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汉堡熟了颜色发白,再煎就黑了。不会颜色金黄。求教。

真正的美食古城 — 漳州


厦门隔壁有个闽南古城,没有人可以忽视这里的小吃。从甜的四果汤、香的卤面、溜的豆花、卤的肉条到粿的麻糍......年龄有二三十年的老店不计其数。


这里骑楼林立、有山有海,这里的人热情好客、有志有爱,这里就是闽南最会吃的小城——漳州。


▲图片来自@香蕉我在这

这一次我们花了2天时间慢行漳州,寻觅了数家古早美味,整理出这一份《漳州吃喝玩研究报告》。走!一起吃玩漳州。



南方人多半习惯吃甜豆花,而漳州人却喜欢将豆花与粉丝结合在一起


豆花粉丝的重头戏还是在搭配的卤料身上,食材新鲜与否,都能很直观地影响口感。老饕们一口便能吃出哪家是冰冻的、哪家是新鲜的。


行走在漳州的大街小巷,豆花粉丝比比皆是。

我们循着本地人的推荐来试了这家开了近20年的豆花粉丝,足足31种配料看得人眼花缭乱。


汤头里加了虾皮和萝卜干,十足地道的闽南风味。

这家的辣椒酱也很优秀,舀一小勺,在咸香上更增一份鲜辣,回味无穷。


当大家都“文明”地拿着筷子吃豆干面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记得,最开始豆干面是用手抓着吃的,所以又叫“手抓面”。


碱面捞熟后在盘子里盘成圆形,最后形成一个个圆溜溜的面饼就叫“面份”。


标准的配料是油炸豆干,将其放在面份上,浇上酱汁,再以面份剪成4小份,裹住豆干食用。


肉条是在门口现炸的,上桌时格外酥脆喷香。

面是凉的,碱味不重,口感劲道。配上蒜蓉花生酱和火候刚好的炸豆干,倒是颇适合夏天来吃。


不少人还会再点上一碗肉丸汤,汤头清澈却有浓香。


肉丸Q弹,鸭血爽滑,配着豆干面吃,可以说是非常令人舒服的一碗汤。


卤面之于漳州,就像面线糊之于泉州,美好的一天,总要从清晨的那碗卤面开始。

用碱面做底,小虾米、白肉、鱿鱼干等料熬的浓稠的汤汁,加上叠成“小山”的浇头,这是漳州人吃一口就想念的乡愁。


知名的有阿芳卤面,厦门也能吃到,我们特地挑了这家本地才有的老店。


卤过的套肠由外而内地都很Q弹,微甜而不腻。只要一口,便让人心生欢喜。


虽说卤制配料都足够好,但还得是这晶莹剔透的卤汤,才让鲁面鳗能够立足漳州16年有余


卤汤若有似无地挂在碱面上,舌尖和汤汁相撞,鲜甜的滋味瞬间在口腔里弥漫。

听着满堂食客吸溜吸溜的声音,心下了然——


嗜海鲜和内脏,是闽南人的一个普遍特性。

而生烫,则是漳州人面对海鲜和内脏时,最钟爱的料理方式之一。


新华北路上的这家生烫店,每到饭点便会排起长龙。

拉开冰柜的门,就像打开了美食天堂的入口。点选着琳琅满目的食材,竟颇有指点江山的阵势。


生烫的火候最为关键,差之分毫,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当地知名的圆圈生烫从奶奶辈开到现在,24小时营业且翻桌较快,生烫食材还是比较新鲜的,汆烫得也恰到好处,因此每到饭点,总是不免要排起长龙。


食材全凭喜好添加,这样满满当当的一碗也不过20元,性价比颇高。


清汤捞过的米粉是原滋原味的鲜甜,极其适合清晨或者深夜来上一碗,暖胃也暖心。


闽南人吃鸭的方式,足以出一本百科全书。

在漳州,人们尤为偏好果木熏制的鸭做鸭面


熏制的鸭肉表皮呈现极其好看的焦糖色,皮下的鸭肉则细滑白嫩。


吃起来有着鲜甜的烟熏味,也有不少人会直接来店里拎上一只熏鸭回去下酒。


汤头分为绿笋和鸭血两种,更为推荐的是绿笋汤。


白嫩的绿笋味美、多汁,熬煮出来的汤头也带上了一丝清新的鲜甜味,笋本身吃起来也极其爽口。


面条爽滑劲道,融合了鸭肉的浓香和笋汤的清甜,即使是大夏天,吹着冷气嗦上一碗,也是相当痛快。


足有五六十年历史的阿勇家除了鸭面之外,配菜里焙肉也好评颇丰。

红彤彤的外表下,包裹着浓淡适中的烟熏味,肉却丝毫不会干柴,算是在这家店收获的意外之喜。


面、酱料和配料,是检验一碗干拌面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漳州有家干拌面出了名的好吃,不少厦门人周末驱车前往漳州吃喝两天,第一站就是来这家。


开在北京路上的老店,位置不大,灯光昏暗,即使不是饭点也人满为患。


一碗拌面一碗汤是这里的标配,浇头就随喜添加,推荐特色的笋和猪皮包。


他家的拌面,面体会略微紧实一些,酱汁味浓且咸甜相宜。

浇头更绝,经过卤制,猪皮油光水滑,软糯的口感中暗藏弹性。笋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清脆和爽口,总是令人忍不住发出阵阵喟叹。


一碗干拌面,佐以一碗鸭血汤,香芹增鲜、鱼丸增味,简单,却不失风味。


漳州锅边糊每家店都有自己特色,有的和福州一样用花蛤做汤底,我们来的这家则用筒骨熬制汤底


米浆在锅壁烫干,在沸腾的水里温煮片刻,再捞入汤汁。


从祖母辈开始做锅边糊,传承到第二代,已经开了将近40年,是当地最多人去的一家锅边糊,中午十二点后来米浆就售罄吃不到了。


最推荐你早上十点来,窗口的卤料是最为丰厚的,随喜加入海带、粉肉、卤大肠、猪五花等。


锅边糊白脆薄润,用大勺一舀溜进嘴里,滑滑糯糯的,米浆醇厚,汤头鲜美而清爽。


别忘了让老板剪根油条,泡进汤汁里,软糯中还带点脆口。


哦对了,他们家的米浆,也有烫干铺在篮子里售卖的,不少本地人来吃还会买回家自己煮锅边糊。



鱼粥在漳州也是颇受欢迎的一种小吃,一碗十来块很扎实。


鲜美的米汤中,几块白嫩的鱼块,撒点胡椒粉、香菜、白菜和葱头油。


汤喝起来没有一点草鱼原有的土腥味,用客人的话说,“同样的草鱼,我们煮鱼粥煮不出这个味道”。


鱼块肉质细腻鲜嫩,也有鱼排、鱼头、鱼肚、鱼骨等不同鱼部位的选择;可以蘸店家自制的酱料吃,更开胃。


除了鱼粥,鱼在这家店还有很多种不同做法:酸菜鱼、砂锅鱼、水煮鱼、烤鱼,喜欢吃米饭的也可以将鱼作为菜配着吃。



遍布厦门满街的阿肥发扁食,来漳州我们也推荐你一吃。


阿肥发源于仙游,但在漳州才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漳州这家是第一家直营店(总店),1985年至今已有35年之久,本地人过去能在这里看见阿肥发本人的。


老样子点了个扁食加拌面的情侣套餐,同样是阿肥发,这家店到底厉害和不同在哪里?


汤头加了红葱酥和小香芹,是那种爽口的鲜,不会过于浓稠。

扁食皮薄而不烂,吃起来特别软嫩,馅料选用韧度最佳的猪腿肉,每天现买现切,手工剁制。


拌面味道也不差,花生酱的浓度和甜味把控得当。


到了漳州,必然要来尝一下最正的“漳州麻糍”。


这里的麻糍不像我们偷懒用的糯米粉,而是用糯米捶打出的米浆,口感更为软糯弹牙。


我们直奔这家鼎鼎有名的麻糍店而来,手工现做的麻糍皮薄个大,撕扯起来能感受到很明显的韧劲


表面的黑芝麻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独有的香气让层次更加丰富。

tips:听说店里的马蹄糕、菠萝糕和杜浔酥糖也好吃。


白萝卜在闽南语里,叫做“菜头”,所以用它做成的萝卜糕,便被称作“菜头粿”。

长条形的菜头粿每天现做现炸,外表金灿灿的,内里却白皙而又绵密。


每次来漳州,都一定要来老陈家晃一圈。

主营菜头粿和麻糍,以及其他一些闽南茶配,这里的菜头粿一绝。


现吃的话,店家会把菜头粿切成一口一个的小块,咬起来糯香,再淋上蒜蓉甜辣酱。

经典的闽南甜辣和萝卜的清甜两相融合,回味无穷。


店铺虽然只开了15年有余,手艺却是祖上传下来的,足有上百年的历史。

除了菜头粿以外,还有现做的麻糍和其他一些茶配,也深受本地人甚至厦门人喜爱。


在老漳州人心里,三角饼等于童年记忆。

三角饼的名称由来,一是因为形状接近三角形,二是因为古早的时候只卖3角钱一块。


糯米浆做的外皮烤制后极为酥脆,内馅则有咸甜两大类、十余种味道可选。

咸味的更受欢迎,猪肉和鱿鱼是比较经典的配料,趁热一口咬下,满嘴油香。


面煎粿,以点甩的方式做成最外层的面糊,再铺上粿浆,等熟了以后抹上黑芝麻和花生碎等,对折后就可以出锅啦。


一般有咸甜两种味道,我们到这家40年老店时,已经只剩甜味的了。


表皮炕得焦脆,内里的红糖粿糯叽叽的,入口即化,黑芝麻和花生也十分香浓。


蚵仔煎是闽南、台湾、潮汕的传统小吃,漳州有家大名鼎鼎的蚵仔煎,开在古城边30余年,是漳州本地人的宵夜之光


和常规的蚵仔煎大有不同,这里的蚵仔煎是用米浆油炸的。

小钢盆将面糊和海蛎调好后,再打两个鲜鸡蛋,油锅里“滋啦”一炸,金黄蓬松。


蚵仔煎用筷子一掰就扑簌簌地分开成块,不是黏糊版的,一口咬下去酥脆程度可以达到惊艳

蚵仔也很优秀,每天海里新鲜捕捞的,颗颗肥美鲜嫩。


这份蚵仔煎成为老字号还有一个原因,是盘子边那一片片薄如宣纸的酸萝卜

酸酸甜甜的,脆而香,搭配蚵仔煎吃尤为解腻。


除了煎炸,蚵仔在这里也能做汤。汤喝起来粉粉鲜鲜的,米线细细的却很有弹性。



味也是漳州人的一大骄傲,除了口味上拿捏得贼溜,卤的品类也极其丰富:从常见的猪脚、大肠小肠、猪舌到猪尾巴、猪心、猪皮,活脱脱将猪吃到极致。


万物皆可卤的卤味店,大多都有座位和米饭提供。在漳州,卤味店就是小饭店般的存在。

卤味店当地受欢迎的店有几家,我们去了3家后最为推荐这家叫“郑水根”的,开了39年之久


色泽红亮的卤味,堆得满满当当,选上你钟意的,再来一碗米饭、热汤、烫个青菜,就是当地人的一顿正餐。


桌上小银壶里装的是卤汁,米饭淋上它就有了灵魂。

卤味我们选了套肠、猪舌、鱿鱼和鸡爪,带着迷人的烟熏味,吸足了肉汁,单吃不会觉得咸。


哪里都能吃到的烧烤,在漳州我们也逮着了一家开了20多年的老店,几乎人人推荐。

下午三点开门,晚上七点就不营业,每天只做四小时,晚点来就吃不到,有多厉害?


菜单上只能看到四种选择:金钱肉、鱿鱼、豆泡、鸡翅,一天能卖个一千来串,料都是老奶奶每天现腌现串的。


老爷爷则负责烧烤,是正宗的碳烤,下午三点才会起炉子烧碳。

老郑家的烧烤除了坚持用煤炭火烤,好吃的原因还来自于加了冰糖水,一刷一个鲜甜。


最喜欢金钱肉,也就是猪肉。拍完照立马趁热吃,浓浓的碳火香,带着冰糖涮后的蜜汁般香甜,不腻。我敢保证,你一定还会再来10串。


鸡腿烤得外皮酥脆内里软嫩,豆腐泡咬开是带着汤汁儿的。

tips:肉串十串起点(可以各五串),鸡翅一串起点,豆泡两串起点,遇上还没卖完的,都点!一般下午5、6点有些品类就会售罄,想吃还是得掐着时间来。


比起豆花的甜咸之争,漳州的肉粽则显得更加“与世无争”,基本上确定了“北甜南咸”的大致基调。


虽然闽南人也吃一些简单的甜粽,但总的来说,咸香软糯的烧肉粽才是最终的归属。


若你要让漳州人推荐肉粽店,“曾记”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家。

这家开店四十余年、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肉粽店,是肉粽一条街剩下的唯一一家老店,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好吃!


根据馅料的不同,价格也从5元到10几元,丰俭由人,但无一例外地都个大饱满。


一剥开油汪汪的粽叶,香气就猛烈地窜入鼻腔。

基础的配料是瘦肉和板栗,糯米几乎入口即化,丰富的配料则令人瞬间口舌生津。



这是我们在漳州排队最长最久的一家店,只做鸡蛋汉堡,可谓是当地的人气网红了。

最早是摆摊的,摆了十年,如今有了自己的店铺。


烹饪区是我们吃过的鸡蛋汉堡中最壮观的:五个火炉一起煎,一口气可以做35个的情况下,也还是要排长队。


经典的是加番茄、沙拉酱,也可以选择加辣酱,火腿肠和酸菜夹在汉堡皮中间,还可以根据喜好加芋头、玉米等配菜。


吃起来汉堡皮是特别焦脆的,米浆也很香。有了酸菜和番茄酱的加持,吃起来酸甜可口,不过夏天吃多了会觉得有点油腻。

tips:如果吃完松树干拌面、郑水根卤味,这家店没什么人排队可以买一个试试,特别排长队买我们不太建议。


在闽南遍地开花的四果汤,真正说起鼻祖,还是绕不开漳州的四果汤。


最古早的四果汤,其实就是简单的糖水加上四样料。但具体是哪四样,说法不一。

但无论何时,莲子、薏米、绿豆、红豆、石花、银耳、仙草这几样基础款都是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现在还会有西瓜、菠萝、阿达子、芋圆等配料,再剉上满满的刨冰,便是标准的漳州四果汤了。


红黄相间的水果浸润在清澈的糖水里,这一碗简单的四果汤,却默默清凉了无数个夏天。


有人偏爱老字号的传统四果汤,也有人偏爱加入创新思路的新派四果汤。


堆得极高的冰山上,可以淋上炼乳,甚至还有生鸡蛋可选,可以加的料也更加五花八门。



莲子圆是漳州很古早的一种糖水,由红糖和形似莲子的木薯粉熬制成圆子,口感有点类似小珍珠,却比珍珠多了分甜润的红糖味。


漳州古城里有一条香港路,古老的牌坊旁坐落着中国最小的庙——伽蓝庙

而就在这座迷你的空中庙宇对面,还藏着一间连招牌都不甚起眼的糖水小铺。


莲子圆是招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圆子都是阿婆手工做的,在清爽不腻的的甜汤里好像会发光。


阿达子和仙草也是阿婆自己做的,其中阿达子加了蜂蜜,单吃也会甜甜的,不禁让我们眼前一亮,是很惊喜的味道。


漳州古城逛一圈,你会发现一条街至少能看见两三家果汁店。

没有什么菜单可言,全看店内有什么水果,可以做单品果汁,也可以两三样混拼。


但要说最具本地特色的,还得是片仔癀。


片仔癀是一种草药,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效。

广为人知的片仔癀药业品牌,其实就是漳州的。


但在漳州人手里,它不仅可以拿来做成化妆品,也可以用来榨果汁。


将新鲜的片仔癀碾碎,在加入甘蔗一同榨汁,最后打出来的墨绿色液体,看起来很“黑暗”,却成功挤进了我们的回购清单。


甘蔗的清甜和片仔癀的微苦互相中和,甜而不腻的同时,还有淡淡的草药香气。

tips:孔庙是当地最早做果汁的一家,口味也最正,仅有两家分店,其他是山寨的,具体信息如下。


夏季酷热难耐,南方人总是离不开祛火的凉茶。


这间百年老字号,做的是地道的诏安凉茶,最早的创始人便是民国时期声名赫赫的诏安医师


店里凉茶种类有很多,你若是询问推荐,老板只会露出无奈又为难的表情。但你若是说你要祛什么火,便刹那了然。


谢甘茶主降肝火,而凉茶王则号称“什么都降”。

都说“良药苦口”,果然毫不意外的是很浓苦的中草药味,久久挥之不去,虽有回甘,但仍足以成为畏苦之人的心理阴影。



漳州人吃起冰品来,除了把四果汤发扬光大、推陈出新,还在新晋冰品里动起了心思。

这家冰品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古早味,但一碗红豆芋圆绵绵冰可是漳州夏季大网红


曾经的“厦百草”,这几个月突然换了招牌,改名“暮雪亭”。近两年尤为火热,不仅漳州人偏爱,还惹得不少人专程从厦门跑来吃。


去的时候正好是下午三四点的光景,店里挤到差点连下脚的位置都无。


红豆芋圆冰是店里的招牌,雪白的糯米圆子不是个平庸的点缀,嚼起来软糯Q弹,和着红豆一起吃,格外美妙。


满满的黄豆粉底下,是满满一碗的冰沙。搅打得极为绵密,几乎没有什么碎冰的颗粒,抿上一口你就知道——

“果然最美好的事往往发生在夏天呀。”

tips:四个字,值得排队!


提起野路甜品铺,厦门和漳州的甜品控们应该都不陌生。


漳州的店铺藏在古城的骑楼里,一层可以挑选蛋糕,而主要用餐空间集中在二楼。

无论里外,装潢都显得古色古香,身处古城老楼之间也不觉突兀。


野路的糯米蛋糕是最吸引人的,蛋糕体像海绵一样细腻嫩弹,不会过于湿软。奶油很轻薄,即使加入了焦糖,饱餐而来的我们也丝毫不感觉齁得慌。




漳州是一座很慢很慢的小城。

阿公们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摇着蒲扇读报,间或抿上一口铁观音。热茶下肚,任夏风吹拂,心中自有一片快活之地。


一路闻着淡淡的茶香,走进漳州古城,外围已经与现代都市逐渐融合,但行至深处,这里还保留着古早的气息。


红砖,骑楼,木窗,牌坊,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古城旧事。


生活的故事在高楼里发生,而历史的韵味则在古建筑中延续。

慢行漳州,享受美食的同时品味古城文化,相信这趟旅程将成为你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

有一个鸡蛋跑到了山东,它变成了什么? 用什么擦地最干净?

鲁(卤)蛋。用淘米水拖地最干净。

因为山东为鲁,所以鸡蛋跑到了山东就变成了鲁蛋。用淘米水拖地最干净,由于淘米留下的水可以清洁地板,淘米水是天然清洁剂,里面不含化学物质。

1、煎饼果子(煎饼馃子)

煎饼馃子最早是天津著名的小吃。天津人、河北人把其作为早点。由薄饼,鸡蛋,还有馃子(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

煎饼馃子在早上的早点摊,马路边或者社区里才能见到,小摊主要就是制作和出售煎饼馃子的小推车,制作一套只需几分钟的时间。

鸡蛋灌饼,起源于河南信阳。最早传统做法,是将面饼加鸡蛋摊熟了,抹上秘制酱料,卷上生菜或者土豆丝食用。后来有人脑洞大开,出现了改良版本。就是把鸡蛋液灌到两层的饼的中间,继续煎烙后烤制而成,饼皮酥脆蛋鲜香。很受当地人的喜爱。

鸡蛋汉堡起源于何处不得而知,但是全国各地都能见到鸡蛋汉堡的影子,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全国的做法相当一致,没有较大的出入。而且都是又便宜又美味。

其实它的做法非常简单,简单调制的面糊,打一个鸡蛋,再加一点调好的肉馅。做好的鸡蛋汉堡两层面饼中间夹着鸡蛋和肉馅,吃一口下去,直接香到脑门儿,营养丰富、口感层次分明。

手抓饼,起源于中国台湾,是从葱抓饼演变而来。2004年在台湾夜市被发现,并于2005年正式从台湾引进至内地。

手抓饼有千层饼的特点,每一层薄如纸,煎至表层金黄酥脆、内层柔软白嫩。可搭配鸡蛋、烤肠、生菜叶、鸡排、培根、火腿片、鸡柳,再刷上各种口味的酱料,卷起而食之。香酥可口,鲜香美味,老少皆宜。

菜煎饼,是山东鲁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面粉、杂粮、鸡蛋等,老少兼宜,俗称“中国热狗”。最早流行于枣庄、济宁、临沂、徐州等地,后传布周围省市。

在以前计划经济的时代,枣庄农村的生活还比较穷。老百姓的主食以煎饼为主,那时烙煎饼时前几张和后几张煎饼称为滑鏊子煎饼或滑塌子。这样的煎饼很干硬很难下咽,但丢了又可惜,有人就将大白菜,土豆丝,粉条,豆腐切碎加点猪油,放上辣椒面等佐料,做成了菜煎饼。

臭豆腐,又称臭干子,是相当流行的中国小吃。在清代,臭豆腐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扬天下,据历史考证慈禧太后确有吃臭豆腐的嗜好。

臭豆腐的制作材料有大豆、豆豉、纯碱等,具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酥内嫩,鲜而多汁”的特点。南京和长沙的臭豆腐非常出名,但其制作方式以及味道均差异很大。

活珠子,北方地区叫“毛蛋”。是南京著名的特产,金陵小吃。是当鸡蛋尚未孵化,又没有完全成形,但是鸡蛋里已经有了头、翅膀、脚的痕迹,这种“准”鸡蛋孵化物就叫做“活珠子”。

早在清朝咸丰年间,“活珠子”在南京地区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而且是治疗眩晕的食物单方,是一种滋补珍品。

铁板烧起源于日本,铁板鱿鱼就是铁板烧的美食之一。传到中国后,风靡大江南北。

辽宁大连人对铁板鱿鱼更是钟爱有加,经过酱料上的改良后,味道更为鲜美。把竹签串起来的鱿鱼,在滚烫的铁板上来回翻转烤制,再加上秘制的调料,做成的鱿鱼脆嫩爽口,香辣鲜美,红亮诱人,回味无穷。

烤冷面,起源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现在烤冷面已经火遍全中国的大江南北,是东北极具特色的美食。

烤冷面,是一道黑龙江常见的地方特色小吃。烤冷面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但味道极棒。

其实“肉夹馍”泛指陕西地区的“腊汁肉夹馍”(猪肉)和宁夏地区的“羊肉肉夹馍”。因陕西的肉夹馍最为有名,传播最为广泛,所以,肉夹馍被认为是陕西独有。

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潼关的潼关肉夹馍。最为著名的就是潼关肉夹馍。

济南小梁庄还有加工鸡蛋糕的吗

有。地址为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小梁庄大市场地上,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经营,加工鸡蛋糕。


· 与美食为伴,不论醒来睡去

鸡蛋加面粉,在家轻松制作鸡蛋汉堡,干净卫生又好吃

今天给你们分享的是鸡蛋汉堡的做法。我相信大家都吃过,它是用鸡蛋、面粉制作的一种路边小吃,它的口味独特,味道别具一格,物美价廉,很受年轻人和孩子的青睐,早上来一个,营养又美味。但是外面卖的终究没有自己做的干净卫生,下面我就把制作方法分享给大家,大家试着做一下。

首先准备:中筋面粉250克,食盐3克,花椒粉1克,温水400克;内馅用料:五花肉120克,生抽10克,食盐2克,白胡椒粉1克,葱花适量,泡好的木耳3朵,植物油10克,鸡蛋7颗。

第一步,先调面糊,一定要先调面糊,面糊饧发一会更有筋道,面粉加入食盐,花椒粉,清水,用手动打蛋器搅拌,这样没有颗粒状,调成浓稠的面糊放在一旁备用。

第二步,把五花肉用清水洗干净,切成肉末 ,木耳洗干净切成碎末,和肉末放在一起,加上葱花,生抽,食盐,白胡椒粉,植物油,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第三步,模具加热,在每个圆形里刷一层植物油,油热后磕入鸡蛋,底部定型,用餐刀把蛋黄戳破,这样容易熟,然后翻面,把鸡蛋煎熟。

第四步,取出煎熟的鸡蛋,把面糊搅一搅,舀一勺倒进模具里,再把鸡蛋放回去,按压,使鸡蛋与面糊紧密结合,再把调好的肉馅放在上面。

第五步,底部定型后,再次取出来,再往模具里舀一勺面糊,这次把肉馅那面朝下,放入面糊里,按压,使面糊从四周向上涌出,包裹汉堡的周围,这时整个鸡蛋汉堡就组装好了,在饼面上刷油,翻面,再刷油,反复多翻几次,两面金黄,整个鸡蛋汉堡比较结实有弹性,就熟了。

整个鸡蛋汉堡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凉了也不会瘪掉,缩小,外皮酥脆,咬下去,层次分明,咸香适口。爱吃这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在家试着做一下,用料特十足,经济实惠,最主要的是干净卫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油煎鸡蛋为什么会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