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冰壶运动中擦地队员技术含量不是很高?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于2月4日举行,但是因为赛程的关系,也是国际大赛的惯例,冰壶比赛提前打响。不但提前开始,冰壶项目也会一直持续到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才能结束所有比赛。

凌智和范苏圆组合,在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凌智的投掷和擦冰表现近乎完美,最终以6-5取得循环赛两连胜!

那么,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一开始都觉得冰壶运动中擦地队员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感觉就是使劲的擦地板,让冰壶开足马力滑行,这应该是个力气活,而没有技术含量,真的如此吗?

擦冰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壶走得更快,一个是改变球的运行线路。一般来说,哪边的摩擦系数小了,壶就趋向于朝着另一个方向运动,通过不断地调整擦冰位置来调整壶的运行方向。如果你看见两个擦冰的人从一开始就在埋头苦擦,或者全程看着四垒发呆,就说明坑爹投手的力量太大或太小。

冰壶的周长小于91.44厘米,高度小于11.43厘米,最小重量为17.24千克千克,最大重量为19.96千克千克。

刷/冰壶刷在冰壶移动时在冰壶滑行的前方擦刷冰面的装备,冰壶场地图例如下:

一人一把“刷子”,团队几人拼命“擦地”的冰壶运动,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冰壶比赛双方各4人登场,分一垒、二垒、三垒和四垒,顺序交叉投壶,10局比赛,每局中营内壶最接近圆心的一方得分,每壶得1分,得分多者获胜。

猛擦擦,就是冰壶项目最“烧脑”的一个过程,几名运动员猛擦地板的感官体验无疑是一流的,虽然观众根本大多数时候看不出这对冰壶的行进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是因为与很多人想象中的有所不同,冰壶赛道的冰面并非是光滑的,反而有一道关键工序刻意让其变得“更粗糙”。

制冰后,细小的水滴被喷洒到冰面上,形同铺就了一条鹅卵石路。

是选手们通过冰壶刷扫刷冰面,减少冰壶和冰面的摩擦,以让冰壶滑得更远,还能改变滑行方向。

冰壶比赛的赛道覆盖了一层3厘米厚的冰,冰表面温度大约是零下5℃,长45.72米、宽4.72米的赛道需要尽量保证水平,哪怕有0.1毫米的倾斜,冰壶滑到终点也会产生80厘米的偏差。

一场冰壶擦地回合结束后,运动员的心率能达到168左右,同样的拖地,但这比我们在家里搞家务清洁的拖地完全不同,是一个计算与力量并存的短时刻爆发性运动。

如果在桌子上放一个圆形的金属片,我们可以举个公式例子:

圆片质量均匀分布,质心高度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这是因为,快速地刷冰,可以摩擦生热使得冰面略有融化,那么在冰壶和冰面之间就形成了一层水膜,从而减少了摩擦,可以使得冰壶滑行得更远。
在干燥的冰面上,冰壶运动时前方受到的摩擦力比后方要大,会导致其旋转方向和滑行方向是不同的(比如冰壶顺时针旋转,而向左滑行)。而刷过的冰面则正相反,因为液态层减少了前方的摩擦,前方的摩擦小于后方的摩擦,则冰壶滑行和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队员擦冰时,两名运动员用刷子擦冰壶前面的冰面,就可以实现控制冰壶前进时的弯曲程度。
所以,不太了解冰壶运动的童鞋们千万不要以为冰壶运动中的刷冰就只是“拖地”而已,人家可是要刷出“水”平来的哦。
冰壶项目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是老少皆宜的冰上体育运动项目。鲸舟冰壶学院为了更好地向人民群众推广、普及冰壶运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研发出了陆地冰壶赛道。陆地冰壶运动过程中安全性高,具有培养青少年团体意识和智力、投壶技术易掌握、运动方式适合各类人群、带动冰壶等其他冰上项目的发展等特色,活动中让营员了解掌握陆地冰壶运动项目基本技术。锻炼自理能力、平衡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壶运动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