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道孩子爱吃的下饭菜吗?

一直有妈妈在问宝宝适合吃什么油?这次就来讲一讲婴幼儿食用油的注意点。简单总结就是三句话:1. 适量吃油,尽量选植物油2. 多吃“多不饱和脂肪酸”3. 建议婴幼儿多吃亚麻酸(比如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宝宝需要吃油吗?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之后按需添加到辅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到,7~24月大的婴幼儿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植物油能为宝宝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其中的脂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和运输。美国儿科学会也指出,胆固醇和其他一些脂肪对小孩的正常生长发育(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非常重要。每天吃多少油合适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 婴儿(6个月-1岁):如辅食以谷物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每日需额外添加约5-10g食用油,大约小瓷勺半勺到一勺的量。2. 1-3岁:建议每日摄入食用油15-20g,也就是每天两勺的量。3. 3-6岁:每日摄入食用油20-25g,基本与成人接近。吃什么油更好?1. 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中富含饱和脂肪酸,不宜过量摄入。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且富含维生素E,更有益于健康。2. 多吃【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我们必须的脂肪酸,叫做ω-3脂肪酸(以亚麻酸为主,以下简称亚麻酸)和ω-6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亚麻酸可以在体内转化成大家熟知的DHA和EPA,有助于儿童DHA的补充。对婴儿大脑和视力的发育也至关重要,还能帮助儿童改善学习,强健免疫系统。所以要多给孩子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种类的植物油,其成分和营养价值是不同的。比如大豆油、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中,花生油、核桃油富含亚油酸 ,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富含亚麻酸。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岁以上人群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摄入量比例最好在6:1左右(6个月至1岁婴儿是10:1左右),已经开始给孩子在辅食中添加植物油的妈妈,可以注意计算这个比例了。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可以在一些商品的包装标签上看到,它们都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3. 儿童更适合吃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我们现在的饮食中亚油酸的摄入太多,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实际已经达到10:1甚至20:1以上,远超过上面推荐的比例(6:1)。而我们常用的许多食用油中(如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棉籽油、芝麻油)也都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却很低。尤其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需要补充更多的DHA和EPA,那么摄入含亚麻酸较多的植物油就比较重要了,比如亚麻籽油(亚麻酸含量50%以上)和紫苏籽油(亚麻酸含量60%以上),还可以降低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如果不适应亚麻籽油的口感,可以选择紫苏籽油。建议采用热锅冷油的烹饪方法,同时避免高温爆炒(尽量少起油烟),凉拌和炖煮更好。分享到:

2023-10-08 10:51
来源:
教育指南社发布于:湖北省
宝宝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增强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其中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宝宝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物:
一、母乳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同时,母乳喂养还可以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二、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系统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因此宝宝需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豆腐、鱼肉等。
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等。
四、富含锌的食物
锌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包括牛肉、猪肉、鸡肉、虾、蛋黄等。
五、富含铁的食物
铁是红细胞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也非常重要。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肉、蛋黄、豆类等。
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
欧米伽-3脂肪酸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可以促进宝宝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一些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深海鱼、亚麻籽油、核桃等。
总之,宝宝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饮食需要注意营养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C、锌、铁和欧米伽-3脂肪酸等营养素。除了饮食,家长还应该注意宝宝的卫生习惯、睡眠质量和运动锻炼等方面,全面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在给宝宝选择食品时,应该选择新鲜、无添加、易消化的食材,避免过度加工和添加剂的摄入。同时,家长也应该遵循科学的饮食观念,避免过度喂养和营养过剩的情况。综合来看,宝宝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饮食需要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要来制定,家长应该遵循科学饮食原则,为宝宝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轩轩今年四岁,已经上幼儿园了,有个毛病让妈妈非常焦虑,那就是喜欢吃手。据调查,关于孩子吃手的问题,排在家庭育儿问题的前五,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吃手这个问题,对此感到非常的头疼。有妈妈问,我家宝宝三个月了,成天吃手,是没吃饱啊?有妈妈问,我家孩子两岁了,喜欢吃手,是不是缺少营养或者肚子里有虫啊?还有妈妈问,我家孩子吃手的问题好多年了,一直没有缓解,而且好像越吃越厉害,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孩子为什么对吃手情有独钟呢?手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呢?第一,
孩子把嘴巴当成了探索世界的工具。特别是在口欲期,他们用嘴巴研究身边的一切东西,从而探索这个好奇的世界。大家觉得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医学观察,胎儿在子宫内就会吮吸自己的手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满足欲望的主要途径是在嘴巴。一般来说,孩子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但对于他们来说,外界是模糊而混沌的,他们分不清自己的手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更不用谈身体外的离奇的世界了,他们该怎样来确认一些东西呢?此时的孩子把嘴巴当成探索世界的工具。他们开始把食指、拇指、拳头放进嘴里吮吸,甚至碰到什么就舔什么,遇到什么都往嘴里塞,通过嘴巴尝,来认识周围的环境。老一辈们讲孩子摸到鸡屎,也会往嘴里塞,你是不是觉得很恶心?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手,也不知道鸡屎不能吃。如果他们能说话,会告诉你:我只是在用嘴巴研究研究这件东西。第二,
吃手是他们最主要的情绪应对机制。这个动作会让他们产生安全感,达到对自己的安抚作用。就是作为成年人,我们在焦急无措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咬指甲、咬嘴巴,咬笔杆等等。有的人可能会抖脚,抠手指,这都是我们用来应对情绪的一种方式。当然,婴儿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宝宝们感到不安,烦躁或者紧张时,吃手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应对方法。所以,现在家长会给孩子用安抚奶嘴,用来安抚情绪,避免情绪焦虑。第三,
孩子吃手是为了缓解长牙时期的牙龈痒痛。孩子在长牙期间,需要吃手来减轻牙龈的生长过程中的不适。家长们了解了孩子吃手的原因,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处理孩子吃手的问题呢?总体来说,家长根据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处理。对于还处于口欲期、一岁之前的孩子,家长不要禁止孩子吃手。孩子在该有的口欲期里没有得到满足,过度补偿的心理反而会延长口欲期。同时,大人越阻止,宝宝也可能越上瘾,因为家长的每一次阻止,都可能强化孩子的吃手行为。这个时候,无论孩子是要吃小拳头,还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甚至是脚趾头-----家长都不要禁止。因为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家长只需要帮孩子做好清洁即可。比如多用温开水或者婴儿专用的手、口湿巾纸,帮孩子把手擦干净。但不要频繁使用消毒剂或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手液、湿纸巾,防止有害成分残留在孩子手上。对于过了口欲期,大约是一岁之后的孩子,如果仍然频繁的吃手,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干预比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需要用到手的游戏,尤其是指指点点,戳来戳去,擦擦弄弄,垒好又推倒等等动作,让孩子的手很忙碌。小手这么忙,哪里还顾得上吃手呢?从这些游戏中,孩子双手获得的刺激以及大脑获得的愉悦体验一定远远的超过吃手。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吃手很频繁,首先想一想,你们给孩子的小手准备了哪些游戏呢?如果是在孩子觉得无聊或者倍感压力的场合。那么家长就要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中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感受到无聊或者压力,找到它,然后解决它。所谓“忽视“,就是孩子吃手的时候,家长要绝对克制自己的情绪,当做没看见。如果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吃,批评孩子“吃手不是好孩子“,甚至涂上苦苦的东西等等,这样反而对吃手这一行为进行了强化,越不让吃越吃,所以“忽视“是第一步,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要全家人都看不见,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看见,这个法宝的功力就会大减。所谓“正向激励”,简单说就是孩子不吃手的时候,用手玩有趣的游戏。这个有趣不是大人们觉得有趣,而是孩子觉得有趣的游戏。比如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套上小纸偶,玩一玩过家家的游戏。或者让孩子来给爸爸的大肚子画画,还可以让孩子拿着妈妈的口红,给妈妈画一个独具特色的晨妆等等。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重点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了。因为如果孩子四岁后仍然改不掉常吃吃手的习惯,这可能是一种倒退的行为表现,用吃手来满足口腔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该关注一下孩子是否有压抑、焦虑、叛逆的情绪没有排解掉,多和孩子沟通,试着多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两个绘本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故事对孩子的教育比你说十遍更有效果!1、《露露再也不想吸大拇指了》,露露喜欢吸着大拇指去上学,但看到好朋友璐因为从楼上摔下来,拇指受伤,不能吸大拇指了。露露不想让好朋友璐伤心,所以也不想吸大拇指了。2、《小鼹鼠吸手指》5个小鼹鼠觉得吸手指是快乐的事情,不过它们又找到了其他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吹口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道孩子爱吃的下饭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