒,甚至引发涉嫌行业垄断的质疑,按理早该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一次次舆论风波之中,我们看不到中国知网的实际行动,看到的是其利用一家独大的市场优势地位,不断提高价格令各单位难堪重负;我们看不到定位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机构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看到的是其赚得盆满钵满。

收取高额费用、连年涨价,表面上是经营方式问题,但从深层次上看是相关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尊重、对作者和用户的尊重、对科学事业的尊重。

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运作实体,知网及其关联公司曾获得有关政府部门专项支持资金,知网理应履行更多公共属性所赋予的义务,把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当成自己的主要目标。当企业的逐利冲动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理应坚持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而知网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走偏了。

知网屡受诟病,也不单是因为高收费问题。2021年底,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60多篇文章全部胜诉,知网表示“将积极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然而此时距知网公开致歉已经过去4个多月,赵德馨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在知网上仍然查不到。

令人无奈的是,此前宣布与知网停止合作的多家高校,在停用一段时间之后又迫于各种压力继续与知网合作,根源在于知网提供的服务无可替代。但对企业而言,店大欺客不道德,优势地位也不意味着可以有恃无恐。须知:企业之上除了法律、监管,更有道义。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国人有多爱吃水果?  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和消费市场,其中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国人有多爱吃水果?

  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和消费市场,其中产量约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从1949年到2021年,7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水果产量从120万吨增长至2.8亿吨,增长了200多倍。

  数量多了,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除了苹果、香蕉、梨、橘子等过去常见的水果,贵州息烽猕猴桃、四川爱媛果冻橙、丹东红颜草莓、墨西哥牛油果、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已遍布国内大大小小的超市。

  然而,水果零售业却难言是一门好生意,时至今日,水果零售赛道尚无一家上市公司,此前鲜丰水果和洪九果品冲击资本市场也无果。

  近日有消息称,百果园最快将于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这也意味着百果园有望成为国内“水果连锁第一股”。

  为何“水果连锁第一股”的诞生如此艰难?

  万店目标只完成一半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百果园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已经完成受理。有消息称,百果园公司最快将于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国新闻周刊就此联系百果园,企业表示目前不便接受采访。

  从企业创立到筹备上市,百果园已经走了20年。

  资料显示,百果园由江西德兴人余惠勇创立,是一家集果品研发、生产、贸易及零售为一体的水果专营企业。

  2002年7月,百果园第一家门店在深圳开业。这个仅有51平方米的店面,开张首日销售额就达到1.9万元,首月销售额将近41万元。成立次年,百果园便开放了特许经营权,希望迅速扩大规模。到2008年,百果园已经拥有百余家门店。

  然而由于百果园缺乏管理经验,加盟商私自采购便宜货品“串货”的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报道称,一百果园门店用国产香蕉冒充菲律宾香蕉售卖,被顾客投诉,此事也对百果园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小的影响。

  余惠勇日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一方面没有标准,另一方面,加盟商和公司的价值观未必是一致的,非标商品容易造假,售后服务也跟不上。”

  这场风波过后,余惠勇叫停了加盟模式,并将此前加盟店的控制权陆续收回改为自营。同时,百果园引入直营合伙制,即公司出资6成,店长出资4成。在回本之前按照比例分红,回本之后公司只拿走4成利润,而店长可以拿走6成。如果经营亏损,店长只需要承担30%的损失,而剩余的70%由公司承担。

  这一举措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到2015年,百果园在全国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然而规模虽然上去了,但百果园的负担却变得越来越重——资金重、运营重、管理重。

  2015年9月,百果园拿到了天图投资、广发信德和前海互兴的4亿元投资。同年,百果园进军北京市场,还并购了北京最大的水果连锁零售企业果多美。

  3年后,公司又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并重启加盟模式,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彼时余惠勇甚至喊出到2020年要实现“万家门店、400亿营收”的目标。

  然而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1日,百果园门店覆盖全国115座城市,在营门店5014家,仅为万店目标的一半。

  开门店,拓品类,与发展有关的一切都需要钱。然而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百果园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20年3月。

  早在2019年10月,百果园总裁徐艳林就曾对外表示:“百果园在考虑上市,目的是让资本进入后,让产业能做得更好。”

  然而百果园的上市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早在2017年,百果园传闻中的上市地点是纽交所;2020年4月,百果园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申请,拟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然而同年11月,百果园又与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待到去年4月,百果园决定重回港股。

  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目前美股对于中概股市场环境不是太好,股价普遍偏低,因此一家中国企业去美股上市的话可能也得不到重视,这样就起不到上市的意义和作用;而A股由于尚未完全放开注册制,上市周期不太容易预测。相比之下,港股上市规则非常清晰,上市周期可以预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避免由于审批流程漫长、审批要求严格而造成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水果行业正在迎来产业升级。《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和消费市场,水果产量约占全球的1/3。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水果零售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28万亿元。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万亿水果市场中,尚无一家上市公司。不仅仅是百果园,它的竞争对手鲜丰水果、洪九果品等连锁水果店品牌,此前一度传出上市消息,但目前并没能成功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水果零售第一股”迟迟没有,或许与水果这个行当的特殊性有关。

  一直以来,水果生意都被认为是苦差事。水果一经采摘就会变得异常脆弱,保质期多则一周如苹果,少则一天如杨梅。若再考虑到运输过程中的磕碰,水果的腐烂度甚至还要加快。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存坤曾表示,目前我国果蔬的损耗率还在25%-35%之间,也就是说差不多有1/3的水果在采后流通环节损失掉。

  而具体到水果连锁经营,难度就更大了。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一方面水果行业存在高度分散的特征,这是由产品品类的地域性、季节性差异决定的,这个特点导致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利于水果连锁企业的大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则是水果的运输和存储难度大,售卖期太短,导致异地发展成本过高。

  与此同时,水果零售市场的竞争,正在变得愈发激烈。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水果销售相关企业275.11万家,其中2019年新增32.61万家,同比增长29.54%;2020年新增56.89万家,同比增长74.43%;2021年前10月,新增79.36万家,同比增长44.54%。

  对于百果园来说,竞争对手既有传统商超、夫妻店,又有近年来大火的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有数据显示,即便坐上行业头把交椅的百果园,市场份额也仅为1%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生鲜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成为制胜关键。农村电商专家魏延安进一步指出,供应链的核心是标准化,标准化的果品表面上是分选出来的,但更是种出来的。

  然而现实却是,中国的水果产业是典型的小农户经营,种植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推行较难;加之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还不发达,规模化经营果园占比有限,标准化生产水平总体较低,各家生产的水果风味各异,颜色、大小也有较大差异。

  而在流通环节,尽管冷链物流市场正蓬勃发展,但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目前仍是杯水车薪。据中物联冷链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果蔬产品上的冷链流通率只有22%,而欧美在95%以上。

  事实上,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庄帅指出,经营水果品类需要大量资本,从种植源头、采摘、仓储、运输、消费习惯引导等方面,从供应链、店内和线上运营、市场营销、用户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长周期的投入。

  截至去年8月,百果园在全国布局超200个水果种植基地、17个生鲜配送中心,以及大量运输车队资源。供应链既是百果园的优势,但也给其在货源采购、冷链物流方面带来巨大负担。

  以冷链成本为例,全国冷链运营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冷链成本通常占水果电商单价的40%以上。此外,百果园提出的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退货的“三无退货”政策也是不小的负担。

  事实上,利润低历来是生鲜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安信证券研报显示,生鲜电商行业的毛利率上限在30%,行业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在低利润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难以达到盈亏平衡。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表示,从零售发展的方向来看,百果园未来不能单纯聚焦于水果这一个赛道,需要进一步完善用户服务,如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获客成本,还能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事实上,除了水果零售,百果园近年来也在试图将业务板块拓展至综合生鲜领域,相继上线鸡蛋、蔬菜等产品,并布局社区团购业务。不过,对于其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驾怎么处理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