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板,你们有没有不错的羊奶粉供应商推荐下?

最近看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发现很多朋友的外贸思维已经很不错了,在很多问题上考虑的都很专业,比如说报价,谈判等等。01老客户找了新供应商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问题:毅冰老师,我们有个老客户,已经合作7年了。但是以后这方面的思维,是一定要转变的,一定要让客户觉得舒服。

最近看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发现很多朋友的外贸思维已经很不错了,在很多问题上考虑的都很专业,比如说,谈判等等。但是在一些问题上,还是过于保守了。之前有个有个朋友就和我说,就因为方式的问题,他的老客户逐渐开始分流了。我想说的是,有些时候,还是要灵活变通的,在如今的大环境下,竞争这么激烈,别人变,你不变,那被落下的就是你。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问题:毅冰老师,我们有个老客户,已经合作7年了。他们每年都会在我们这下100多万美金的订单,订单一直很稳定。

但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客户下的量比往年少些。我很担心,后来查到客户原来是客户在他们一开始的供应商那里下了大概10万美金的订单,除此之外,还在另一个供应商那买了一个柜子。

随后我给客户写了封,询问具体的情况,内容大概是这样:您今年的订单比往年少些,我了解到您是在xx和xx公司采购的,但想和您说的是,这2个公司是贸易公司。

比起他们我们更有优势,因为我们是,接下来希望和您合作更多的订单。客户也很诚恳,回复说是的,但是他们在这2个公司买的不多,但这两家公司答应给客户做OA120天甚至更长。

他们之前买过一个柜子的公司也答应放货不需要等到收到后,但是我们工厂的要求必须是收到尾款后放货我是这么的:“我明白您,我也和我的老板提过这个问题,但是得到的回复是付款方式没法改变。

我们只能尽量在价格,交期和服务方面支持您。

我们刚刚给了您价格表,你觉得怎么样?”后来客户就没有回复了,我现在有点着急,我是不是应该和老板在申请下付款方式?但是我觉得结果不会好。我也知道一个客户有几个供应商比较也很正常,不会只有一个供应商,但这样的情况不得不担心。冰大,您觉得该怎么办呢?

其实关于备选供应商的问题,我讲过很多次了。

从买手的角度上看,分流订单、分流供应商,这是必须的,也是买手的核心工作之一。

如果一类,只有一个核心供应商,也没有太多的备选,那作为买手,这是他工作的失职。买手需要为公司控制风险,不被供应商所挟制,保证公司不至于在供应商出了问题后,没有可以立刻取代的Plan B。所以在买手的立场上,他做得很好,也无可挑剔。

客户跟你们合作七年,每年100多万美金订单,其实已经很好了,相当于每年都有千万级别人民币的生意,并不算少。而客户目前只是适当减少订单分流,但是八成以上订单还在你们手里。我觉得,这至少是一个信号,你们依然是核心供应商,其他备选的,仅仅只是在磨合阶段。按照我的经验,一个核心供应商,哪怕再好再完美,那也是不可以超过采购额的55%—60%的。

举个例子,这一类产品,属于他公司的主要采购品类,一年假设在120万美金;那你们作为核心供应商,下给你们的订单,应该不能超过72万美金,这已经是红线了。订单过多,你们作为乙方,话语权会越来约强,甲方的控制力减弱,未来的合作就会失衡。所以从这里来看,我觉得还是需要理解对方的。

至于付款方式的问题,我觉得你还是要跟老板好好研究研究,总要有几套备选方案一般而言,过去的国际主流,是部分定金,余款见复印件付款,也就是先,再付款的。但是你们要求收到钱后再发货,这一点,哪怕是十几年前,也算是比较苛刻的要求。

而如今外贸并不好做,竞争过于充分,许多企业为了留住客户,往往会在付款方式上给予很大支持:比如60天到90天的账期,甚至120到180天都有。你们一味遵循过去的条件,对于合作七年的老客户,都没有丝毫的让步,其实很难说,不会被同行挖墙脚。你可以在其他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这没错。但是你又如何知道,会不会冒出另外一家工厂,也是思维超前,也学了我这一套内容,知道如何专业、高校、服务,如何通过谈判来征服客户

你又如何确信,他们不会在付款上给予让步,然后顺便挖走你这个核心客户呢?

这一切都是未知的,你们有专业思维很好,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工厂都落后,思维意识都烂。这个危机感,我觉得要时刻存在。

付款方式上,其实你要弄清楚,纠结的点在哪里。如果是客户不给钱,你们就没钱发货,比如说所有的订单安排,采购,都是银行借钱,压力很大,必须收到客户款项,那也有变通办法:比如是可以做抵押,做打包贷款的,其他也有很多融资方式,不是不能变通。如果仅仅是担心风险,担心客户倒闭,或者违约,那也有,可以转嫁和控制风险,完全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所以没必要一刀切,把规则定太死。或许你的规则,这个客户可以接受,合作也顺利,但是你如何开发新客户呢?起码在我眼里,这个苛刻的付款方式,会让你在开发新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时候,举步维艰。谈一个死一个,大部分或许都是死在这个付款方式上。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想强调的,你对于买手的提问,其实有些冒失了。买手有权在任何地方下单,你这么直截了当的问客户,其实是有些不妥的。如果买手有点小心眼的话,他会觉得你让他下不来台。在他看来,你是他的供应商,凭什么质问他?他爱下单给谁,这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难道你也要干涉?手伸太长了吧。或许如今你们的订单太多,他不能得罪你,但是你又如何知道,他会不会逐渐分流订单,找到更合适的供应商,然后逐步取代你呢?这很难说。

换做我,公司的老供应商让我不满意,我绝对不会跟老供应商吵架什么的,毫无意义。我会选择沉住气,然后逐步分流,逐步通过小单测试和磨合新供应商,然后通过多家供应商分流订单,然后再慢慢追加订单,减少核心供应商订单;几轮以后,再一次性清洗掉,让老供应商出局。当然,这一切只是“可能性”,并不代表真的会发生,我也希望只是我的揣测而已。但是以后这方面的思维,是一定要转变的,一定要让客户觉得舒服。毕竟,没有人愿意花钱找罪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私域流量”越来越火! 身边很多商家朋友都在布局这个事情,但提起“私域流量”,大家仍然茫然不知所措…

“私域不就是建立一些个人微信号?把会员从线下门店导到个人微信号上,在上面宣传产品、发发活动?给线下引流吗?”
“就是拉一些会员群,平时在里面多互动,通过微信平台卖货吗?”

甚至还有些老板,都不知道“私域流量”的是什么?怎么去变现?
就开始折腾,让员工开始干,今天指挥这样搞,明天那样搞;别人那样做,感觉不错,就拿过来折腾,根本都没考虑适不适合自己。

团队一团乱战,用户没圈住几个,更别提盈利了;一年下来,一清算,投入比产出大多了,也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做,只能默默收场,有些甚至没几天就倒下了。

那么,私域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去玩呢?
今天强链接运营社–张强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触达、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淘宝,私域通常的呈现形式是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 它们的特性是具有一定封闭空间。
与私域流量池想对的是公域流量平台,如百度、头条、淘宝和京东这些大的流量平台,所有的流量都是要花钱买的,而且现如今也是越来越贵,获客成本逐渐持平交易额,略有超越的意思。

公域流量是大海,刚开始时候,鱼多,捕鱼的人少,哪怕你技术一般,都可能有收获。随着捕鱼的人越来越多,捕到的鱼成本越来越高,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自建鱼塘养鱼,这样捕鱼的成本低了,也更容易捕到鱼了。

自建的鱼塘,我们就称为私域流量。

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在做的微信社群、瑞辛咖啡自建的APP,这些都是私域流量典型代表。

二、私域流量的本质是什么?

说得大白话一点,就是那群你可以反复“骚扰”,反复推销安利的人。

其实私域这个概念并不是新出来的,你还记得以前社交媒体还没普及的时候吗?那时候的私域流量就你客户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号码、邮箱或家庭地址。
你想要联系他们的时候,就可以一个电话打过去,或发短信、发邮件,甚至往他们家寄样品。你还可以多次给他发不同的广告,实现“多次利用”,例如买完你推销的牙膏,还可以再买你的推销的枕头。

过去互联网没普及的时候,你的通讯录≈私域流量。

以前这块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记录各种客户的数据、联系方式,通过给用户发发慰问短信,打打电话来促进下单的。
客户关系管理随着互联网、QQ、微信、各种APP的出现,也在不停的演变。
比如在美国,许多客户关系管理还是通过电话、邮箱等方式完成。但在中国,社交关系大多发生在沟通交流软件上,这其中以微信为代表,于是了也诞生了整套微信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微信刚兴起的时候,品牌会通过订阅号、服务号来绑定会员信息,帮助企业运营,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订阅号、服务号的打开率越来越低,人力运营成本和粉丝费用投入反而越来越高。

但现在,有点类似于网红或者时尚博主,你可以通过塑造一个人物设定来打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朋友圈互动和窗口聊天中推荐产品, 这样的交互更像和朋友在交谈,感觉亲切。
一份腾讯和BCG的报告显示,许多线下门店的客户关系管理从传统的电话+门店+短信转到社交私域运营,有效互动客户数量可以翻1.5-2倍,沟通效率提高3-4倍,单次平均互动时长提高2-3倍。
原来需要打电话跪求对方才能跟你聊几句,现在只要发个朋友圈就能让对方主动找上门。
从原来「打500个电话,20个有反应」变成了「300个好友,30-50常互动」,从「每次打电话没说几句就挂断」变成了「时间灵活,天南地北聊,形式多样」

所以私域又不同于以前的通讯录,它被赋予了人格,是从流量思维转型为用户运营思维的标志。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户关系。

用户相信你,愿意看你的朋友圈,知道你真心关心她,觉得你是一个懂她的人,而不是一个冷血的机器。

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有血肉、生活、感情的专家+好友。

私域流量现象–于小戈/瑞幸咖啡

既然了解了这个词,你肯定会问。市场上有人在做吗?这个东西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下面强链接运营社–张强先通过两个案例,带大家感知一下私域流量的魅力和厉害。

1、于小戈:2000个群七万人,半年消费2亿

时尚博主于小戈相信大家都很收悉。距最新的数据是,她的小程序矩阵去重粉丝总计约80万,电商年复购率50.89%,高忠诚度度VIP粉丝 7万,客单价已超千,半来年贡献了2亿多GMV。
小程序商店的所有消费人群里,有7万人被列入标星VIP用户,其中包括一线女明星,著名企业家,投资人,博主等。她们都是看得见,有消费能力用户,复购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

那么于小戈是怎么管理服务这些VIP客户的呢?

于小戈是的公司有24台手机,每台手机有2000个群,部分交叉。
用户从公众号入群后,于小戈会对粉丝进行运营、管理,进行多次触达,粉丝对销售也会产生二次贡献。

最简单的例子是“护肤教程”:

如果群里有人问“北京入冬后变得特别干燥怎么办”,于小戈团队会把写过的产品种草和按摩教程做成长图发到群里。只要问题一直在,传播就会一直存在,购买行为也会持续,甚至长达三五年。这就是社群中的“用户沉淀价值”。
而一些专业的干货内容也会在社群中有更高的转化效率,比如关于干细胞和活细胞的讨论,首发流量极低,但呈现出持续的长尾增长。
当然这24台手机也不会轻易推广告。推重要品牌和产品时会选择性启用,一旦启用就会创造巨大的粉丝价值。

这就是于小戈电商这两年崛起的秘密武器,做好这7万VIP用户的私域流量池。

2、瑞幸咖啡:建立自己的私域护城河APP

至于私域流量更高级的玩法,这里面就不得不提成立一年就登录拉斯达克的瑞幸咖啡。
从2017年10月第一家门店开业,到如今2019年5月上市,瑞幸咖啡仅用了19个月。是全球最快IPO的公司,也是今年在纳斯达克 IPO 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
在疯狂烧钱的模式下,瑞幸咖啡对标星巴克,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坐稳行业第二把交椅。
根据股权书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已在中国28个城市开设直营店铺2370家,服务顾客达1.68亿人次,2018年整年销售咖啡杯量约为9000万杯。

说实话,一路走来,瑞幸咖啡遭到了很多质疑,但瑞幸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就拿其自建私域流量APP来说,很多人都觉得你一个卖咖啡的,有必要投入这么大资本去做一个APP,值得吗?

确实,瑞幸咖啡自成立以来,在用户营销上已经烧掉了10个亿,而且还在持续投入,获客成本甚至一度高达103.5 元。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

因与传统品牌不同的是,瑞幸所有的订单,无论是外卖和到店,都必须通过顾客的APP账号下单。所以瑞幸咖啡所有的营销打法都是在往APP引流。

瑞幸咖啡基本投放所有开店城市的主要城区写字楼和社区,还不考虑不考虑配送区域。

什么“第1杯免费、邀请好友各得1杯、充5赠5、连续7杯瓜分500万…”各种营销打法,眼花缭乱,可以说是把“裂变”玩到了极致,也把星巴克打的挫手不及。

那么,瑞幸咖啡投入这么大资本,建立私域流量APP目的是为了什么?

其无非就是为了流量、流量。

但流量只是结果,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贵的是用户关系和关系链。

建立私域APP以后,仅从营销角度讲就有以下好处:

①更全面的用户信息收集,为后续精准数据运营做准备;
②更有归属感和友好性。咖啡是高频行为,APP是重行为,但用户一旦下载使用后,会比微信等更加个人、干净、友好。
③基于自己的APP内的裂变营销等行为,会不受微信政策影响。

瑞幸还可以**通过数据更精准地分析用户行为,再通过用户行为自动计算出用户画像,用来指导下一步的行动。**比如说 SKU 调整、门店推广计划、供应链调整,以及最重要的千人千面的营销活动。瑞幸咖啡下的是一盘大棋,我们普通人一般够不着。但是我们可以瞻仰瑞幸咖啡战略思维,学习其极致的裂变营销。

未来的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自由工作者,你得有资源,有客户吧。

私域流量就值得你好好利用。

因为对立的是“公域流量”再衰退,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坑。

说到公域流量,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公共的流量。比如百货商店。很多在百货商场开过店的人都知道,商场的流量可能很大,但它跟你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每天商场有10000个客流,有500人进来你的店,最终成交50人。而且这50个成交可能还是你花大价钱,搞促销、做活动得来的;成交完之后呢,用户就直接走掉,可能再无联系了。想要获得新的流量、成交,就要再不停的拉新,不停的做活动。
你会越来越发现,在商场里开店就是个坑,公域流量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本不可控,而且竞争还越来越激烈。

2013年的获客成本还是30元/人左右,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暴涨到了250元/人。

许多天猫运营的朋友经常跟我吐槽:

虽然我的天猫店粉丝非常多,但其实如果不去买各种直通车、展钻,流量还是没有,根本没销售。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都希望拥有一片自己能真正能控制的流量池,想用的时候就用,还能多次转化和复购,私域流量也因此呼声渐高。

那么,私域流量到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私域流量池不能解决流量从哪里来的问题,但是可以解决进来的流量怎么留住的问题。
引流进来的流量,以前我们会一次性使用掉,现在我们需要沉淀到一个流量池,比如微信个人号、APP。
进入私域流量池的流量,请记住,它已不再是流量,而是你的用户!你一定要想方设法维护好这些用户,通过搭建用户池把用户养起来。
当你把用户圈养起来之后,用户就存在一个封闭的流量池。你就可以在用户池中做更深层次的用户运营,与用户建立关系和信任,留住用户。

2、提高复购和投资回报率

当你与用户建立关系和信任后,在私域池的运作中,存量老用户的复购率自然会提高。
在私域池我们还可以销售客单价更高、毛利更高的产品,提高了老用户的客单价和毛利额。老用户养的好,还可以继续做裂变,带来新用户。

比如服饰商家(服饰毛利高达60%以上)这两年流量的做法:

在淘宝上购买流量,用低毛利产品引流提升转化率,然后将这些流量通过加二维码返现红包或领券,沉淀到个人微信号中。通过不段的用户运营触达,销售高毛利的产品,带来复购和更高的转化。
整个过程,降低了获客成本,提高新用户转化率及客单价,从而提高了投资回报比。

3、解决了品牌粘性、信任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电商、商场等流量公域流量,用户的信任度是很差的,更别提品牌粘性。这是为什么呢?

通俗的讲是因为你跟用户沟通、相处的时间太短了,和用户之间根本没机会建立信任。
就比如买酱油,很多年轻人喜欢鲁花的、加加的,这些都很赞。但很多老年人会买厨邦的,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厨邦很火。通过多年的广告触达、购买使用,厨邦已经在老人心中建立很强的品牌粘性,想要改变这种粘性你需要更多次的用户触达。

私域流量池就可以帮你这个问题。

通过不断的触达用户,跟用户之间建立关系,培养信任。再通过长期以往的消费购买,用户对品牌的粘性也会越来越强。

解决流量饥渴,裂变更多用户

以前我们没有建立私域流量时,上新新品想要销售,但是手上根本没有留存用户。只能通过投广告、做促销活动去引流,还不能保证用户精准不精准,更不能把握用户来不来。这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但是现在不一样啊,用户就躺在你的流量池里。可能就在你的好友通讯录,你可以随时联系他,跟她沟通互动。这就解决了公域流量前期根本无流量的问题,这时你在辅以利益、运营好,就很容易打动用户。
如果你运营的很成功,已经跟用户关系建立很好的关系。那恭喜你,你还可以不断地做裂变,带来更多的增量用户。

既然私域流量这么火,那么该如何入手呢?

强连接运营社–张强认为,企业想要快速上手操盘私域流量,需要解决以下几大难点:

1、自我诊断: 自我诊断是否有必要建立私域流量?是否能通过私域流量进行收益,甚至提高投资回报率。毕竟企业无论做什么战略行为,本质都是为了盈利。
2、定位场景和需求: 明确品牌定位与私域流量交流场景的关系,我的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3、挖掘内容和运营模式: 一旦决定做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开始,怎么吸粉,怎么互动,该为用户输出什么内容,这些都挺难的。
4、定义数字化支持能力: 这个听起来很高深的样子,其实就是专业团队支撑以及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的运营。毕竟人和工具是基础。

自我诊断可以说是建立私域流量的中最重要的环节。

对于商业来说,一件事决定要不要做前一定要想好:

要有好的商业计划,至少大体上没有问题,可以盈利。因为你不是个人、不是创业,容不得你试错。

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即场景落地、内容管理、互动运营、系统搭建。

对于场景而言,准确说应该是定位全新的“交流场景”,才能准确把握私域流量运营,模式升级带来的整体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的转变:

①平台落位不同: 从「最能支持购买行为集中发生的触点:线上线下各类零售终端」,转向「最能支持顾客进行交流的场所:各类社交媒体、分享类平台、论坛等」。
②内容运营逻辑不同: 从「最能唤起即时购买冲动的内容:价格折扣和新品上市」,转向「最能唤起交流热度的内容:构建信任,发掘各品类/品牌独特的情感诉求」。
③产品转化逻辑不同: 从「依据顾客的购物习惯驱动转化:浏览习惯、购买次数、优惠组合、购买便利性等」,转向「依据顾客展现的核心诉求期望转化: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在此时此地响应顾客的情感和功能诉求」。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企业家、运营对私域流量肯定有了新的认知,原来私域流量并不是我们想想的那样,简单建立个微信号、社群。想要商业化变现,就得系统化的运营。

在准确定位场景的基础上,私域流量的关键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分散在导购个人身上的能力转化为系统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专业化团队的搭建,你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才能去运营私域流量,最终去商业变现。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支优秀且专业的团队呢?要么大价钱挖人,要么找培训,聪明人心里肯定有答案了,从零开始最实际了,那问题也来了,找谁?不妨了解一下强链接运营社–张强老师

强链接运营社–张强老师给企业培训的案例:

山东省区域性零售行业龙头企业,在山东具有很高的品牌影响力和聚客能力,在人才、经营管理具相当优势;主营对外投资及管理、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首饰加工及销售,国内广告业务,物业管理等。

2019年9月,入选2018年零售百强名单。

-18 / 张强老师奔赴银座

进行对企业以及团队的培训,课程内容为 《社区团购模式与社群新零售运营》

可以看到各位学员的孜孜不倦、以及张强老师健谈的风貌

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他们的步伐还未停下,就像只嗷嗷待哺的小狮子刚学会走路,可能会摔倒,可能会哭泣,但绝对不会倒下,毕竟它是草原之王-狮子啊!

起点决定下限,优秀的老师才能胜任教导优秀的你们

结语: 真正想要运营好私域流量,必须抱着精细化运营和洞察人性的思维出发,把社群当做一个企业战略性工作来做。这篇文章你看懂了吗?又看懂了多少?

今天就讲到这,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点赞转发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社群、私域的知识,或者你在实践过程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欢迎评论私信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鹤奶粉是哪里产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