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人体健康的空气湿度是多少?医学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

  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B.参与研究的数目

  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统计指标

  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4.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 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5.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离散程度和变异程度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6.抽样误差的定义为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7.在统计学中,定性因素是指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9.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0一,5一,10一,…

  C.一5,一10,一15,…

  D.0—4,5—9,10一,…

  E.5一,7一,9一,…

  10.用变异系数比较变异程度适用于

  A.相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大

  B.不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小

  C.不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大

  D.相同指标,标准差相差较大

11.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

  12.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13.正态分布是以

  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15.变异系数表示

  17.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19.某数列1,—3,5,—6,3,描述这5个数的大小,用什么指标较合适

  20.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u的范围是

21.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

  22.在以下基本抽样方法中,哪一种的抽样误差最小

  23.下列哪些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最关键的措施

  A.发动整个社会广泛参与

  B.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C.增加[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投入

  D.普及全民健康教育

  E.提高全民族素质

  24.当今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A. 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

  B.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人群

  C.有职业致病因素接触的人群

  D.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

  2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临床医生从个体获得资料,流行病学医生从群体获得资料

  B. 流行病学医生擅长统计学,而临床医生不擅长统计学

  C.临床医学主要与疾病的治疗有关,而流行病学主要与疾病的预防有关

  D.流行病学医生研究疾病的原因,但不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临床医生对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都得研究

  E.流行病学医生研究不同人群中疾病频率的差别,而临床医生研究人群中个体的疾病状况

  26.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和对照组中进行血型分布的大样本调查,血型分为O、A、B、AB型,为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血型分布的差异,需要采用

  27.下列哪一项关于选择偏倚的描述是正确的

  A.增加样本大小能减小选择偏倚

  B.由于存在“健康工人效应”使研究职业人群时不能避免选择偏倚

  C.定群研究中不会存在选择倔倚,因为开始研究时选择的对象都是无病者

  D.如果病历来自一所医院,对照来自同一医院,则可以避免选择偏倚

  E.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比定群研究更易发生选择倔倚

  28.选择一个能恰当地概括、描述定群研究基本特征的最佳答案

  A.调查者必须在调查开始时就分清人群和队列

  B.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

  C.调查者必须得到病例和做适当的对照,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

  D.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存在的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并能发现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

  E.调查者必须比较队列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29.决定测量偏倚的主要因素是

  A. 可靠性和精确度

  B.真实性和死亡率

  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D.特异度和敏感度

  E.观察者内一致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

  30.下列哪种方法最能说明定群研究中失访所致的选择偏倚

  A.用相对危险度而不用绝对危险度来测量效应

  B.努力确定失访者与未失访者在危险因素上有没有差异

  C.选择混杂因素分布相同的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使两组的失访情形没有差异

  D.如果能很好地预计失访情况,则可通过增加原始样本的含量来消除预期失访的影响

  E.上述答案都不对

31.计算平均潜伏期宜用

  32.特异危险度是

  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的率之比

  B.暴露组的发病牢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的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些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些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33.队列研究中,队列的成员必须

  A. 有相同的暴露史

  D.经历过同样的时期

  E.居住在同一地区

  34.下列哪一项是病例对照研究

  A.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调查某病的患病率

  B.在戒烟和至今仍在抽烟的男子中调查肿瘤的相对危险度

  C.分析以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分布,以便根据所研究疾病的各种因素积累的资料确立假设

  D.从已知病例组和对照组获得暴露史和其他资料,以测量病例组中各项特征或暴露情况的相对频率

  E.调查以往患病率的趋势,以便预测将来疾病的发生

  35.对绝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有

  C.可估计相对危险度

  D.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

  E.选择没有疾病的人口做对照

  36.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感染率

  A.(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37.学习卫生学最重要的是要懂得

  A.个体患病与环境的关系

  B.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疾病的原因

  C.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D.疾病是怎样在人群中流行的,应当怎样预防

  E.卫生学是医学知识中不可缺少的

  38.下列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中,哪种说法是错的

  A.水中氮磷含量增加

  B.水质感官性状恶化

  C.溶解氧急剧减少

  D.水藻类大量减少

  E.水中微生物死亡

  39.一般说环境因素是指

  A.地质性、化学性、生物性

  B. 化学性、物理性、地理性

  C.生物姓、物理性、地质性

  D.化学性、地理性、地质性

  E.物理性、生物性、地质性

  40.气象条件的诸因素为

  A.气温、气湿、气流、微波、气压

  B.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气压

  C.气温、气湿、风向、热辐射、气压

  D.气温、水蒸气、气流、热辐射、气压

  E.气温、水蒸气、风速、热辐射、气压

41.地方性疾病主要是指

  A.区域内的传染病

  B.自然疫源性疾病

  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E.种族遗传性疾病

  42.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各项,但不包括

  C.受害的人群数量

  E.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43.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常用下列哪项表示

  45.一年之中常发生气温逆增的季节为

  46.城市大气CO污染的主要来源为

  47.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为

  48.光化学烟雾引起人体最主要的反应是

  C.呼吸困难、窒息

  D. 眼鼻咽及呼吸道粘膜**

  E.**性干咳和吐血

  49.关于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 上呼吸道**作用

  D.引起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50.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后可引起多种危害,不包括

  A.损害周围的农作物

  B. 形成酸雨,使水质酸化

  C.危害森林,破坏植被

  E.致敏、致癌作用

更多考试详情请登录爱爱医培训果

变啦隶属于浙江卫健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快速有效的健康减脂服务,给减脂需求者和减脂服务者提供一个可远程监测、交流、服务的平台,将减肥者真正带入数字化减脂时代。

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和日照是反映自然气候的六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而传统中医依据人与自然统一的框架,把自然气候要素定为“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同时还规定:如果自然气候因发生了反常地或急剧地变化,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则“六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六淫”。> 从内容上说,中医的“六气”和气象学的六个基本气象要素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中医所说的“湿”、“燥”两气,与气象学中的湿度内容基本一致。试验表明,相对湿度为50%~60%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 湿度过大时,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岛)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 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科学家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微生物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的死亡率较高。> 正是因为空气湿度影响着人体健康,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温度和晴雨,也要注意空气中的湿度变化。在掌握四季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一般是春夏湿度大,秋冬湿度小),善于调节居室内的空气湿度,例如夏季阴雨天或大雾天要少开窗户,避免使室内湿度过大;而当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后,则要注意通风采光,使居室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冬季室内取暖时,最好使用有加湿功能的增温设备,倘若没有,也可以自行加湿,比如,在室内地上洒点水或烤些潮湿的东西,以提高湿度。

1、人体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50%,因为在这个湿度范围内空气中的细菌寿命最短,人体皮肤会感到舒适,呼吸均匀正常。
2、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3、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液态水分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4、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在室内舒适温度范围内不太明显。但在28℃、相对湿度达90%时,你就会有气温达34℃的感觉。这是因为湿度大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蒸发量少,人体排泄的大量汗液难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无法畅快地散发。

5、因此,你就会感到闷热。仅仅从相对湿度来讲,人体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50%,因为在这个湿度范围内空气中的细菌寿命最短,人体皮肤会感到舒适,呼吸均匀正常。

6、根据气象专家统计,当相对湿度达30%时,中暑的气温是38℃,当相对湿度达80%和气温在31℃,体质较弱的人有时也会引起中暑,如果冬天遇到低温高湿天气,人们就会感到阴湿寒冷。

 不宜长期待在湿度过高的地方,因为长期在此环境下易患关节炎等疾病。
  而长期湿度较低的环境会使皮肤变的粗糙、开裂,但不会有很严重的疾病。
  不过从人体的体感角度来说,与温度有关。那些以下这些可能会让你感觉舒适。
  ①0℃以下~8℃,大气湿度偏低较好,20%RH~50%RH为宜,会让你觉得不是太寒冷,但是皮肤容易失水。湿度高的话,会有有阴又冷的感觉。
  ②8℃~28℃,只要30%~80%,人体均可接受。50%RH左右比较适宜。湿度较小有干燥的感觉,湿度过大会感觉潮湿。
  ③28℃以上,湿度随气温升高减小,有利于人体排汗,发散热量。湿度过小会很干燥,快速让皮肤变的失水粗糙,湿度过大会让人有闷热的感觉,使排汗变的困难。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湿度多少对皮肤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