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陶河镇电费是多少钱一度?

陶河镇在县境中南部,西北距海城9公里。镇政府驻陶塘圩。陶塘圩又称“渡(都)塘圩”。明末清初,大批居民由福建迁徙而来,开设商埠,又生产大量陶器,销往境内外,陶塘因此得名。

陶河镇位于海丰县东南部,处于海丰县内最大的潮汐河一黄江的下游,形似五角形,西北与黄江为界与附城镇隔江相望;北和东北以东溪为界,与城东镇、可塘镇分江而治;西南与红草镇接壤;东南与赤坑、东沖2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设在陶塘圩,距海城16千米,离汕尾22千米,为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行政区域面积64.1平方千米(2017年),全镇共18个村(社区)委会,64个自然村,总人口9976人(2017年)。2016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约7.7亿元,工业产值约4.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约3.5亿元,规模以下产值约1.36亿元);农业总产值约2.8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9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9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115元,比增6%(其中国税收入126万元,地税收入298万元)。

1958年设陶河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建镇。陶河镇在北宋熙宁年间,海丰县设8都,其中在南部设定的金锡都,都址就在陶河镇内。

陶塘社区居民委、杨南村、杨东村、杨西村、杨北村、步雅村、陶新村、陶北村、陶东村、霞西村、陶联村、陶西村、陶南村、桐埔村、金锡村、雅卿村、霞雅村、下边村。

镇政府所在地设在陶塘圩,距海城16公里,离汕尾22公里,为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有资料显示,面积64.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1.742平方公里,平原面积3.236平方公里。人口9976人(2017年),另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2万多人。海(丰)汕(尾)公路过境。全镇18个村(社区)委会,辖杨南、杨东、杨西、杨北、埔雅、陶新、陶北、陶西、陶南、陶东、虾西、下边、虾雅、雅卿、桐埔、金锡16个管理区和陶塘居委会。

2005年,全镇工业农业总产值32711万元,比增17.8 %,人均纯收入3840元,比增5.3%,镇级财政收入达到500 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39万元。

农业方面,该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镇已形成了四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分别是:以陶北、陶新为中心的优质粮生产基地;以雅卿、陶南为中心的茄子生产基地;以陶河公路、陶赤公路周边为主的万亩优质果生产基地;以杨南为中心的千亩辣椒生产基地。

工业方面,实施“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共创办上规模上档次企业 5家,主要有德嘉毛织厂、华富玩具厂、合成玩具厂、中发五金、太湖珍珠厂等。到2005年底,全镇有工企业128家,工业总产值达16800 万元。全镇形成了以珍珠、首饰、纺织、玩具为主的产业格局。基础设施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交通、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交通方面:多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71.5公里;至目前为止,镇通行政村公路已全面铺设了水泥路面,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实现村村通电话,并建成3个行动电话通讯基站。2003年建成一座日供水6000吨的自来水厂。全镇中学一所、国小18所,中国小教学楼实现楼房化。有镇级医院一所、村医疗站18个。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计画生育工作有新的进步,全镇年均计生率达到 91% 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出生率控制在 9.6‰以内,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注重加强对各种民事纠纷和突发事件的防控化解工作,把各种纠纷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殡葬改革成效显着,全镇年均火化率达到 95%以上。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2005年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民众达到 2257 多人。至2007年底,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民众达到了5328人,部分困难民众初步享受到了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丰陶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