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房子看起来像别墅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大家对房子的要求也有了更大的要求。不仅要求住得舒服,还要求外形美观。大家在追求房子质量的同时,还要房子的符合自己的个性定制,这就让轻钢别墅有了一个较好的市场空间。所以,这两年轻钢别墅逐渐开始占据农村建房市场。可是,大家在所知道的房子材料中,大部分人还是局限于砖瓦结构房屋。所以,有一些砖瓦房屋建筑商觉得农村建轻钢别墅是个坑。认为这种技术目前仅在国外比较发发达,到国内还不够成熟,而且市场良莠不齐,更有不少砖瓦建筑商扬言轻钢别墅太垃圾了。那么,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们不妨来看看第一批建轻钢别墅后悔不?今天鑫班巢为一些市场的顾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外形美观,确实好看

传统房屋采用砖瓦结构造房,一般都是四方形的传统造型,很多还是采用很早的一套带堂屋的那种造型。这种房子基本上非常不美观。而且工期也非常容易拖延。如果是采用砖瓦结构做异形别墅的话,那就非常难了。因为砖瓦做各种立体造型非常难,造价也很高。所以,在农村建轻钢别墅的话,外形肯定是比传统房屋要美观许多的,在广大农村市场,档次和品位是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02节约材料,经济实惠

要想在农村建别墅,可谓难上加难,原因在于农村的施工队,早已习惯了普通的砖瓦结构的普通四方形的房屋建造。要是建成异形的结构的的别墅的话,要找专业的施工单位,这种施工的话价格就非常昂贵。而且在后期装修过程中更加复杂贵。一般一套100平米2层楼的房子至少要70~80万左右全部装好。而且时间还非常的拖延。但是轻钢别墅就很方便了,本身就是装配式厂家定制好的。只要打好地基,接下来安装装配式的图纸装好即可。后期装修也可以快速集成化装修,一般一套同样的房子顶多40~50万左右即可。比传统别墅要节约30万左右。

03安全环保,节能低耗

相比传统房屋,在材料使用和节能上来说,肯定是轻钢别墅优势明显大。原因很简单,轻钢房屋根本不需要繁杂的木工、泥工、砖头、瓦片、沙子。这些几乎都不需要。仅仅在地基的时候需要。后期都是采用集成化的装配式安装。厂家都是直接定制好的。所以在人力物力,还有各种固体垃圾方面几乎没有。更重要的是,在抗震和抗风方面也独树一帜。这个可以采访在四川地区的屋主,看下他们第一批建轻钢别墅后悔不即可知晓。去年和今年四川几次小地震中,很多砖瓦房屋受到损伤,甚至倒塌。可轻钢别墅基本都没有损伤,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轻钢别墅是类似于一种固体盒子形状的钢结构,采用锚固的形式仅仅和水泥地基相连。同时各个环节在轻钢螺栓的情况下,密不可分。所以在安全方面是很难出现像砖瓦房那样一个细小的缺陷就出现房屋崩塌的情况。

04节约空间、隔音隔热、回收利用

由于轻钢房屋是采用轻钢集成化安装,所以在整个建造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造型,在节约空间上要比传统房屋至少要多5%~10%。而且整个房屋采用装配式的屋顶和窗户,再加上隔热保温的环保棉,这使得整个房屋很容易冬暖夏凉。而且在房子使用100年后,也可以非常轻松的一步一步按照步骤拆了重新建造。几乎不产生固体垃圾,也非常容易换成自己想要的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在欧美国家很多采用轻钢别墅来替代名宅的原因。

另外,轻钢别墅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容易维护,不容易弄脏。如果脏了内墙和外墙可以直接用湿毛巾擦洗,甚至用水擦洗。还有使用年限长等优点。这么多优点,你觉得住了轻钢房的人还可能后悔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本文已获授权,内容转载自好好住(ID:niceliving)

提及「农村自建房」,很多人都会自带一种刻板印象。

认为它不够洋气,不够特别,千篇一律,很多房子都仿佛靠着同一张设计图在原样复制。

百度搜索「农村自建房」的结果

抛开一些建筑师的返乡个性之作,大部分的农村自建房,即便「豪」得宛如城堡,似乎也少了些独树一帜的精气神。

然而,就在最近两年,我发现不少特别的「三无版」平民自建房正在慢慢涌现——无专业建筑师、无专业设计师、无专业装修队。

听上去有点「草台班子」,但他们却在重新定义着中国农村自建房的样貌。

房屋面积:300㎡ 整体花费:80w

我们决定重建村屋,是因为家属家的老宅被判定为倾斜危房。

2017 年底开始动工,2019 年正式入住。

无论是外立面还是室内设计,整栋楼都是我和先生俩人共同设计。

结构上基本由先生设计,我则主要负责室内的软装(我是视觉设计师,也算是跨界建房子)。

我们这里的村屋,多是握手楼,房与房的间距很近,所以在整体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尽可能引入更多的自然光。

而家人们也很喜欢植物,所以在主要楼层保留了大阳台和落地窗,保证采光和种植空间。

关于自建房,之前我们了解不多。也是从打算拆旧起,才去了解报建规则、收集家人需求,好多基建知识,是从那时候知道的。

因为希望家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外观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内部装修反而沿用了很多老家具,总共花了 80 多万,非常经济。

房屋内部一共五层,四五楼是我跟家属两个人住,楼下是父母居住。

父母的年代,有属于父母的审美和回忆,所以楼下的设计是完全按照父母的审美而行,木质家具,中式摆设,要符合他们的喜好和习惯,不能把我们的想法强加。

虽然双方风格有差,但我们都以彼此尊重为前提,多沟通,多理解,毕竟没有谁规定一个家必须风格统一。

不过也多亏楼层带来的自由度,现在我们很好地做到了——既能住在一起,又能使用各自独立的空间。

当时身边也有朋友不理解,我搬离市区住进村屋,上班通勤往返需要花费 3 个小时,听上去就很累。

但自从我搬进来之后,一开始虽然不适应,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对村屋渐渐从抗拒到习惯再到喜欢。再后来,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周末不太去商场逛街,更多时间用来宅家养花或户外活动,有了更多生活上的慢体验。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平衡。

设计的时候,要平衡自己和家人想法;施工的时候,要平衡效果与成本;搬进来之后,要平衡工作与生活。

这个过程当然累,不过每次夜晚回家,看见村中亮起的家,我都会很臭屁地想:呀,谁的家这么漂亮?

@二公主号 | 坐标:海南 | 三层带露台

房屋面积:380㎡ 院子面积:220㎡ 花费:160w

因为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嚣,2016 年我和先生离开了生活 10 年的广州,回到海南老家,决定把时间留给家人,过一种慢节奏的生活。

2017 年,我们筹备在家乡的土地上,盖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

· 房屋全景,可见与周围其他自建房的差别。

海南大部分乡镇的房子,基本是自建房。风格很固定,半红瓦顶带些中式风格,那么多年看着也习惯了,但我和先生还是希望它更现代一些。

一开始,家里人不太接受。但不顾别人的否定,我和先生只好一边说服家人,一边硬着头皮上。

因为我有一些绘画基础,就没选择找设计师。参考了许多外国别墅设计案例之后,在尊重当地传统与家人理念的基础上,有了家的雏形。

然而相比设计,建房子的过程其实更操心。

这个过程里,我深刻体验到:想要建一个不太一样的自建房,难度系数非常高。

设计、地基、框架、水电、硬装、软装……每一个环节都相当于从零搭建,即便与工人师傅沟通过无数遍,但在施工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

为了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们没有请本土设计装修团队;由于当地市面建材选择少,我们几乎靠网购盖了一栋房子;因为施工水平有限,我们干脆轻硬装重软装,只为降低施工难度……

顶着不少压力,最终完成了这座屋子的建造。

房建好后,许多人才意识到原来自建房的可能性不只是惯常认知里的那种。甚至有不少朋友还想参考我们家的设计,盖一栋一样的。

在千篇一律的传统自建房里,其实有不少人开始想去做些不一样的尝试。

这时我都会告诉想抄我家作业的朋友:大胆跳出固定的思维框架吧,你们肯定都能比我盖得更漂亮!

现在家的外貌看上去很新,其实我搬过来了许多结婚时父母为我添置的家具。

我始终相信,家是为人服务的。

家是新家,但有不可替代的旧物才能感到安心。

·客厅紫檀三人罗汉椅,是父亲设计并指导木工师傅做的。

现在家里人搬进来后,住得非常舒适。之前他们的疑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在建房子这件事情上,因为我们走了一条不太主流的路,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更多。但我个人认为,随着年轻人回乡建房越来越多,这最终会成为一种趋势。

我却选择卖房回农村。”

@陈小踢 | 坐标:浙江台州 | 三层外加一个阁楼

房屋面积:350㎡ 院子面积:30㎡ 花费:120w

我家农村自建房,是在一座浙江十八线小城。

旁靠杨梅山,村口有大河,上班车程 15 分钟。一家三口,周末带娃河里捉捉鱼,山里摘摘花,离自然很近。

决定回到老家,是在 2016 年。我们卖掉了市区的房子,返回家乡,正式开启了自建房的改造。

理由很朴素,我想要一间做手工的工作室和衣帽间,我老公想要一个独立的小院。

·家中的阁楼,专门开了一扇能看见山的圆窗。

房子 2017 年开始动工,因为是新农村改造,设计图是城建局出的,外观是村里出钱做的,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内部结构进行改造。

听起来限制多,但房子的外立面并不像别人想象中的那样不够洋气。其实现在浙江的很多农村自建房都挺漂亮,早已不是很多人传统认知中的样子。

虽然村里出了部分钱,但因为预算有限,我们没有请设计师。结果装修起来,我们才发现自建房的复杂性,简直比商品房大太多。

就拿我想要的风格来说,许多当地施工师傅都没办法很好地理解。那时我每天都疯狂刷好好住,想着怎么用实操性高又好理解的方法,让师傅最快明白我的想法。

血压升高的时刻很多,但入住之后一切值得。

毕竟打开窗户就能看见山,四季能装进窗景里。

小朋友也能有更大的空间玩耍,能与大自然为伍。

不过,我也算不上是真的归园田居。

因为离市区只有十五分钟的车程,我们的生活刚好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平衡——离热闹有一定的距离,但也不至于太过冷清。

之前有一款很火的像素游戏叫《星露谷物语》,它的故事设定很符合人们的向往:打工人玩家继承了爷爷的农场,离开格子间,回到田野,重建乡村。

今天提到的这些年轻人,似乎也部分复刻了这种方式——在城市工作打拼,回村建房子居住。

乡,是故乡。建房的土地,是儿时生长的地方。

离开乡村,重回乡村,在乡村建造一个突破制式的家。即便非专业建筑背景出身,但他们自身的理念,以及逆城市化的居住选择,无疑给中国乡建带去了一些新的可能。

就像小路家那栋醒目的白色房子,或许它看上去与周围的村屋格格不入,但我相信每一个路过它的人,都曾在内心由衷感叹:哇,原来村屋也可以这样啊。

薇薇也有自己的视频号啦

点进主页关注-VIKAN薇刊

每天1分钟,看百样人生

图片:来源于好好住及网络。

作者:本文转载自好好住(ID:niceliving),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好好住(ID:niceliving),分享中国千万真实家庭的装修设计灵感、整屋案例、避坑干货、家居好物,带你发现家的千万种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别墅的小区会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