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了泽平宏观如何维权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  联系人:甘源

1、核心观点:3月信贷低于预期和前值,源于央行的窗口指导及偏紧的货币政策,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下降,中长期贷款上升。截止2017年一季度,社融同比增速12.5%,超过政府工作报告中预设的12%。在金融机构严管的背景下,3月社融大幅超预期,主因是非标资产大幅上涨,占社融过半,资金脱虚向实。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融资需求恢复。在MPA考核和窗口指导及基数作用下,信贷派生能力下降,人民币存款大幅下降,M1、M2增速回落,未来有继续回落的风险。

2、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不及往期,源于央行的窗口指导及偏紧的货币政策,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下降,中长期贷款上升。3月新增贷款10200亿元,预期12000亿元,前值11700亿元,上年同期13700亿元。受到央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以及房贷放缓等窗口指导影响,信贷增速有所放缓。

其中,中长期贷款9985亿(前值9822亿),高于上年同期的9475亿。居民中长期贷款4503亿(前值3804亿),高于上年同期的4397亿,受到房地产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所上升。非金融公司中长期贷款5482亿(前值6018亿),高于去年同期的5078亿。经营改善的企业融资需求依旧旺盛,PPI处在高位表明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这是典型的新周期黄金期的表现。

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减少1205亿元(前值166亿元),上年同期3461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增加3443亿元(前值-802亿元),同期上年2063亿元,汽车数据向好,居民消费旺盛。新增企业贷款稳定,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920亿元(前值3386亿元),同期上年880亿元。

3、非标大涨占比过半,助推社融超预期大涨。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大幅上涨至21200亿元,高于预期15000亿元,前值修正为11479亿元,同比减少2731亿元。

表内新增人民币贷款11550亿元(前值10317亿元),同比减少1626亿元。新增外币贷款小幅下降288亿元(前值368亿元),结合一季度外汇规模趋稳,人民币压力较小。委托+信托+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上涨7539亿元(前值516 亿元)。年后企业业绩超预期,资金需求提升,叠加MPA考核等监管从严,表外非标得以大幅上涨。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388亿元(前值-1718亿元),新增信托贷款3112亿元(前值1062亿元),新增委托贷款2039亿元(前值1172亿元)。

企业债券融资220亿元(前值-1073亿元),年后企业债融资受债市低迷及监管管控表现不佳。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13亿元(前值570亿元),同比增加251亿元。

4、在MPA考核和窗口指导及基数作用下,信贷派生能力下降,M1、M2同比增速下降,剪刀差减少为8.2%(前值10.3%)。未来M1、M2增速仍有回落的风险。

3月M2同比增长10.6%,预期11.1%,前值11.1%,较上月减少0.5个百分比;M1同比增长18.8%,预期19.3%,前值21.4%。M0货币供应量同比6.1%,预期4.0%,前值3.3%。新增人民币存款下降,M1、M2增速同时回落0.5个百分点。

M2同比增长10.6%,预期11.1%,前值11.1%,增速下降,远不及12%的目标,主要原因是新增人民币存款和财政存款的大幅减少。3月制造业PMI51.8(前值51.6)。PMI超预期上升,连续6月处于51%以上扩张区间,企业经营改善,非金融公司存款上涨,存款继续从居民流回企业。新增人民币存款12700亿元(前值23100亿元)。新增居户存款增加7287亿元(前值1013亿元);新增非金融公司存款12922亿元(前值6645亿元);新增财政存款减少7670亿元(前值1903亿元)。

5、金融监管持续加码,继续升级的力度取决于金融机构结构调整的效果,对市场影响的大小取决于金融监管力度是否超预期。4月以前,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利率、MPA考核加严、资管统一监管;4月以来,银监会接连发文治理风险,政府加大金融机构监管,促使资金脱虚向实目的明确。对金融数据的影响来看,非银将会继续被压缩,票据也会减量;中长期贷款比例将上升;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总量在窗口指导下进行投放,结构按地区进行分化,热点城市房贷获得难度加大,三四线城市平稳发展。

6、目前货币政策防风险去杠杆是主基调,防通胀重要性下降。进出口数据改善,内需向好外需回暖,PPI仍处高位超过7%,经济基本面较好;同时,CPI处于低位不到1%,M2回落至10.6%,不及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12%的目标,通胀压力不大。短期来看,货币政策没必要大幅度收紧,暂停十三日的逆回购4月13日重启。同时,中美汇率企稳,美元有走弱趋势,外汇占款回升,共同缓解资金面压力。存贷款利率上调可能较弱,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去杠杆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防风险、去杠杆是目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防通胀重要性下降。中期来看,外有美国经济从复苏到过热的迹象,在汇率企稳的背景下输入型通胀可能性上升;内有PPI正向CPI传导,下半年可能面临通胀再度回升的压力。

【大咖说】泽平宏观:我们可能正站在流动性的拐点上

2021Q1之后经济正在告别经济复苏、通胀偏低、货币宽松的舒适区间,迎来经济边际放缓(可能韧性较强)、通胀预期抬头、货币政策正常化、信用政策结构性收紧的周期阶段,属于经济周期的复苏到过热和滞涨的过渡期,广义流动性拐点正在到来。“不急转弯”:这轮流动性拐点的顶部不会太尖,斜率较缓。全球货币超发:主要是资产通胀,而不仅是实体通胀。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七大改革为突破口,开启新周期、新格局:1、大力推进“新基建”。2、加快推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人地挂钩,要素流动。3、尽快全面放开生育,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4、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双循环”,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用资本市场的钱支持科技创新的大国重器和“卡脖子”技术攻坚。5、大规模减税降费。6、以中美贸易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7、确立新的长期立国战略——新战略。

(来源:萝卜投研的财富号 15:44)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泽平宏观碧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