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麻婆豆腐才是最横的下饭神器?

2000年的时候,我只是个大人眼里屁颠的小孩。

那是个夏天的午后,睡完午觉后我便冲出农村家门,带上自己在赶集的时候买的廉价鱼竿,去家乡的水库河边钓鱼钓虾,那时天空湛蓝,烈日当空,我顶着一顶爷爷的草帽,穿着白背心和拖鞋。

到达目的地后,我就地挖抛蚯蚓当诱饵,整理自己鱼竿和线,选取最佳的垂钓位置后,我选择在一座小桥下边开始悠闲的下午,这里在桥板下,正好可以挡住阳光,下边及其凉快,有温柔的风穿过桥的眼睛。

将饵料放下过后不久,刚准备小憩一会,忽然听到桥上边有人发出摔倒的叫唤声。

我从桥下河边的小土坡爬起来,一位与我同龄的女孩正搀扶着一位60岁左右的奶奶,她们背着背篓,里面有新摘下来的花生、地瓜,由于桥板有些陡峭,也许老奶奶是被绊倒的。

见状,我前去帮忙,把老奶奶身上的物品取下。

“我帮你吧,奶奶”我说。

我背起老奶奶的背篓,帮着小女孩扶着她,没走多远小女孩就说。

“我们家就在那边田园处,不远。”

“嗯......”我心里放心不下自己的鱼竿有些犹豫,但是想想不远的话,也许我回来的时候就钓上鱼了,便应声说要送她们到家。

可是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我的鱼竿已经不在了。

我开始兵荒马乱的找我鱼竿,河面上的时不时有风吹过,却没有把我的鱼竿吹回来,在那个六七岁的年纪,我认为是调上了大鱼把鱼竿吃到水底去了。

见寻找无果,我沮丧的沿着河边走了一段路,走到一个小土坡边,我看到河对岸有两个比我大一些的男孩,在有说有笑的扛着一个鱼竿走着,我定眼一看,便二话不说的追跑了起来。

“那是我的鱼竿!你还给我!小偷。”我边跑边喊道

那俩小子也跟着跑起来,我似乎用尽吃奶的力气,终于追上,一把抓住我的鱼竿,死劲往怀里拽,不料他们竟然向我发起攻击,拳打脚踢。我霎时间像发疯了一样,乱挥舞着双拳,突然我听到一声“咔嚓”的清脆响声,我潜意识知道,鱼竿坏了。

我被一脚踢到地上,他们将坏掉的鱼竿丢在地上,便跑走了。

我一个人坐在地上捂着肚子哭。

我沉醉在悲伤里,这时一个声音从身后发出。

“别哭了。”是那个女孩。

她一个短发蘑菇头,身高与我相当,眼睛鼓鼓的,嘴唇不厚,但嘴角很好看。

我强忍着,擦掉自己的眼泪,使劲抽搐了一下把鼻涕弄干净,我没打算理她,便站起身准备往回走。

“你跟我走吧,去我们家。”女孩说

“干嘛去你家,我才不。”我眼睛直直的看着前方走着路。

“我过来谢谢你的,谢谢你帮了我们忙。”我没有回应

“我想请你吃我们新摘的地瓜,可甜了,甜的可以忘记所有不开心的呢!”

我还是没回应,丝毫没感觉的走着,

“你....你鱼竿不是坏了吗?我让我爷爷给你做一个。”

老实说,听到鱼竿,我心动了。

老爷爷到自家竹林里,帮我砍了一根手感极其舒服竹竿,看出来像一个老手艺人,他的手法和编织动作,在我看来厉害的很。他将就着我坏掉的鱼竿,算是废物利用,将上面的部分配置转移到了新的杆上,没过一会,我便得到了一个新的鱼竿,顿时欣喜若狂,等我准备再次出发钓鱼,才发现天渐渐晚了下去。

感谢老爷爷后,我准备道别回家,见到了饭点,老爷爷便留我下来吃饭,我寻思着自己家中饭点更晚,便答应了下来,更多的其实是因为我早已问道老奶奶做饭的香味,肚子已经咕咕叫了。

那天,我最爱老奶奶做的一道菜,名为麻婆豆腐。

奶奶跟我分享这个菜的故事: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主料为:豆腐,辅料为:蒜苗、牛肉沫(其他肉也可以),调料为:豆瓣、辣椒面和花椒面、酱油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面,此菜成菜麻、辣、鲜、香、烫、翠、嫩、酥,将川菜麻辣味型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麻婆豆腐远渡重洋,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安家落户,从一味家常小菜一跃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国际名菜。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麻婆豆腐“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麻婆豆腐广受欢迎,流传各地,做法也有许多不同。最大的改变之一,是“陈兴盛饭铺”自己所调整,亦即将材料的牛肉改为猪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尝。该店后来又改回用牛肉,但以猪肉为料的作法也已广为各地厨师和食客接受;其次则是增加了豆瓣酱。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之后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时,油必用花生油,肉则不拘牛猪。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酱、豆豉、红椒粉、酱油、盐、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汤,滚煮后加入葱、姜、蒜,以水调太白粉勾芡,起锅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与程序已有些变化,口味强调麻、辣、烫、咸。

与我而言,一个重庆农村的孩子,这也是童年的回忆。

不禁觉得发出感叹,麻婆豆腐,

好菜好菜,下饭的很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婆豆腐为什么豆腐不入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