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维权为什么要求5年之内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名义招揽生意,声称可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修复征信’‘解决债务’‘全额免息’等,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免息等事项。此类非法代理维权行为以‘维权’之名行‘牟利’之实。消费者一旦轻信,将会泄露个人及家庭隐私、失去保险保障权益、遭受经济损失。”云南银保监局近日发布的《关于防范非法“代理维权”等风险的提示》如此提醒消费者。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刚刚结束的银行业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中,“代理退保”“代理维权”再次成为各地银保监局和各家保险公司对消费者进行维权教育的重点。近年来,以“代理全额退保”为主要形式的恶意代理投诉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寿险行业中尤为突出。

  2018年2月1日,郑先生为自己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保额50万元。2021年3月,由于购房首付款不足,而该保险已进入缴费期,在一筹莫展之际,郑先生在网上看到有“专业机构”声称可以“代理维权”,全额退还保费。考虑到既能解首付款燃眉之急,又可免交保费,郑先生全权委托该机构申请办理退保。

  但保险公司在受理该业务时,发现投诉人伪造证据,且无法直接联系到郑先生本人,因此,认为此案存在“代理退保”的嫌疑。后经多方调查沟通,保险公司终于联系到郑先生,而郑先生恰于近期体检时发现疑似罹患甲状腺癌,在保险公司的劝解和帮助下,郑先生及时撤销了投诉,并在宽限期内缴纳了保费。

  无独有偶,2020年下半年以来,某保险公司较多客户反映被电话短信滋扰,被邀约去某公司领取礼品和进行保单升级,其中部分客户已经退保。这家保险公司及时就该情况与当地保险行业协会联系,经保险行业协会与当地公安机关沟通,公安机关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对某公司进行查处,并抓获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安机关将该案定性为非法集资案件,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

  在上述两起案件中,均有消费者被诱导至全额退保的情况发生。因为保险公司发现及时,第一起案件中的郑先生才得以及时止损,续上了应有保障。第二起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以领取礼品和进行保单升级为名,诱骗消费者对现有保单进行退保并购买所谓的“高收益”产品,获取非法所得。消费者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损失了资金、个人信息及风险保障。

  “通过‘代理退保’的渠道办理退保,容易泄露个人及家庭隐私,增加个人承保成本、失去保险保障权益,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退保使消费者失去原有保险合同的风险保障,再次投保时面临等待期重新计算、年龄增长带来保费增加的风险,也可能会因消费者身体健康状况、超过承保年龄等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

  当前,“代理退保”的运作存在门槛易复制、监管难制约、隐蔽性高等特点,且已经公司化、产业化、专业化。具体而言,其组织运作模仿直销,广泛发展下线,下线通常有加盟代理、中介合作、招收学员等形式。招揽对象通常为保险业离职代理人、保险经纪人、退保客户、小贷/信用卡业务员等,甚至还有律师。

  打击“代理退保”黑色产业链,这些年监管部门与保险机构一直在行动。早在2019年,监管部门开始对“代理退保”产业链摸底,向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报送恶意投诉相关信息的函》,要求各人身险公司报送相关案例和数据。此后,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多次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今年年初召开的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特别提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严肃整治“代理退保”乱象。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期间,北京、云南、天津等多地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慧眼,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与此同时,保险行业协会协同内外部力量建立联防机制,建立风险联防信息平台,识别打击“代理退保”组织。保险公司则升级“代理退保”组织专项投诉渠道,加强消费者的风险防范宣传。

  业内专家表示,想要从根源切断“代理退保”黑色产业,也需要在销售端下功夫。保险代理人应当向消费者讲清楚不同保险产品在条款设计、收益分配、费用扣除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避免误导销售和违规销售,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保机构靠谱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